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國家漢辦信息化管理創新策略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國家漢辦信息化總體實施方案的框架下,按照管理結構,進行頂層設計,深入分析各部門的管理、服務業務關系,梳理和優化業務流程,建立國家漢辦信息化體系的業務模型、功能模型、用戶模型、權限模型、數據模型和系統架構。以“建成數據集中、應用集成、基礎設施整合、標準規范、安全高效的國家漢辦信息化平臺”為目標,在宏觀統籌的規劃下,更好地推進國家漢辦管理模式創新。
關鍵詞:國家漢辦;信息化管理;系統集成;云計算
1加強頂層設計,規范設施建設
1.1宏觀統籌與平臺規劃一體
在國家漢辦信息化總體實施方案的框架下,按照管理結構進行頂層設計,深入分析各部門的管理、服務業務關系,梳理和優化業務流程,建立國家漢辦信息化體系的業務模型、功能模型、用戶模型、權限模型、數據模型和系統架構。以“建成數據集中、應用集成、基礎設施整合、標準規范、安全高效的國家漢辦信息化平臺”為目標,在宏觀統籌的規劃下,更好的推進國家漢辦管理模式創新。通過建設適合國家漢辦可持續發展的綜合應用集成平臺,逐步解決國家漢辦業務系統建設不統一、數據管理和共享不統一等重大問題;通過建設更為有效的組織支撐體系、創新可持續化的運營機制,進一步推動管理改革、管理模式、評價模式、服務模式的探索發展,為更好地支撐未來5-10年的發展戰略做好基礎準備。
1.2縱橫互通與數據中心一體
打通獨立運行的業務系統,在橫向上,通過建立集成統一的對外信息公開與服務門戶與對內的業務事務處理門戶,實現機構內外的信息集成,將國家漢辦部門的管理職能和服務職能銜接起來,實現貫通,促進整合,實現一站式服務。強化對信息資源的規劃、設計、開發、使用、共享、組織與控制,加速信息流的暢通,加強信息資源的有效利用,優化國家漢辦管理流程和制度體系,促進各部門之間工作的協調與高效。逐步建立國家漢辦數據中心,國家漢辦信息化體系以信息資源建設與共享為核心,以構建統一的數據中心為基礎,以消除信息孤島、有效整合現有及未來的國家漢辦已有各應用系統的信息與數據資源,構建集成、共享的國家漢辦公共數據庫為主要任務。國家漢辦信息化體系在頂層設計的指導下,通過建立相對一致的技術架構,分離業務與技術的相關性,確定系統的技術分層與各層的技術路線,制定系統開發的技術規范,指導各部分信息化應用的建設實施,促進信息化體系的可持續發展。
1.3系統集成與設施公用一體
根據國家漢辦各業務信息系統的開發和運行情況,基于綜合應用集成平臺對各業務信息系統實施門戶、統一用戶、數據集成、應用集成、公用軟件平臺等任務的集成,使得集成后的業務信息系統能夠在應用集成運行環境中安全、高效、穩定地運行。由于各業務信息系統的建設情況不同,應用集成的內容也應有所不同,做到按需適度集成。根據業務信息系統的建設情況和實際需求,應用集成內容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1.3.1完全集成
對于新建的業務信息系統或有能力改造的已建業務信息系統,應按照應用集成規范進行開發和改造,實現統一門戶、統一用戶管理、統一用戶認證、數據集中、公共中間件和公用軟件平臺等全部內容的集成。
1.3.2部分集成
對于已建業務信息系統,如果不適合全面改造或無法進行全面集成,可以進行部分集成。在門戶中進行此類系統的部分功能鏈接,通過用戶授權進行控制使用。此類業務信息系統本身完全獨立運行。
1.3.3數據集中
對于不能或不適合集成改造的已建業務信息系統,將數據拷貝轉入數據中心的數據庫,在應用集成支撐平臺中,使用數據報表工具定制查詢和統計分析表,供在統一門戶系統中使用。
2統一技術架構,集成軟件平臺
2.1統籌技術架構一體化建設
首先門戶系統、動態數據展示與動態監測系統、公共服務平臺一體化。建立統一的信息技術標準和數據標準,各部門按照總體規劃與頂層設計,明確各自目標、任務和責任,自覺服從集中統一管理,服從總體規劃指導,分若干個子項目協同建設。國家漢辦可以根據內網、外網、互聯等各部分的不同,分為不同的節點,然后進行公共信息設備的添加和升級。這樣既能夠保證設備的合理配備,有能夠避免不必要的設備滯后帶來的資源浪費。國家漢辦也結合自身需要,強化管理與技術的融合,增加系統模塊,調整信息類別,完善軟件功能。信息化平臺的運用,關鍵在數據。數據采集,涉及采集部門多,類別復雜,進一步強化數據管理,嚴把數據采集關,嚴格采集口徑,確保數據真實、準確、完整。
2.2統籌軟件支撐平臺一體化建設推進
國家漢辦信息化標準規范體系建設,實現國家漢辦信息化標準研制和應用建設工作的統籌規劃、集中管理。以現有國家漢辦信息化系列標準為基礎,制定和完善國家漢辦管理信息化的數據信息標準、編碼標準、功能標準、技術規范和管理規范,為國家漢辦管理信息資源的共享和交換、信息系統的應用集成和協同工作提供基礎標準和建設規范。編制國家漢辦信息數據標準,建立配套的數據編碼規范。開發標準化應用示范軟件,建立有效的標準評價測試體系,提高采標率,為資源共享和信息互通、軟件資源的共用共享提供支持。
