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內部會計控制的構建探討(共2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第一篇
內部控制所控制的公司各個部門,它是對公司整體的一個管轄。而內部會計部門則是對公司會計部門的一個管理,內部會計控制是內部控制的會計體現,內部控制包括內部會計控制,會計部門掌控公司的物質基礎及其財務資料,它是公司運營的保障,所以內部會計控制是內部控制的關鍵。從另一角度出發,公司的一切經濟活動都在會計部門信息中得到完整呈現。會計部門擁有公司最詳細最真實的資金運營狀況和財務風險。內部會計控制可以對資金和財務進行風險控制,從而避免未來資金出現風險做到防患于未然。內部控制與內部會計控制是一個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會計控制和其他的部門控制構成了內部控制,內部控制包括內部會計控制兩者相互影響,不可或缺。
二、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構建
(一)會計控制是各要素組成的動態系統
內部控制由各種要素組成的,內部控制將這些要素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各部門都能發揮各自的職能、組成整體,使能力得到更大發揮,由此不難看出內部控制并不是各要素簡單的相加,進行隨意的組合,而是要各職能部門有機配合,各司其職,相互監督,相互作用。而內部會計和內部控制一樣,也由各要素組合,從內部會計控制來說,就是將會計部門內各要素有機結合起來,使內部會計效用達到最大值。
(二)內部環境的建設是基礎
任何系統的生存都離不開環境的支持,不同的環境決定著一個系統能力的發揮空間。會計控制和所有系統一樣也需要良好的環境做為支撐,會計控制的環境取決于公司管理層賦予的空間和對會計控制的認知水平,當管理高層和公司員工都重視會計控制時,會計控制能得到有效利用和最大作用發揮。內部環境控制要素是會計控制的基礎、是其他內部控制組成要素的基礎,公司管理者應該高度重視內部環境的建設。
(三)風險控制是關鍵
公司內部控制的目的是為了進行風險的控制,各種不安因素潛伏在公司內部或者外部環境中,現在各國政府都對國家經濟進行了干預和指導,COSO更指出公司各部門各職能都存在風險,公司高層應高度重視并預防相應風險,各部門員工應積極配合,盡量將風險降到最低或者可控范圍,隨著科技的發展和計算機的應用,公司風險也開始多元化,不僅有法律的盲點更存在技術的風險,信息化的年代,我們應保證公司的資料與經濟安全。內部會計控制的構建應從風險因素出發,加強對業務資金流程的分析,即首先要按業務性質進行歸類,找出各個流程中的主要風險點;其次要按照業務風險的信息結構和風險源的性質,有針對性地制定出科學適用的風險計量方法,同時要結合控制流程的概念,找出相應的控制措施,建立一套完備的業務流程風險控制體系。
(四)事前事中的控制是切入點
公司的控制實際上是對人員的控制,通過人員觀念和行為的改變而改變事態的發展趨勢,內部控制亦是如此,只是更加規范化制度化。如果把當事人管理好了,當事人嚴格按照正確的指令去做事,那樣可以規避事情朝另一方向發展,這樣就達到了從事中到事前控制的目的,使事情得到更好的解決。如果我們要等事情發生之后,再進行亡羊補牢,那就為時晚矣。有很多人覺得事后控制相對于事前和事中控制要簡單方便,其實不然,事后出現已經很多麻煩,找不到原因,甚至有些錯綜復雜無從下手,而事前防范的好可以避免風險的發生,事中發現問題及時糾正雖花精力,但不至于麻煩。事后控制實際上是最麻煩最復雜的,很有可能使事情成為“爛尾工程”,所以事前事中的控制是關鍵,是整個控制的切入點。
(五)信息的溝通交流是保障
公司部門與部門,職工與職工之間應該進行交流,使各自的部門能夠更加完善。公司的每個環節都需要進行交流,資金的流通串聯著每個部門,資金流和信息流也聯系在一起。它們相互作用對每個環節進行控制與影響。會計控制的加強使各部門得到溝通和交流。上級會去聽取各部門意見,去定相關方案使各部門得到長足發展。各部門之間進行信息和技術交流可以使流程順利進行,達到最佳效果,使事情有效率的進行。因此,要加強員工與員工之間的交流,上級與下級的溝通部門與部門的互通,不僅可以使信息能得到最好的溝通,還可以達到互相監督的效果。信息交流渠道是否暢通,直接影響內部控制動態過程的實現,同時也有助于控制環境的完善、風險管理的加強;否則,相關職能部門將處于相對封閉的狀態,各自為戰,造成信息資源的過度浪費。
三、結論
內部會計控制的出現和發展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內部會計控制屬于內部控制的一個重要方面,它更注重于對會計部門的控制,加強了會計部門與各部門的溝通與交流,使公司流程更加合理化和效率化,從本文中可知,內部會計控制最主要的目的是對風險進行控制,內部會計控制的構建完善了內部控制體系,使公司各部門充分發揮其職能。
作者:梁世芳單位:大慶油田總醫院集團
第二篇
一、我國國有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當前現狀和有效性分析
(一)顯著問題:會計信息失真
目前,我國國有企業由于規模大、機構部門設置繁冗,會計工作的秩序相對混亂,存在核算不實、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而這一現象產生的根本原因是內部會計控制機制執行不力所導致。具體表現主要為以下幾點:會計憑證的填制并未嚴格根據原始憑證;強調對金額的登記,但忽視對事項的記載;很多經濟事項存在事后批準、而非事前控制的情況;收款方式、收款依據的設定不明確;財務報告方面,過分關注報表的形成和提供,但不重視對具體財務狀況和會計經濟事項的分析,同時對編制會計報表附注的重視程度也不足;更多的關注會計報告如何更能滿足上級部門的要求和檢查,而忽視如何利用財務信息加強國有企業的內部管理工作。
(二)制度本身:國有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機制不完善,執行力待提高
