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數字影像藝術在跨文化傳播中的運用范文

數字影像藝術在跨文化傳播中的運用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數字影像藝術在跨文化傳播中的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數字影像藝術在跨文化傳播中的運用

【內容摘要】跨文化傳播對文化繼承、經濟發展有著重大意義,在當前信息化時代,數字影像藝術跨文化傳播中的作用日益凸顯,應用越來越多。文章主要分析了數字影像對跨文化傳播的作用及其具體應用,并對如何促進跨文化傳播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數字影像藝術;跨文化傳播;新媒體

符號是文化的基礎,需要傳播才能得以傳承。隨著人類文明意識的提升,以及全球一體化趨勢的形成,跨文化傳播越來越受重視。數字影像是影像藝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以數字化技術為核心,能夠秉承文化的共時性、傳承性和動態性,在跨文化傳播中傳達文化意識形態。另外,數字影像還具有記錄、紀實、美化、存儲等功能,已成為當前大眾文化傳媒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數字影像藝術在跨文化傳播中的意義

(一)使文化直接形象化

文化是一個綜合概念,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每個國家、民族都有其獨特的文化。隨著全球一體化趨勢的形成,跨文化傳播現象日益明顯,雙方或多方的文化交流,可以促進經濟、文化多方面的進步。所以,我們可以把跨文化傳播的目的理解為在全世界范圍內實現信息共享。在傳播過程中,語言是一大障礙,即便是同一個國家,各民族之間的語言往往也不同。語言偏重于理性和邏輯,影像則較為直觀、形象,相比之下,影像更容易被理解,甚至可以跳過語言被理解。比如生活中“禁止吸煙”“禁止停車”“左轉彎”等常見警示牌,無需語言標明,全世界都能理解。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吉祥物五福娃,濃縮了中國文化,在外形上融入了魚、熊貓、藏羚羊等動物形象,并考慮到國外文化,頭飾與海洋、森林、火等緊密聯系,同時蘊含著繁榮、歡樂、激情等美好祝愿。其形象化特點能給人帶來強烈的感知,加深記憶。

(二)利于拓展傳播范圍

過去受地域空間限制,文化傳播范圍有限,但也正因為如此,每個地區才能形成不同的文化和語言。跨文化傳播有利于文化的傳承發展,可以從其他文化中借鑒長處,彌補自身不足,融入新的元素,從而延長其生命力。影像藝術大概在20世紀60年代產生,經過30多年發展,到了90年代中期,數字技術迅速興起,并得到廣泛應用。之后,數字影像藝術成了主流。其優勢在于,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地域空間限制,傳播途徑更多、速度更快、范圍更廣,可以讓全世界更多的人所了解。當前社會已進入數字化時代,影像藝術表現手段多樣,如數碼相機、移動媒體、數字電視、網絡平臺等,進一步拓展了跨文化傳播的范圍。不僅如此,相比傳統手段,數字影像傳播還具有實時化的特點,能在第一時間將真實信息傳播出去。

二、數字影像藝術在跨文化傳播中的體現

(一)在電視中的體現

電視媒體的歷史相對較久,如今數字電視、多媒體電視、移動電視等都有著廣闊的市場。電視不僅僅是一種娛樂工具,還擔負著傳播文化的重任,其包含的形式很多,如連續劇、紀錄片、戲曲、音樂等,為跨文化傳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比如中央電視臺制作的美食類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以全國各地的美食為主要題材,對當地的生活方式、文化習俗、倫理道德等進行介紹傳播。如果是單純的美食類電視節目,一般都會針對每道菜,如何挑選食材、調料比例、制作方法和流程等是關鍵,但《舌尖上的中國》并沒有特別地分析每道菜如何做,而是從大格局拍攝,對美食之外的相關因素,如地理、風土人情等加以介紹,還原了各地美食的特定環境,具有濃濃的人文氣息。此外,中央電視臺制作的文化紀錄片系列著眼于對傳統文化的總結,如《中國服飾文化》《古兵器大揭秘》《我在故宮修文物》等,以現代數字影像技術對傳統文化進行了高度還原,對跨文化的傳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二)在電影中的體現

