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財政收入占GDP比重反差之大說明了什么統計學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當前,由于國家財政面臨很大困難,因此,經濟界提出振興財政的首要任務是提高財政收入的“兩個比重”,尤其迫切的是要盡快提高國家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作為一項監測指標,它表明財政收入的規模應隨國民經濟的增長而上升,為此,國家要求各級財政預算也應與GDP的增長相適應。近年來,區縣級政府均不同程度地關注著這項指標。然而,當區縣間做橫向對比時卻發現了許多問題,區縣間財政收入占GDP比重數據差距懸殊。從1996年、1997年區縣年鑒數據資料上反映,1996年這一比重高的達到410%,低的只有27%;1997年最高為452%,最低也只有40%。反差說明了什么?
鄔春仙認為,目前區縣財政收入占GDP比重出現巨大反差的現象反映出如下幾個問題:
①區縣在GDP核算行為上不規范。她說,市統計局對GDP核算制度是統一的,對方法及資料獲取渠道等均有明確規定,但各區縣并未完全按制度執行,從而出現了GDP核算口徑、范圍不統一的問題。②人為因素干擾。目前,各區縣均將GDP增速作為一級政府的考核內容,比重反差過大,說明數據可能有水分。對此,豐臺區統計局副局長李永福也認為,有的區縣由于對GDP理解不甚了解,為完成考核而人為提高速度。③制度上不完善。比如對個體單位的核算問題,對中央、市屬單位資料反饋的問題等。
宣武區統計局局長史象逵認為,反差大主要問題還在GDP核算質量上,目前包括這個比重、包括GDP,在地區間使用均不合適,尤其是橫向比較更不可用。GDP核算質量有待提高,市局從管理上應加強領導,“反差”現象已持續了幾年,該是統一的時候了。
許憲春說:透過“反差”,說明目前客觀存在著一對矛盾。從GDP核算看,國家并不要求區縣(地市)一級核算,但各級統計部門又限于地方政府管理的需要,尤其作為一級政府的考核內容,在地區間又必須要進行核算,加之基層的基礎工作薄弱,必然出現核算中的許多問題。
北京市統計局綜合處處長魏小真認為,“反差”現象一方面反映出統計基礎工作還十分薄弱,另一方面更暴露出多年來對區縣統計數據管理上的問題。她說,現在討論的這個比重是根據區縣上報的年鑒資料計算的。從年鑒上報數據要求看,對GDP要求的是區縣所屬口徑,財政收入是地方口徑的,但至于區縣上報的數據是否符合規定要求,我們從未對其做過審核、檢查,只是要求區縣自己負責,可以說對這部分數據的管理是空白。以前,區縣由于有橫向對比的需要,發現過問題,也反饋過意見,但由于市里不直接使用區縣資料,所以對這項工作也一直未抓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