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媒體時代書籍的視覺交互設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近年來,網絡技術日益深入生活的各個方面,網絡及數字化所帶來的新媒體傳播方式使傳統出版業遭遇嚴峻挑戰。信息傳播方式的深刻改變的確會給傳統出版行業帶來非常大的影響,甚至在一定時期內會使其受到很大沖擊,但對于傳統出版行業而言,這種沖擊既是危機,也是一次重新整頓與發展的可遇而不可求的機遇。從書籍設計領域來講,新媒體的沖擊既要求我們提高設計水平以應對,也為我們提高設計水平創造了機遇,書籍的視覺交互設計就是在新媒體時代出現的設計新理念和實踐。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中國的數字媒體技術日漸成熟,信息的傳播媒介已由最初的報紙、廣播、電視轉向了互聯網、手機等新媒介,一個信息化的時代正在帶領著我們成長。
一、數字媒體時代的書籍
當代的書籍裝幀已經不單單局限于長和寬的界定范圍內,而是演變成了一種多維化設計,是視覺和結構并存的雙面化設計。1984年交互設計書籍的作者比爾•莫格里吉提出了“交互設計”一詞。當“交互式”這個概念作用于書籍之上,此時此刻的書籍不單是一個被接受體,它也可以將信息傳遞給讀者,成了一個富含著交互技巧的機器。書中的信息被置于新的載體之中,而且可以不用紙張的形式傳遞給讀者。此時,信息不再是單純的傳播源頭,人們可以利用這一載體隨意查看內容,隨意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評論。新媒體時代的書籍內涵的擴展,帶來了書籍裝幀的轉變。
二、書籍裝幀的交互式轉變
現如今,書籍與人的互動越來越多,這個過程是以一個完整的交互式系統存在的。人是整個交互式系統的主體,亦是交互設計主觀意識的開拓者。新媒體背景下的書籍設計理念亦是如此,不論是電子書還是具有交互性的紙質書籍的設計,都遵循著人機交互的理念。在人們閱讀開始的那一刻,就開始建立人與書籍的交互關系。交互式書籍讓讀者在整個閱讀的過程中不僅僅局限于翻動,而是將讀書作為一種動態的表現活動。筆者曾經看過一本雜志,其中有幾張彩色插頁,印有建筑的圖樣,讀者在閱讀內容期間可以把它們撕下來,折成建筑模型。這種表現方式正是交互式書籍在設計領域不斷創新的例證。新媒體時代的書籍裝幀設計,緊跟時展的潮流,給了讀者更高的精神享受。可見,書籍裝幀設計將邁入一個全新的時代。
三、如何開展新媒體時代的書籍的視覺交互設計
當今社會瞬息萬變,設計師在進行裝幀設計時,要力求視覺傳達方式的立體化,使讀者與書籍產生共鳴。要想更好地進行視覺交互設計,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打下基礎。
1.圖的形式
隨著國家全民閱讀的推廣,讀者的閱讀水平越來越高,一本純文字的書籍和一本圖文混排的書籍相比,純文字的圖書很容易讓人產生疲勞,所以多種多樣的書籍展現的形式應運而生。從以前主要作為文字的輔助,到現在開始占據書籍的重要版面,甚至成為主體出現“無字書”,圖形的地位日益重要。讀者可以通過觀看圖形感知書籍的內容,照片、手繪、幾何圖案等豐富多樣的圖片形式,通過藝術手法的渲染,讓讀者通過簡單的翻閱就可以大致了解圖書的內容。早在1765年,英國人羅伯特•雪爾(RobertSayer)制造了第一本真正給孩子看的、會活動的、當時被稱為“小丑書”的玩具書,成為這一類書籍的濫觴。隨著圖書制作技術的發展,現在的書籍還會運用AR、VR等科技手段,將圖形借助隨身攜帶的手機立體化,產生動態效果。這種立體三維的科技手段可以讓讀者通過身臨其境的方式,增強對書籍部分內容的感受,更加細致地了解書籍內容。這種設計在科技、醫學類書籍中得到了充分運用,精密圖紙和結構圖可以在虛擬空間中進行實物瀏覽。閱讀的過程不僅僅是瀏覽書籍,還會演變成對書中內容的模擬操作,人們借助科技的力量使書籍擺脫了平面版式的限制,讀者能夠多感官全方位地去閱讀,實現了讀者和書籍第一次真正的交互設計體驗,這是以往圖書從未達到過的高度。