目前,我國國有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機制在制度層面尚不完善,而且執行力度也有待提高。一項制度的建立,應嚴格根據企業自身狀況、生產經營需求、內部管理要求,以及外部宏觀經濟環境等。并且在設立具體的制度時,還應首先理順企業的業務流程、風險易產生環節。唯有如此,制度本身方才能與企業相貼合,才能最終有助于企業的發展。但是目前,我國很多國有企業在建立內部會計控制機制的過程中,不但對制度本身缺乏了解,而且未從企業實際出發,“照本宣科”,建立出的內部會計控制機制難以滿足企業發展需求。此外,還有一些國有企業,為了建立而建立,圍繞內部會計控制建立了一系列詳細制度,但是制度彼此間缺乏有效銜接,甚至存在“相互打架”的現象,使得制度執行力大打折扣。
(三)成本費用情況控制不足,支出失控
成本費用是內部會計控制的重點。但是目前,我國很多國有企業的成本費用情況控制不足,支出失控。為了在當前的市場經濟環境中穩步發展、持續經營,企業可以允許一定比例的業務招待費用。但是很多國有企業對這部分費用并無明確規定,更談不上有效約束和監督。此外,還有些國有企業財產物資管理不嚴,采購、付款、運輸、驗收、保管等各環節和職責尚未嚴格分離,而且對毀損、積壓、報廢等處理不及時,造成很多無端成本的耗費。
(四)會計內控審計監督乏力
無論制度本身如何優秀,倘若離開有效的監督審查,其執行力都將大打折扣,而且,制度的有效性也將難以得到保證。當前,我國國有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尚且缺乏有力的審計監督。
二、當前階段如何進一步完善我國國有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機制
(一)在企業內部樹立正確的內部會計控制理念
國有企業若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內部會計控制機制,一個首要前提便是要在企業內部樹立正確的內部會計控制理念。而且,企業管理者具有“表率”作用,只有其對內部會計控制具有“端正”的態度,方能帶領企業上下全體員工共同建立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機制。因此,國有企業的管理者應提高內部管控意識,不能將內部控制機制僅作為一項“紙面”上的規章條文,而應從提高意識入手創建好內控環境。
(二)國有企業應提高相關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勝任能力
目前,我國國有企業不僅要提高管理者對內部會計控制的重視程度,還應注重培養相關負責人員對會計內控機制的業務素質和勝任能力。這主要是因為相關人員不僅是會計內控機制的設計者,同時也是機制的應用者和實施主體。因此,培養相關負責人員對會計內控機制的業務素質和勝任能力,將有助于提高內部會計控制的執行效果。相關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做好人力資源管理,這是提高國有企業員工素質的關鍵。尤其要關注人才選拔機制、考核機制、競爭機制、激勵機制的設定與實施。通過人才培養與考核機制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發展人才。其次,要培養員工的風險防范意識,及時探尋潛在風險,做好風險控制工作。再者,在企業的內部管理中,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從而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利用“反舞弊”機制,做好國有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工作
內部會計控制的一個重要環節和因素便是“反舞弊”。有效的“反舞弊”機制能夠幫助企業及時甄別人為風險(比如,管理人員的違法亂紀、挪用公款、貪贓枉法等行為),以有效的風險控制措施排除風險隱患,為企業的內部會計控制機制提供有效支撐,從而提高其能力。因此,國有企業應對“反舞弊”機制加以有效利用,做好內部會計控制工作。主要措施為:第一,從環境入手,創建誠信的企業文化,為“反舞弊”機制做好實施準備。第二,根據企業特點和實際狀況,制定相關的反舞弊措施,同時確保暢通的信息溝通渠道,倡導人員舉報,并擁有完善的保護機制。第三,落實“反舞弊”職責,對己發生的違法亂紀、挪用公款、貪贓枉法等行為要進行嚴格審查,對相關人員要追究責任。
(四)進一步完善審計監督體系
無論制度本身如何優秀,倘若離開有效的監督審查,其執行力都將大打折扣,而且,制度的有效性也將難以得到保證。前文己述,目前我國國有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尚且缺乏有力的審計監督保障。因此,若要提高企業內部會計控制能力,還需進一步完善審計監督體系。對此,國有企業應著手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提高企業管理者及相關人員對審計監督的認知度,重視審計的作用。同時,對具體的審計工作和職責要給予明確定位,突出其職能;第二,提高審計人員的專業素養和勝任能力,培養審計專業人員,加強隊伍建設;第三,要圍繞企業特點和經營狀況設立審計機構、建立審計制度,以完善的機制、規范的運作、獨立的判斷,來保障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有效性;第四,企業還應根據千變萬化的市場經濟環境及時加強對審計方法和理論的研究與創新,審計方法要從“事后”型審計轉變為“全過程”審計。同時,還要轉變審計職能,使其從單一型的“財務收支審計”轉變為“監督與服務并重”。審計目標也要不再局限于差錯糾弊,而應向控制和評價風險而轉變。
三、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國有企業改革的進程,內部會計控制體制的運行效果己逐漸成為衡量國有企業內部管理的重要工具。有效的內部會計管控措施能夠更好的推動國有企業健康發展、高效運營。但是,面對當前我國國有企業內部會計控制中所暴露出的諸多問題,我們應在企業內部樹立正確的內部會計控制理念;提高相關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勝任能力;利用“反舞弊”機制;進一步完善審計監督體系。唯有如此,方能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內部會計管控的真實效用,從而為我國國有企業的未來發展保駕護航。
作者:李靜單位:中國重汽集團濟南商用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