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音樂在影視片中的作用解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以影片《放牛班的春天》為例,音樂在這部影片中凸顯著仁愛與成長的主旨。片中,寫實性音樂與寫意性音樂貫穿始終,琴瑟相合。寫實性音樂如孩子們排練合唱時的歌聲、開篇主人公指揮的樂團音樂,寫意性音樂如片中的背景音樂。影片中的音樂引領(lǐng)著伴隨著陪襯著潤化著自始至終的敘事,使得影片中的敘事感情飽滿形象、情真意切、如詩如畫。影片開頭有這樣一個代表性情節(jié),鋼琴伴奏美妙的音樂,孩子們深情唱起:“風中飛舞的風箏,請你別停下,飛向大海,飄向空中,孩子們在望著你吶,在那暴風雨中,你高揚著翅膀,別忘了飛回我身旁……”畫面中看到的是莫杭治和佩皮諾兩雙凝望窗外渴求自由翱翔的眼睛,馬修的旁白也在這時響起:“我感到孩子們對自由的渴望,在最遙遠的天邊建筑自己的小屋……”這個時候,影片中的音樂與畫面水乳交融地將劇情的主旨表現(xiàn)得鮮明淋漓。展現(xiàn)了音樂對人性的展示、感化、啟迪作用,這部影片的音樂也因此被贊頌為洋溢人性美的代表作。再如電視劇《紅樓夢》的音樂配置主要是由一首序曲和十二首插曲構(gòu)成的,一派哀婉、深沉、混綿、抒情的特色,一曲《葬花吟》如泣如訴地道出林黛玉的無限悲涼;一曲《紅豆曲》唱出賈寶玉滴不盡相思淚水的無奈情愁;一曲《枉凝眉》入木三分地揭示了寶、黛愛情悲劇的緣由。音樂的特質(zhì)讓觀眾共鳴于曹雪芹先生筆下描摹的封建大家族的喜怒哀樂,共鳴于封建晚期氣數(shù)將盡、大廈將傾、無力扭轉(zhuǎn)的歷史結(jié)局,油然而升騰起或蕩氣回腸、或哀婉欷歔、或嬉笑怒罵、或撫今追昔的種種情緒,真?zhèn)€是:曲動情腸,醉品紅樓,如墜其境,不盡惆悵。
一、音樂是渲染影視片劇情的染料和色彩
染料是色彩的始作俑者,染料令人的視覺所感知到的世界五彩繽紛、姹紫嫣紅起來,只要有審美所需,人們盡可通過對染料和色彩的妙用,來改變單調(diào)呆板乏味的一切。音樂在影視片中渲染劇情的作用猶若染料和色彩可對人的感官和心理所產(chǎn)生的影響作用一樣,畫龍點睛般升華了觀眾對劇情的品味,提升了影視片的藝術(shù)價值。再從哲人大家的觀點看,古希臘美學家柏拉圖認為:節(jié)奏和曲調(diào)會滲透到靈魂里去,音樂性格的善惡使聽者的靈魂變得優(yōu)美或丑惡。樂圣貝多芬斷言:“音樂是比一切智慧及哲學還崇高的一種啟示。”叔本華更是把音樂看作是惟一直接表現(xiàn)心魄的藝術(shù):聲音是音樂的本性,高亢或低沉,急促或舒緩,強烈或輕柔,都具有召喚心靈的感染力。
如果將影視片的音樂效果與畫面效果并列起來分析,那么,音樂效果是建立在時間軸線上的,通過時間的延續(xù)轉(zhuǎn)換成空間的感知,劇情的畫面效果則是時間和空間的同步反映和描摹。可見,音樂效果彌補了畫面效果的不足,在渲染影視片的劇情上可充當著染料和色彩的作用。可先從歌詞渲染和升華劇情的效果看。電視劇《康熙王朝》中韓磊演唱的主題歌《向天再借五百年》氣勢恢宏豪放,詞句氣吞山河、鏗鏘作響,將康熙的帝王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結(jié)尾處這樣幾句歌詞:“我站在風口浪尖緊握住,日月旋轉(zhuǎn),愿煙火人間,安得太平美滿?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試想,不是一代明君帝王,有誰可發(fā)出這樣的感嘆!