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會計電算化教學改革研究(共2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第一篇
一、課程設計的理念與思路
在教學設計中,以企業發生的經濟業務組織教學活動。首先,采取項目化教學,將企業一個會計周期的業務劃分成幾個項目,分階段組織教學。其次,按各項目給學生下達任務,采取任務驅動方式開展教學活動,使學生以各個任務為突破點,掌握會計電算化軟件的操作技能。第三,增加學生訓練的內容,開放訓練場所,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第四,教學方法多樣化,教師演示和學生訓練相結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要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觀念組織教學,要讓學生去發現問題,同學幫助解決問題,教師總結問題的模式開展訓練。第五,開展會計電算化網絡版軟件的教學,對會計電算化人員崗位進行分工,每個人擁有一定的權限,實現企業環境模擬,真正進行遠程業務操作。第六,校內實訓與校外實踐活動相結合,以培養學生適應社會、適應職業崗位要求的能力,為學生將來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設計
會計電算化課程在設計時,要根據學生所學專業的特點,掌握會計理論知識的程度,結合會計軟件工作崗位的要求,設計出適合專業學生培養的內容體系,既使學生將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的原理掌握,又將企業產、供、銷環節的賬務處理流程熟悉,使學生不僅僅是在單純的學習軟件操作而操作,而是將本專業的課程得以貫通和綜合運用。
(一)注重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師的配備與培養
會計電算化目前采用計算軟件教學,不同的學校采用不同的軟件和版本,目前大多數學校采用的是用友財務軟件或者是金蝶財務軟件。雖然是軟件教學,但又不是單純的軟件,會計電算化教學必須配備具備多年從事會計理論教學,具備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的教學經驗,才能將會計理論應用的熟練;還需具備軟件應用的能力,熟悉會計電算化工作的流程,熟練運用軟件進行賬務處理的能力。只能配備這樣的教師,才能在使用軟件操作的同時,為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提供堅實的基礎。
(二)改革會計電算化工作的流程,進行項目化教學
會計電算化總的工作流程主要有:賬套的建立、期初賬套初始化、日常業務的處理、期末處理。教學時采取項目化教學,依托企業真實案例(企業原始資料)從賬套的啟用開始,圍繞企業的業務展開教學,逐一登記,并將結果與手工賬對賬核對,檢查數據的正確性。如同企業實行會計電算化一樣,手工賬與電子賬并行。
(三)深入企業實踐,加強實訓教學
目前仍未采用電算化會計的企業還很多,依然使用手工記賬,可以讓學生深入企業實踐,為企業建立一套電子賬,即加強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又會向企業宣傳現代化的工作手段,又從企業獲得了寶貴的經驗,還幫助企業提高了工作效率,促進我國會計電算化事業的發展貢獻了力量。深入企業實踐,完成全部的會計電算化工作流程,有助于學生掌握真實的企業財務行為,根據各類業務實踐鍛煉,強化實訓實踐教學,提高學生會計電算化軟件的學習和應用。
(四)分階段考核、綜合評價
對于會計電算化課程考核體系上,我們可以采取分階段考核的方式,對于某一個工作流程都要進行考核,給出結論,以使學生在每一項目上都有一個評價,熟悉自己掌握知識和技能的程度,為以后的課程提供參考。針對不同階段的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和重要性,給予一定的權重,結合學生企業實踐活動的成效,進行綜合打分、綜合評價,使學生的學習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圍繞著整個會計與審計知識體系長期的學習、研究探討下去,以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并為學生提供了與社會和企業“零距離”接觸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使學生對自己也有一個綜合評價,總結自己的得與失,為以后的學習和工作提供寶貴的經驗。
三、會計電算化課程創新設計
以項目化教學為主體,結合任務目標采取驅動化教學方式,注重學生各項職業能力培養。結合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的要求開展教學,使學生在理論和實踐研究中都得以長足的發展。教學圍繞會計電算化崗位要求展開,按照教學任務由淺入深,難易結合,理論與技能并重,強化訓練,提高動手能力,在處理建賬、記賬、結賬、各種財務報表的編制等工作中得心應手,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真正實現了會計電算化教學與企業的會計工作“零距離”對接,以達到會計與審計專業對學生培養目標的實現。會計與審計專業會計電算化課程改革在我校已初見成效,課程改革越來越適應社會對本專業學生的要求,會計電算化的改革還為以后的審計電算化提供了前提準備,為學生的專業培養奠定了基礎。
作者:張立國宋林蔭單位: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
第二篇
一、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教學現狀分析
1.1師資力量方面
由于我國教育部頒布的本科專業目錄中沒有設置“會計電算化”專業,有關院校只能在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階段設置“會計電算化”方向,目前,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課程師資力量要么是會計專業,要么是信息管理專業,一般都是畢業后“轉行”從事會計電算化教學,對于企業會計信息的需求缺乏系統的課程體系研究。這樣的教育背景產生的教學后果要么是對手工會計處理的簡單重復工作,要么是龐大復雜的系統開發教學。
1.2教材方面