電影是另一種重要的表現形式,與電視相比,電影在內容和時間上更緊湊,不過在跨文化傳播方面,與電視媒體一樣,都發揮著重大作用。傳統電影是用膠片拍攝,隨著技術的進步,數字拍攝已逐漸代替膠片,在拍攝效率、質量上都有明顯提升,最終效果更好。電影類型很多,以傳播文化為主題的電影不在少數,如1981年北京電影學院青年電影制片廠制作的《沙鷗》,講述了以沙鷗為代表的中國女排參加國際錦標賽之前刻苦訓練的故事,負傷之下仍不放棄,表現了運動員對人生意義的思考。1982年中原電影制片公司制作的《少林寺》,在中國出現了萬人空巷的盛況。一時間,少林寺火遍全球,中華功夫受到熱烈歡迎。雖然這只是一部動作電影,但為后來少林文化、功夫文化、禪宗文化的傳播開了個好頭。2016年的《百鳥朝鳳》,明線講述的是關于嗩吶的傳承,暗線則對如何傳承傳統文化,以及該以什么樣的態度對待傳統文化進行了深度思考。

(三)以新媒體的形式體現

新媒體主要是指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現代信息技術,囊括了諸如博客、視頻、論壇、直播等多元化的平臺,為跨文化傳播提供了更多途徑。以體育文化為例,體育賽事近些年很受關注,國內四大門戶網站(新浪、網易、搜狐、騰訊)都設置有獨立的體育板塊。比如新浪體育,首頁設置有體育新聞、體育視頻、直播賽事等主欄目,受眾可以根據需求迅速進入,了解最新動態,觀看最新比賽。其中,中國足球、國際足球、中國籃球、NBA占了大半版面,另外,還有綜合體育、熱點博客、互動社區等板塊。但就博客來說,不僅設置了體育專欄,還有精彩推薦、草根名博、熱點專題等欄目,以圖片展示、視頻播放、文字解說分析等方式,滿足讀者的不同需求。

(四)在紀錄片中的體現

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以展現真實為本質,引發人們思考的電影或電視藝術形式。其核心就是真實,很多文化都在逐漸消失,文字記錄、口述等傳承方式效率較低,數字影像藝術則可解決大部分難題,它不但能夠用動態畫面和聲音對文化及其表現進行全程記錄并永久保存,還能根據現有資料還原一些已丟失的文化,并以高清畫質展示在世人面前。比如,《百年光影》是為紀念中國電影誕辰一百周年制作的大型文獻紀錄片,把很多鮮為人知的資料搬到了銀幕上,讓一些塵封的歷史檔案重現人間,講述了中國電影100年來的風云變幻。《華陰老腔》《相聲檔案》《泉州南音》《楊柳青年畫》等紀錄片則對一些具體的文化現象進行了錄制保存,使其能夠傳承下去。除了傳統文化,現代文化亦是如此,比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官方紀錄片《筑夢2008》,記錄了整個奧運會過程,展示了豐富多彩的體育文化。

三、數字影像藝術促進跨文化傳播的措施

(一)樹立品牌意識,整合文化資源

我國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在目前數字影像技術高度發達的環境下,依然有不少文化瀕臨消失。可見,除了記錄工具和方式,還要考慮其他因素。首先,轉變陳舊落后的思想,部分地區傳統保守,認為當地文化是獨有的,不愿與外界進行交流。這種行為非但不能保護文化,反而會造成文化分散、信息孤島,長遠來看并不利于當地文化的傳播和繼承。所以,當地政府部門應轉變觀念,積極與外界聯系合作,把當地文化推廣出去,使其經濟價值、文化價值得以體現。其次,每個地區都有獨特的文化,為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有必要挑選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打造品牌文化。當地政府在重視文化傳播、制定相關制度的同時,還要以身作則,親自示范,帶領群眾塑造當地的品牌。比如少林寺,可通過紀錄片、武術巡演、佛教活動、征文比賽等形式進行文化傳播,吸引更多受眾,為跨文化傳播奠定輿論基礎。

