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自然災害過程中旅游業的管理措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抑制旅游目的地游客數量增長,減少旅游收入一方面,可能由于災害在具體形式上截斷了游客出入目的地的通道[5]。另一方面,旅游產品的營銷存在異地性的特點,當自然災害發生時,游客或潛在游客便會感覺到自己的安全可能得不到保障,因而取消出行決策,降低游客對該目的地的信心和對目的地的忠誠度。影響旅游營銷的渠道,損害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與吸引力在旅游營銷渠道上,自然災害的發生常常致使許多旅行社中斷提供向該旅游目的地的服務,從而影響其營銷的渠道[5]。
任何自然災害都可以分為發生之前、發生之中和發生之后三個階段[1],在面向自然災害的旅游業危機管理中,由于自然災害的發生常常是不可預測的,所以在實際中更側重于危機管理計劃的制定以及危機后的恢復,而非危機發生前的規避[8]。
1.發生之前階段的旅游業管理
自然災害的發生具有突發性,管理者無法對其具體情況進行預測,只能通過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制定行業規范,成立專門管理組織等方式來積極預防。主要措施主要包括,一是遵守法律法規,制定行業規范。二是成立自然災害管理小組。三是制定危機管理計劃。四是培訓從業人員。
2.自然災害中間階段的旅游業管理
在自然災害發生的中間階段,進行旅游危機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盡可能保證游客的人身及財產安全,降低自然災害所帶來的損失,因此,在這個階段管理措施主要有:第一,加強部門合作。通過危機管理小組的協調作用,在統一領導下加強相關部門之間的密切合作,通過信息共享、強化交流、共享救災資源等方式,來減少危機帶來的損失。第二,保證游客安全。保證游客安全是災害管理的主要任務之一。自然災害一旦發生,危機管理小組應當指定專人負責游客的疏散和安撫工作,盡可能保證游客人身安全和財產不受損失,同時,避免混亂情況下引發其它的連鎖危機。第三,核查損失。在對災害發生地現場清理的基礎上,對自然災害所帶來的損失應進行調查與核實,為以后災害評估和災后重建做好準備。
3.自然災害之后階段的旅游業管理
自然災害為旅游目的地帶來的損失,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恢復,因此,在這一階段就應加強災害后恢復和重建工作。主要措施包括:第一,災害影響評估。開展自然災害對經濟和社會影響的評估,可以了解具體的損失,為后續恢復工作打下基礎。第二,災后重建。在自然災害結束之后,管理者應在安撫受災群眾、重建商家信心、制定新型投資計劃和修訂抗災策略的基礎上,制定規劃,重建被毀的基礎設施、復原環境受損的區域,對目的地實施重建工程。第三,市場營銷。在完成影響評估后和災后重建的基礎上,為了重新使目的地走向市場,管理者應當進行市場研究,根據游客消費狀況和市場需求特征,有針對性地進行營銷,重新恢復游客信心,以爭取客源,盡早擺脫自然災害的影響。(本文作者:李強、季洪偉、王爾杰單位:山西財經大學旅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