目前市面上有關于電算會計教學方面的教材主要有如下幾種形式。一是操作說明型,即教材選取市面比較主流的會計軟件進行系統初始化、各子系統的功能以及系統設置、日常處理、賬表輸出等操作方法的介紹,偏重會計軟件功能和操作應用。而據了解,這些年我國會計軟件產業發展很快,各種財務軟件百花齊放、爭奇斗艷。中小企業由于受資金、傳統觀念的影響,他們對選擇何種財務軟件隨意性較大。不少企業還存在中途變更會計軟件的情況,甚至還有一部分企業仍在使用盜版財務軟件。會計人員所要面臨的電算會計問題,遠不是掌握某一種軟件的操作方法所能解決的。因此,對會計專業學生進行單一的軟件操作技術教學,并不能真正滿足用人單位的崗位要求。二是系統開發型,偏重信息系統的設計理論與技術。這類教材是直接沿用本科系列教材,或是在本科教材基礎上簡化、壓縮而來,以“會計信息系統開發”“、軟件設計”為主要內容,要求學生掌握相應的編程技術。對于高職學生而言此類教材明顯偏難,而且過于理論,與學生今后的就業需要不符合。高職會計專業的畢業生主要就職于中小企業,他們所面臨的電算會計工作,是如何更好地使用會計軟件。以“軟件開發”為內容的教學方案不符合“能力本位”的培養要求,對提高畢業生的職業能力作用不大。
1.3教學模式方面
在高職教育主要培養技能型應用人才的培養目標下,高職教學模式也常常會陷入一個誤區,即更專注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而忽略了對于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會計電算化的教學也是如此,學生往往學會了也知道了“應該怎么做”,而不知道操作的原理或者不知道“為什么這么做”,知其一而不知其二。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一般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缺乏基本的常規的系統維護能力,碰到軟件運行過程中的異常問題缺乏分析思考的能力,無法解決;二是只知道軟件操作的“順流程”,即只會按部就班的軟件操作,一旦有問題要修改“,逆操作”就不會了;三是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只會運用已經學過的財務軟件,碰到其他軟件就束手無策,適應性差。
1.4教學方法方面
會計電算化的教學一般以企業一個月的經濟業務為案例,進行教學演示和學生練習,引導學生通過討論、模仿完成學習任務。在進行財務軟件功能操作方法介紹時,教師按軟件功能結合實訓資料,一邊進行理論知識講授,一邊進行演示操作,然后再由學生操作練習。這樣的確鍛煉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也符合和體現了課程的實踐性和操作性。但是在這種教學方式下,教師在教學中仍然居于主導地位。也就是說,這種教學形態也基本還是傳統“填鴨”式教學,學生缺乏主動學習、主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學。
二、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教學改革方向
2.1建設和培養高素質的師資隊伍
2.1.1加強師資培訓
講授會計電算化課程的教師應具備會計學、計算機應用、管理學、軟件工程等專業的相關知識。鑒于目前會計電算化本科目錄欠缺,可以考慮吸收本科經歷為會計專業,碩士研究生學的是計算機專業的師資,反之亦可,這樣教師的信息化知識系統比較完備。同時,可采取新老教師結對一幫一的形式,由教學經驗成熟的老教師帶新教師,或者是利用寒暑假到企事業單位對會計工作崗位進行實習考察,以達到理論和實踐的統一。
2.1.2積極引進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兼職教師
在強化本職師資隊伍的同時,也可吸收來自生產第一線的有著豐富工作經驗的會計師,一方面,可加強會計模擬實踐教學和案例教學;另一方面,也能更加吸引學生學習積極性,擴大學生的專業視野,提高職業素質。
2.2加快配套教材建設
教材是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教學的工具。會計電算化作為一門實踐性課程,教材的改革和建設應從會計教學的背景和環境入手,也就是從信息化時代的大背景出發,讓學生掌握并切身體會會計信息化環境下的會計核算、信息披露以及財務控制和決策分析的方法和理論,而不是僅限于財務軟件系統開發或者是基于某個財務軟件應用的手工會計業務模擬。教材中的全真模擬實驗內容不能是企業人、財、物等信息的簡單羅列,而應側重在鍛煉學生信息化實施能力,特別的手工系統的改造、系統設計,而不是系統設置、系統差錯與糾錯等。
2.3革新教學模式
長久的應試教育和傳統的教學模式都是“填鴨式”教學,教師滿堂灌,也沒有考慮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接受程度,導致的結果是教師上課累,學生上課也累,教學效果差。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改變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根據會計電算化教學內容和該課的教學特點,在教學上強化實踐操作,多采取引導教學的方式,樹立學生是“主體”的思想,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會學習”的能力。在實際的授課操作實踐中,及時與學生溝通,調整教學中的不足,引導學生不僅要掌握“如何操作”,更重要的是“為什么這樣操作”,這樣學生畢業后走上社會崗位,面對各行各業不同的企業背景,能夠以不變應萬變,順利完成企業信息化實施。
2.4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針對會計電算化課程實踐性和綜合性都很強的特點,可以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2.4.1建立教師主輔講授課制度
一般來說,一個老師輔導一個班級的實踐教學是很累的,通常是腳不沾地滿場跑還輔導不過來,教學效果差。因此,可采用教師主講和輔導相結合的制度,每門課程的授課教師形成一個團隊,團隊中的教師結構應包括:理論教師、實踐教師,大家可以在一起集體備課,以完備知識結構。另外,在理論和實踐老師的安排上,又可以實行“主輔講教師”制度,每個教師承擔不同的教學任務。
2.4.2嘗試多種教學方法
會計電算化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操作性都很強的一門課程。在教學方法上也可以靈活多樣,比如實施崗位分工、項目教學、體驗教學和討論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和參與課程的興趣,發揮學生主導作用,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會計電算化的教學任務。
作者:黃敏單位: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