(二)利用現代技術,更新宣傳渠道

跨文化傳播需要有高效的宣傳渠道,主流媒體和影視在過去的跨文化傳播中是主要方式,但目前而言,網絡似乎成了最強趨勢,且宣傳和傳播的形式更加多元化,如直播、講壇、幽默解說、動畫制作等,可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今后需拓展宣傳渠道,搶占文化陣地,充分利用數字影像等現代技術的優勢。以美國迪士尼制作的動畫片《花木蘭》為例,其取材于中國歷史,但在創作中融入了大量美國文化,在歌舞中將人物內心情感淋漓盡致地展示,大量動畫技術的運用,使得場景、情節、人物各方面都更立體,為促進中美文化傳播做出了很大貢獻。其實,動漫影視作為一種跨文化傳播形式,在當前社會越來越明顯。我國在制作動漫作品時,需保留本土特色,體現出中國化,同時又要兼顧世界各地受眾的感受,與外部文化相融合。再有就是題材的確定,也要結合現代人的精神需求,所選題材要具有時代性、世界性,并能引發外國觀眾的共鳴。

(三)培養優秀人才,做好傳承工作

跨文化傳播是一項長期工程,需要不間斷的人才輸出,國內很多傳統文化逐漸消失,與其傳承人有著很大關系。尤其是在偏遠地區,當地文化都有“父傳子、子傳孫”的傳統,并不愿為外界所知,從而限制了文化傳播。或者該領域內流派眾多,彼此之間未能相互借鑒,各行其道。因此,跨文化傳播需培養大量的優秀人才。年輕人可能對戲曲等傳統藝術興趣較淡,為解決這一問題,應跟緊時代潮流,在保留傳統文化精髓的同時,對內容和題材予以創新,用現代方式將文化傳播出去。這就要求數字影像創作者重視對傳統文化的宣傳,并把現代元素巧妙地融入到創作中,探索一條新的路徑。

(四)考慮市場因素,逐步接軌國際

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文化傳播同樣離不開市場。為更好地實現跨文化傳播,需考慮世界性,利用市場逐步與國際接軌。以生態紀錄片創作為例,世界各地文化有著很多共同之處,創作者需利用這一共通性,用國際化的視聽語言講述中國的生態故事。比如紀錄片《同飲一江水》,以中國境內的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的柬埔寨、老撾、緬甸等國家為敘述對象,內容涉及各國的自然環境、社會生活、歷史文化、宗教信仰,是民族與國際合作溝通的優秀作品。國內很多數字影像藝術家都排斥文化傳播的商業性,然而,現實決定著跨文化傳播離不開市場,應關注國際受眾的審美期待和影視接受心理,研究國際生態紀錄片市場,探求多媒體的營銷路徑,培植中國生態紀錄片的品牌。

參考文獻:

[1]范弘揚.數字影像藝術在跨文化傳播中的應用[J].電子制作,2015(7):180.

[2]李百曉.新媒體語境下體育文化的影像書寫與跨文化傳播研究[J].電影評價,2016(2):85-88.

[3]龍宇航,李寧.圖像視覺符號在跨文化傳播中的應用價值[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2014(12):152-154.

[4]邊鵬飛.美國影像成功跨文化傳播的根基——論實用主義在跨文化傳播中的重要作用[J].電影評價,2011(1):25-26.

[5]劉靚.以華人女星范冰冰“征戰”戛納電影節的四套中國風禮服為例分析圖像視覺符號在跨文化傳播中的應用價值[J].藝術品鑒,2017(1):262.

[6]馬莉.數字影像藝術在跨文化傳播中的策劃研究[D].北京印刷學院,2010.

作者:高冬萌;張金霞 單位:吉林藝術學院藝術管理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酒店视频免费看| 麻豆md传媒md00中国| 樱桃视频直播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免费爽爽视频免费可以看| 久久精品午夜福利| 黄色a级片在线观看| 国模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一级黄色片免费观看| 日韩内射美女片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偷v国产偷v亚洲高清| 91大神福利视频| 小仙女app2021版最新| 久久久久AV综合网成人| 极品馒头一线天粉嫩| 亚洲欧美日韩人成| 男同精品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笫一页| 男女性爽大片视频男女生活|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地址入口| 香蕉污视频在线观看| 大胸年轻的女教师5中字| 亚洲AV无码之日韩精品| 欧美粗大猛烈老熟妇| 四虎影视在线观看永久地址| 香蕉在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6| 在线观看黄色一级片| 久久图库99图库| 欧美一级特黄乱妇高清视频|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专区久久| 男人日女人app| 国产偷久久久精品专区| 国产精品视频你懂的| 在线观看黄色一级片|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 欧美精品xxxxbbbb| 免费的三级毛片| 美女脱了内裤打开腿让人桶网站o|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无需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