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工資統計制度規范的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第一,對企業單位而言,分析勞動工資統計數據,能夠更直觀地掌握職工業務能力和工作水平,從而為決策者優化人力、物力資源,節約企業運營成本。此外,工資統計還集中體現了企業用工成本,通過研究工資規律和分配情況,可以實現良好的內部控制,從而不斷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獲得經濟效益最大化。
第二,對國家而言,勞動工資統計是統計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去年年底剛剛落幕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高度肯定了統計工作在社會經濟與國家決策中的重要作用,并對如何落實各項統計工作作出明確指示。勞動工資統計是統計領域的一個重點項目,也是國家制定社會保障政策的重要依據,各地區最低工資水平、社保標準、退休金標準、下崗職工工資標準等等,都是以勞動工資統計數據為藍本,在綜合分析各項因素的基礎上科學制定。
由此可見,勞動工資統計大至國家政策,小至個人家庭生活,它與每個人的自身利益都息息相關,其重要性已經遠遠超于數據本身,是關系當下、也關系未來的一項戰略舉措,它既是一項日常性的工作,也是一項長遠性的工作,需要社會各界所有勞動主體的支持,只有制定科學嚴密的統計制度,不斷規范統計工作,才能確保統計數據的真實性、可靠性,才能真正發揮勞動工資統計的作用。
二、現行勞動工資統計制度中存在的問題
1.統計未能面向所有經濟主體。
目前,勞動工資統計對象主要還是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等公有制企業,這與當下國有集體企業深入改革,國有集體企業個數逐年減少,而非公有制經濟成分的企業迅速發展存在明顯矛盾。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各種私營企業、外資企業、民營企業開始進入市場,形式多樣的經濟主體勢如破竹,已經改變了過去由公有制企業“一統江湖”的“一元化”格局。近年來,城鎮一體化的快速發展吸引了更多城鄉就業者,在帶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給勞動工資統計工作增加了難度。相較于迅猛發展的市場經濟和日新月異的勞動力變化,勞動工資統計制度表現出嚴重滯后性,在實際工作中,有相當一部分數量的企業存在漏報、瞞報工資總額的現象,導致工資統計數據出現偏差。
2.統計方式相對落后,工作效率低下。
長期以來,我國勞動工資統計主要采取的是人工實地調查記錄的辦法,然后由各地方將統計數據層層上報,最終匯總核算,不僅加大了信息安全和保真風險,致使統計質量難以保證,而且耗費巨大人力物力,效率低下。此外,部分企業出于自身利益考慮,故意瞞報數據,甚至拒絕配合統計的情況,也給統計工作帶來困難。在2013年12月25日新聞頻道播出的《焦點訪談》節目中,就對我國第三次經濟普查中統計人員遭遇到的不配合進行了曝光,一度引發社會各界熱烈討論。
三、推進勞動工資統計制度改革,規范勞動工資統計工作
1.加大統計宣傳力度,將勞動工資統計上升至決策管理高度。
社會中不支持、不配合統計人員開展工作的企業和個人并不在少數,這主要是由于民眾和企業領導者未從根本上認識到工資統計的重要性。充分利用社區、媒體等教育力量,在全社會范圍內引導民眾樹立明確的統計意識,正確看待統計工作,自覺參與、配合工資統計。只有這樣,統計才能面向全體,統計范圍才能逐步擴大,所取得的數據結果才更具代表性、參考性。
2.加快統計信息化建設,提高統計工作效率。
勞動工資統計工作本身是一個與數據信息打交道的綜合性工作,統計部門更是掌握著大量信息資源,只有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進行有效開發和科學管理,才能真正轉化為生產力。信息社會要求加大工資統計數據庫建設,啟動統計工作信息內網和公眾網,實行電子政務、政務公開,層層架構,利用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提升辦公效率。
3.加強統計法制建設,優化統計工作環境。
完善工資統計工作的相關法律規范,使統計工作有法可依,從而為統計人員開展工作提供保障,在當前形勢下尤為必要。運用法律手段,為工資統計工作建立良好的秩序,使數據統計工作“不被計劃牽著鼻子走”、“不相互攀比”、“不受外界干擾”,完善調查項目,規范調查內容,減少人力物力消耗,降低基層統計人員的工作難度。
四、結語
所謂“摸清家底好運籌”,勞動工資統計工作無論是對勞動者個人,還是企業,甚至國家,都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和社會意義,是我國統計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制定經濟政策的基本依據。現行統計制度和統計工作中存在諸多問題,需要從多方面加強改革,為統計工作營造良好的環境,不斷擴大統計范圍,加快統計信息化建設,提升勞動工資統計工作科學化水平。
作者:吳夢雅單位:鎮江市丹徒區勞動就業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