2.3建設“平臺+服務”一體化架構
2.3.1建設國家漢辦的公眾服務平臺
國家漢辦管理與公共服務平臺定位于推動面向國際社會公眾利用教育管理公眾服務平臺開展服務,為全球機構、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公眾提供開放的服務窗口,為教育教學提供方便的信息化支撐,進一步提高國家漢辦對外服務能力和水平。根據國家漢辦現有的運行系統,應逐步國家漢辦管理與公共服務平臺是開放的、可擴展的、可持續發展的信息化平臺,整合學校、教師、學生等教育管理信息資源,收集整理與教育相關的全球社會經濟數據,逐步形成國家漢辦的大數據,從而為國際社會提供行之有效的數據和應用服務。
2.3.2基于云計算技術逐步建立統一的硬件云支撐平臺
通過統籌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構建集中的國家漢辦信息化體系基礎保障環境。改變原有的信息化體系基礎設施分散建設、分散管理的局面,統一建設國家漢辦信息化體系數據中心,提供統一的機房,構建統一的服務器計算資源池與存儲資源池,建立統一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與容災備份體系,采用統一的運行維護服務,構建安全、穩定、高效的信息化體系基礎保障環境,確保信息化應用的可靠運行。
2.4建立“標準+安全”一體化應用
在國家漢辦信息化的建設中,網絡安全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在信息化進程中,應逐步形成國家漢辦的統一安全體系,根據國家關于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的政策規范和技術標準,統一規劃建設國家漢辦信息系統的安全保障體系,包括電子證書服務與電子身份認證(CA)體系、信息安全監測與評測體系、安全技術防范與安全管理體系等,該體系覆蓋物理網絡、主機、應用、數據,管理等多層次的整體網絡信息安全。
3創新體制機制,建設專業隊伍
3.1制定標準規范,建設維護體系
國家漢辦作為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窗口,面對現在世界各種網絡威脅,在建設信息化進程中一定要制定好標準規范,建設好維護體系。3.1.1制定國家漢辦信息化標準規范為保證國家漢辦信息化建設安全穩定的推進,應制定國家漢辦信息化標準規范。推進國家漢辦信息化標準規范體系建設,實現國家漢辦信息化標準研制和應用建設工作的統籌規劃、集中管理。以現有國家漢辦信息化系列標準為基礎,制定和完善國家漢辦管理信息化的數據信息標準、編碼標準、功能標準、技術規范和管理規范,為國家漢辦管理信息資源的共享和交換、信息系統的應用集成和協同工作提供基礎標準和建設規范。編制國家漢辦信息數據標準,建立配套的數據編碼規范。開發標準化應用示范軟件,建立有效的標準評價測試體系,提高采標率,為資源共享和信息互通、軟件資源的共用共享提供支持。
3.1.2建設運行維護體系
為國家漢辦管理信息系統的可靠運行,必須構建安全、穩定、高效的國家漢辦信息化體系與基礎保障環境,建設科學規范的運行維護和技術服務體系,這是推進國家漢辦信息化由規劃、建設到運行的重要環節。建立完善的運行維護保障體系,實現集中的國家漢辦信息化基礎設施的運行維護;制定配套的數據維護、交換、管理制度,實現數據管理、使用的規范化;明確責權明晰的運行維護組織機構,建立國家漢辦系統運行的技術服務隊伍,實現運行維護和技術服務流程化、制度化、專業化。
3.2創新組織機制,打造精良隊伍
在推進國家漢辦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應創新組織機制,更好地開展國家漢辦信息化建設。國家漢辦應成立信息化推進辦公室(掛靠綜合處),全面系統推進信息化工作。辦公室應立足于國家漢辦當前信息化建設的要求,著眼于未來較長時間信息化的整體需求和未來業務發展規劃,從技術、應用、安全等方面統籌規劃,確定信息化發展路徑與實施策略,為實施漢辦信息系統建設提供基本技術準則、方法、標準等。成立國家漢辦信息化建設專家組,從國內外各高校、網絡科技公司聘請專家,為系統建設提供業務和技術指導。由專家組為主體,自頂向下梳理各業務內容,從而整體提高國家漢辦IT規劃、管理、建設和服務能力,保證信息化投資效益的最大化,為國家漢辦相關管理與服務開展和改革發展大局提供更有效的支撐。請專家組成員對國家漢辦的內部員工進行培訓,讓國家漢辦內部員工加強信息化管理認識,并提升信息化專業知識水平和工作業務能力。
參考文獻:
[1]胡小清.基于信息流的高校管理機制優化研究[D].中南大學,2010.
[2]胡仁友.漢語國際推廣戰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4.
作者:文靜 單位:國家漢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