若不是歌詞的濃縮和演繹,僅憑畫面的演示,又怎樣能將康熙的帝王情懷抒發(fā)得如此精致!電視劇《日出》的主題歌中:“播下了風花雪月,長出是愛恨情仇”,正迎合了撒什么種子開什么花的客觀規(guī)律,詞作者似乎比萬方對父親的理解更為深刻,簡直是一語中的。再從樂曲渲染和升華劇情的效果看。音樂能與影片相映成趣,如影片《少林寺》的主題歌《牧羊曲》,這是一首贊美家鄉(xiāng)的女聲獨唱,在歌唱家鄭緒嵐清純甜美圓潤風格的演繹下,格外惹人聆聽,為男兒國的少林寺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正如同人類的生活環(huán)境中一定是五光十色的一般,少林寺盡管是聞名天下、位居深山的習武圣地,但也會有“日出嵩山坳,晨鐘驚飛鳥,林間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的另一番美景,將對少林寺美的贊頌從人的美好品格擴展到景的可品可賞,正如同“人杰地靈”的道理。
仔細品味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中的背景音樂,影片中所使用的音樂凸顯不同的情景和不同性格的人物。蒙丹是個反面形象,是他教唆郭邦等孩子學壞,在他出現(xiàn)時,背景音樂充滿邪惡之氣。馬修是個正面人物,當馬修開導莫杭治的母親并對其美麗賢淑的氣質(zhì)所欽佩、愛慕時,背景音樂輕柔、舒緩、浪漫,如馬修此時的情感一樣脈脈含情。當校長聽說學校發(fā)生火災的消息及在返校途中的伴奏音樂,節(jié)奏和力度厚重、緊促,似乎在告誡校長快快回校,孩子們處境危險。當馬修把孩子們帶出煙霧彌漫的火災現(xiàn)場時,音樂轉(zhuǎn)疾為舒到止,是表示險情已化解,孩子們已安全,音樂的變化調(diào)動著觀眾的心理變化,將劇情的變化一波三折地展現(xiàn)出來。其實,在觀賞一部影視片的過程中,人們即使閉目傾聽,也會得到對劇情的感知,這種感知即源于音樂元素。如樂器的音色中,小提琴音色纖柔,大提琴音色醇厚,雙簧管音色雅翠,小號音色嘹亮,等等,作曲家十分講究對音色的運用,在音樂制作過程中就像畫家運用色彩一樣的細膩,將影視片中配置的音樂設計得與劇情表現(xiàn)需要惟妙惟肖般的效果。
二、音樂是影視片劇情揮之不去的記憶之門
優(yōu)秀的影視片的音樂為其賦予了不朽的生命,因為這部影視片的音樂不會衰老、不會被遺忘,它會如同地球引力一樣,永遠被喜愛它的旋律、喜愛它的韻味、喜愛它的意境、喜愛它的歌手的演繹風格的人們口口傳唱、代代相承、歷久彌新。影視片的劇情也會由于這部影片音樂的經(jīng)典而被人們永久保存在記憶中,天長地久般熏陶和洗禮著人們的品格。《我的祖國》是影片《上甘嶺》的主題歌,這首歌曲在國人中幾乎人人都知、個個會唱,無論是在國家大劇院,在社區(qū)的活動室,還是在拼歌廣場;不論是專業(yè)演員,是業(yè)余歌手,還是自娛自樂的老弱婦孺,到處都有對這首歌曲的傳唱。因為這首歌曲的不老藝術(shù)魅力讓人們永遠不會忘記我國新中國成立初期攝制的反映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電影《上甘嶺》的劇情。
