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管理會計課程教課革新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管理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管理會計、成本會計與財務管理三門課程的內容交叉重復
管理會計教學中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它與其他課程內容存在許多的重復。雖然很多的專業課程,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內容重復的問題,但是管理會計課程的內容重復問題較為嚴重。其與成本會計學、財務管理等課程都存在重復,并且重復的內容很多,具體如下: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可能交叉的內容包括:變動成本計算法、標準成本制度、作業成本法、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日常業務預算、差異的計算、經濟批量;而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可能重復的內容有:資金需要量的預測、資金時間價值、投資決策評價指標、經濟批量、銷售預測、利潤預測、預算、資本成本的計量、經營杠桿。對于這些內容的重復講解,不但浪費了有限的教學資源,也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學生對于重復的內容,學習的積極性普遍不高。
1.2傳統的教學方法和考試方式,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目前,管理會計的教學大多采用“教師主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由于單純依靠教師在課堂上,對照課件依次講解各個理論知識點,沒有結合企業實務來講授相關知識,因而,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這些知識,很多學生都質疑,自己學的這些理論性這么強的知識在實踐中有沒有用。由于沒有得到教師強有力的解答,因而導致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積極性不高,學習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并沒真正地想過要學以致用。同時,我們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考核方式也存在問題,考試內容幾乎就是課堂所講授的理論知識,很少設計結合實務的案例分析題。學生通過努力復習,可以考取很高的分數,但是往往不懂得如何將這些知識運用到實踐中。
1.3管理會計雙語教學積極性不高,不能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需要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發展,越來越多企業走出國門,實現跨國經營,成長為國際上知名的跨國集團;國外的企業也不斷進入中國開展經營,成立了大量的外商投資企業。這些經濟形勢的變化,要求我們的學生在掌握扎實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還得能用外語熟練地表達、運用我們的專業知識。因而,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就必須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這就需要我們多采用雙語教學。尤其是管理會計這門課程,更應該采用雙語教學。原因在于,管理會計的理論來源于西方,西方的理論與實務遠高于國內的發展水平,而雙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特點是采用原版教材,使得學生能接觸到最詳實、最新的管理會計理論,而中文教材受篇幅的限制,內容上有很大的壓縮,影響學生對問題的準確理解。
雖然高校普遍認識到管理會計雙語教學的重要性,但由于存在以下兩方面的原因,導致積極性不高:①缺乏能夠同時駕馭專業知識和語言能力的教師,同時,我國開展雙語教學的時間較短,對于如何有效地將教學內容和教學語言完全有效地結合起來,缺乏經驗。很多實行雙語教學的高校,在雙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大多是在翻譯課本而不是在講解知識點,學生整節課都在標注課本上的陌生單詞,而不是試圖深入理解它所代表的意思;②學生的英語水平良莠不齊,大部分的學生對英語教材比較畏懼,對英語教材有一種的無形的排斥感,因而對雙語教學的積極性也不高。
1.4管理會計的實驗教學不足,學生缺乏實踐的平臺
在很多高校,管理會計課程的實驗、實訓教學的學時數很少,有一些甚至沒有。像基礎會計、中級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等會計學專業的核心課程在上完理論課后,往往都配套設置有30個學時左右的實訓教學,教學過程非常完整,而管理會計的實踐教學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除了課堂實驗教學的不足外,在校外,學生的鍛煉平臺也很少,我國很多高校沒有建立起穩定的校外實踐基地,即使有建立實踐基地,真正與學生所學專業對口的崗位鍛煉也非常稀少,更談不上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管理會計知識的應用了。另外,畢業班學生的畢業學習以及社會實踐活動大部分是學生自己聯系實習單位,缺乏教師的引導,實習也往往流于形式,起不到鍛煉的效果。