2.文字之美
文字是一般圖書裝幀設計中最重要的視覺傳遞元素,是構成一般書籍的主體,所有設計往往都是圍繞文字內容來制作的,字體的大小、粗細、角度的不同,都呈現出不同的設計風格。在設計中,除了依據整體書籍風格來決定字體的表現形式,還要注意打破傳統的閱讀為主的理念,把文字變成圖形的設計思路。文字既有本身的閱讀功能又有圖形的標識功能,可以通過不同的主題內容,呈現出不同的設計形式,達到不同的表達效果。例如,筆畫粗直筆挺的字體與筆畫纖細柔美的字體相結合,會產生強烈的視覺沖擊力,進而起到強化記憶的效果。書籍的分類影響著字體的設計,字體的設計也影響著讀者對書籍分類的第一印象,總體說來字體運用在書籍交互設計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當文字的設計突破字號、間距等限制時,當文字不再是單純的信息媒介時,字體本身就會呈現出美麗的世界。文字的設計與內容的結合,帶來的是書籍和讀者交互共鳴,優秀的字體設計可以瞬間吸引讀者的注意,比圖形更能直接建起讀者和書籍之間的橋梁。將特殊工藝運用到字體設計中能夠使這種特性最大化,比如有的圖書將起凸工藝運用到硬筆書法類的圖書上,將部分重點文字起鼓并設計相應的書法字體,讓讀者閱讀的時候能夠感觸到點睛之筆并久久回味。
3.色彩對比
色彩在以往傳統的書籍設計中一直擔負著重要的角色,書籍的色彩設計是書籍形式新穎、豐滿內容的視覺傳達,能夠體現一種設計情感。好的色彩設計甚至還要考慮到紙張的顏色,或者除了傳統印刷油墨外的金銀熒光等專色的應用。以往各種不同內容的書籍,都有不同的色彩對比設計,顏色對比差異往往會體現出書的內容類型,甚至決定著所面對的是什么樣的讀者群:淡雅略淡灰色的色彩對比,往往會體現在文藝類書籍設計中,不僅能體現出其豐富的內涵,還表現出文化深度;穩重的純度降低的顏色對比,往往體現在專業性強的書籍中,色彩端莊、嚴肅,體現權威穩重感,不宜用高純度的色相對比;明快的顏色和較為靚麗的對比,則是在時尚類書籍中表現出來,充滿現代感,富有個性……2001年杉浦康平創作的《立體看星星》一書,利用視覺的“偏光原理”,并隨書贈送專用眼鏡,立體呈現富有空間實感的星座,接近真實地展現了書籍內容所要表達的星空含義,這也是早期的通過色彩設計完成人書交互的經典之作。
4.材料運用
在紙張誕生之前,人們就開始嘗試將各種材料應用到書籍制作中。隨著生產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膠版紙、銅版紙等傳統的紙張材料已經不能滿足人日益提高的閱讀需求,開始出現了塑料、各種纖維等書籍材料。新潮環保材料層出不窮,給設計材料的運用帶來了更加豐富的選擇。不同的材料帶給人們的是不同的觸覺感受,不同材質的紙張帶給書籍設計的是不同的靈感,材料的更新甚至超越顏色增添了更廣泛的設計空間。如藝術時尚類的書籍一般選用光滑、細膩、呈色好的紙張,有文化內涵的學術類書籍會采用顏色淡雅、手感細膩的環保膠版紙等。合理的選材運用,會加快人與書之間的交互進程,產生意想不到的市場效果。衫浦康平就曾經說過:“我喜歡書,不僅是喜歡它的內容,還喜歡書籍用紙的質感,喜歡翻頁的聲音,喜歡打開書籍后那淡淡的紙張的味道。”這些細節的感受,都源于書籍的立體交互三維感觸設計,這些美的體驗加深了人們對書籍的感悟,激發了人們對書籍更高層次品質的需求。裝幀設計已不僅是只有輔助書中內容的作用,而是成為內容的一部分,從而達到了人書互動的目的。書籍的交互式設計是設計師把自己和書籍融為一體的情感融入,是書籍和讀者達到三維立體互動的必要條件。好的設計固然是必不可少的,但若舍本逐末,一味地追求互動,一味地追求新奇的裝幀設計,反而會給讀者帶來閱讀障礙。設計是為內容服務的,只有尊崇以人文本的設計宗旨,配合優秀的圖書內容,輔以合適的互動設計,才能讓書籍在新媒體時代立于不敗之地。
作者:池騁 單位:泰山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