《我的祖國》創(chuàng)作于1956年夏。詞作者喬羽;曲作者劉熾;原唱為著名歌唱家郭蘭英。這首歌最初定名為《一條大河》,后更名《我的祖國》。電影《上甘嶺》播出后,這首歌曲立刻被流傳開來,且大紅大紫到今天,也必將大紅大紫到明天和后天,成為中華民族擁有的一首愛國主義經(jīng)典歌曲。個中緣由何如,自然與這首歌曲的藝術(shù)特色不可分割,因為歌曲中表達出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展現(xiàn)出自然美景的恬美畫卷,流露出委婉細膩和雄壯豪邁的動聽旋律,彰顯出鮮明搶眼的民族特色,兼?zhèn)涿赖膬?nèi)涵品味、美的旋律品味、美的意境品味、美的民風品味:“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我家就在岸邊住,聽慣了艄公的號子,看慣了船上的白帆……”真?zhèn)€是越唱越品出四個字“美不勝收”。《我的祖國》這首歌曲是典型的A、B段曲式,先由民歌女高音領(lǐng)唱,以又甜又亮的音質(zhì)、纏綿委婉的韻律、細膩充沛的情感、鮮明純正的民族演唱風格,把聽眾的感覺引入到家鄉(xiāng)美的圖畫中。(副歌)是混聲合唱,旋律氣勢磅礴、豪邁揮灑,與女聲獨唱在音調(diào)、節(jié)奏、速度、氣勢等方面形成了鮮明對比,豪邁唱出:“這是美麗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在這片溫暖的土地上,到處都有明媚的風光。”整首歌曲洋溢著贊美和愛戀的情緒。歌曲的分類諸多,像柔美的、纏綿的、抒情的、雄壯的、奔放的,等等。抒情歌曲往往用柔美婉轉(zhuǎn)的曲調(diào)來抒情,而雄壯有力的軍旅歌曲,常常用到的是鏗鏘有力的節(jié)拍和旋律。這兩種類型歌曲的旋律和曲調(diào),一般情況下往往很少在同一首歌曲中同時出現(xiàn)。為了使歌曲更加富有感染力,《我的祖國》的作者巧妙地進行了別具匠心的設計,通過兩步的設計,把獨唱和混聲合唱組合到一起。這樣就使歌曲更加富有感染力和表現(xiàn)力。歌曲演唱時,女聲獨唱真摯樸實、婉轉(zhuǎn)動聽,而混聲合唱則雄壯有力,令人心潮起伏。后半部的副歌混聲合唱與前半部的主歌女聲獨唱,形成鮮明的對比,仿若山洪般噴涌而出、一瀉千里。
每當人們唱起《我的祖國》,一定會回憶起電影《上甘嶺》的劇情:我志愿軍戰(zhàn)斗在朝鮮戰(zhàn)場上,同美帝侵略者頑強抗擊,八連戰(zhàn)士頑強地在山上的抗道里苦戰(zhàn)一個月,擊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沖鋒,陣地一直保護在我軍手里。敵人采取了封鎖戰(zhàn)術(shù),陣地嚴重缺水到戰(zhàn)士們無水可進,一個個的嘴唇干裂、爆皮。派來送水的小分隊戰(zhàn)士一個個犧牲,水送不到陣地上。英勇頑強的八連戰(zhàn)士們沖下山搶水。但剛裝好水,敵人的流彈就打來,水沒有搶到,戰(zhàn)士的傷亡慘重。終于,師長派人歷盡艱險送到戰(zhàn)場上一些蘿卜,還送給連長兩個蘋果。連長不顧自己的干渴,一片片把兩個蘋果切開,再送到一個個戰(zhàn)士的手上……由音樂而推開承載其母體某部影視劇劇情的記憶之門的例子實在數(shù)不勝數(shù),如由歌曲《少年壯志不言愁》想到電視劇《便衣警察》,由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想到電視劇《三國演義》,由歌曲《英雄贊歌》想到電影《英雄兒女》……不老的優(yōu)秀影視音樂與優(yōu)秀的影視劇,給人們更多的藝術(shù)享受。(本文作者:寧坤、苑嵐冰單位:河北科技大學動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