2管理會計教學改革的設想
2.1管理會計、成本會計與財務管理三者內容重復的解決思路如何解決管理會計、成本會計與財務管理三者之間的重復性問題,我國學者們的觀點不一:李心合(1995)認為,應該重組管理會計,將其一分為三,其中的成本會計問題納入成本會計學中,管理會計中的非成本會計部分,大部分并入財務管理,而責任會計的內容則單獨成科;同時,肯定成本會計學獨立性的前提下,協調成本會計學與財務管理學的關系,思路是小成本會計與大財務管理。牛彥秀(2002)認為,應該合并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的內容,將其定義為成本管理會計;協調成本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交叉內容。蔣峻松,等(2001)認為,應對三門課程進行適當分解,取消成本會計,成本會計核算部分并到財務會計中,成本會計中其余涉及成本的內容合并到管理會計,財務管理中的財務計劃、控制、分析、資產管理部分并到管理會計中,而管理會計中長期經營決策部分應分解到“財務管理”中。這樣做既可避免重復,也能使各學科應包括的內容都包括在內。
結合以上學者們的觀點,我認為解決管理會計、成本會計與財務管理三門課程之間的重復性問題可從兩方面入手:第一,從短期來看,可以通過調整教學計劃來緩解這個沖突。可以將三門課程安排在不同的學期,其中,成本會計學應該在三門課中最早開課,其次是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原因在于,后兩門課程是以成本會計學為基礎的,學生學了該門課程后,更有利于另外兩門課程的學習。同時講授這三門課程的教師應該互相溝通,對于在上一門課已經講過的內容,在下一門課程就可以簡單講甚至不講,以減少課程之間的重復性。第二,從長期看,應該在全國高校的會計學專業中,重新劃分這三門課程的內容,明確界定各門課程的范圍,組織全國相關領域的權威專家編寫新教材。要真正做到這一點,需要溝通、協調、接受的時間可能會比較長,但從長遠來看,這種改革是勢在必行的,否則將會影響整個會計學科的健康發展。
2.2理論教學結合案例教學,同時改變傳統的考試方式
在管理會計教學中,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增加一定學時的案例教學。教師除了給學生講授綜合性較強的理論知識外,還可以使得教師更注重實踐教學環節。對學生而言,通過案例教學這種情景再現的方式,學生具有“身臨其境”的實踐經歷,促使他們在信息不完全、不確定的決策環境下運用專業知識進行獨立解決問題。通過這種啟發式的案例教學模式,可以變學生被動聽課的過程為積極思索、主動實踐的過程,以此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能解答學生“管理會計知識如何運用到實際工作中”的困惑,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在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后,傳統考試方式也應相應發生改變。在期末考試中,應該增加案例分析的考核內容,并大大提高案例分析題的分值比重,降低計算分析題的分值比重。在案例中,教師通過設計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決策、解答,以此評價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質量。
2.3提升雙語教學師資隊伍的素質,并激發學生雙語學習的積極性
學校應該選拔具備一定英語基礎的專任教師承擔管理會計課程的教學。同時,加強師資隊伍培訓,組織本課程的任課教師到雙語教學比較成功的高校進行觀摩學習、短期進修,甚至可以選派有較強英語功底的教師到歐美國家的相關高校去進修,提高教師的雙語教學水平。另外,學校應該鼓勵和引導學生參與到雙語教學改革中來。這就需要學校采取相應有效的鼓勵措施,比如,鼓勵學生努力提高外語水平,對于外語成績較好的學生在評比各種獎項時予以優先考慮;增加雙語教學課程的學分比重;進行彈性教學,實行雙語學習的學生可以有機會到國外的大學進行短期的交流、參加各種國際學術會議等;同時還可以聘請跨國企業集團的企業家、管理會計師到學校來講學,讓他們從自身實際出發,向學生介紹雙語學習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2.4加快建設校企合作平臺,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及學科競賽
無論是政府部門、事業單位、企業、社會團體、學校、醫院、銀行等都會設置會計崗位。會計崗位設置的普遍性給校企合作提供了契機,但也是一種挑戰。原因在于財務會計工作一般都是各個組織不愿意對外透露的秘密,因而很難找到對口的崗位供財會專業的學生實習。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各種中介服務機構迅猛發展,近年來,事務所的數量和規模都以驚人的速度在增長,并且學生在事務所中所做的工作與專業對口,實習生的需求量也較大,因而,各高校的會計學院(系)在尋找合作企業時,可以重點尋求與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等的長期穩定合作。
除此之外,各會計學院(系)應該認真組織并鼓勵學生參加與學科相關的各種競賽。相關政府部門、會計學會定期或不定期會舉辦一些學科的競賽,比如“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全國商科院校技能大賽財會專業競賽、全國會計知識大賽等。對于比賽成績優秀的參賽學生和指導老師給予一定的獎勵,以此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以致用的能力。
作者:賴泳杏單位: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