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我國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與各產業的融合應用也成為產業發展、社會進步的必然趨勢。而“互聯網+”與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的融合也帶動了文化產業的消費,促進其成長。本文結合“互聯網+”的發展分析了文化創意設計產業的進步,并融合哈爾濱商業大學2018年世界大學生美式橄欖球錦標賽獎牌設計,進行應用分析。
關鍵詞:“互聯網+”;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應用
1“互聯網+”時代下的文化創意產業
1.1“互聯網+”時代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文化創意產業是一種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以創造力為主的新興產業,主要包括了一個人或團隊形式通過技術、創意等產業化方式開發、營銷產業權的行業。且其下設的主要產業有影視音像、傳媒、設計、廣告等創意團體。為促進國內文化藝術市場的發展進步,原有產業的發展進程中,也要同樣重視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最核心的就是創造力,而這種將人的創造力轉化為經濟產業的方式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近年來文化創意產業高速發展,得益于政策的支持和產業結構的調整,促使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呈現出爆發式發展的趨勢“互聯網+”形式的融合使得文化創意產業成長態勢明顯。著名財經專家,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對文化創意產業如何適應“互聯網+”這一話題發表了以下觀點。應以“創新式結合”釋放產業活力。其核心觀點即:發展互聯網+文化創意產業實際上就是要引領越來越成氣候的‘移動文化’生活”。
1.2“互聯網+”時代下應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的意義
互聯網的大范圍應用代表了工業革命后又一場影響巨大的產業科技革命,并且已成為新興產業革命的標志。在全球都增加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的形勢下,各個產業都要有與“互聯網+”相結合的一個新形式。互聯網改變了傳統的經濟模式,在新的形勢之下,產業只有重新審視文化創意產業的影響力并于互聯網相融合才能夠提高自身競爭力。互聯網的融合是文化創意產業不再是單一獨立的產業,而是一種與其他產業相融合后形成的新產業形態。在原有傳統的商業模式中,文化創意產業受限于信息無法共享且不平衡的因素。而與互聯網的融合為文化創意產業提供了新的機會。通過與互聯網的融合,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更加迅速,信息流通更順暢。而且在這樣的平臺之下,整條產業鏈的人員、主體都能夠很好的參與到整個產業之中,實現人員最優分配和市場自動調節。互聯網也給消費者與生產者提供了更大的交流空間,減小地域的限制,提高產業的宣傳力度、成交利率并提高經濟效益。
2“互聯網+”與文化創意產業的融合發展
2.1“互聯網+”為文化創意產業創造產業新型態
“互聯網+”由理論變為實踐綱領,為經濟活動和文化活動提供了動力。文化創意產業的新型態就是將原先非產業化的東西進行產業化轉變并于時代相融合,實現互聯網+文化創意產業。在現代社會“大數據”、“智慧城市”、“云計算”、“移動網”與人們生存方式“小企業”、“新業態”、“融思維”相結合的現代社會,“互聯網+”與文化創意產業的融合顯得更是重中之重。小企業的增多使得其發展速度越來越快,更多的人自己創業。小企業更適合文化創意產業的生存發展,而小企業的獨特性可以滿足其更好的發展。傳統文化產業形態就是廣播、電視、電影等。而在互聯網時代的當下,每天都會產生新的產業形態。各大企業以互聯網的方式介入醫療、手機等各個產業。在2014年國務院10號文件明確提出,文化創意產業與設計要為裝備業、輕工業、信息業服務,還要為旅游業、農業、甚至包括體育產業服務。而互聯網就是能夠讓這些行業更好的相融的關鍵。世界大學生美式橄欖球錦標賽是由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FISU)主辦的重要國際單項體育賽事。2015年12月,經國際大體聯執委會通過,并經教育部批準,哈爾濱商業大學成功獲得2018年第三屆世界大學生美式橄欖球錦標賽承辦權。賽事將于2018年6月在中國哈爾濱商業大學舉行。哈爾濱商業大學向社會及全校師生征集第三屆美式橄欖球世界大學生錦標賽LOGO(官方標識)、吉祥物和獎牌的設計方案,特邀關注橄欖球運動發展、富有創新精神、具有豐富設計經驗的單位和個人踴躍參加,積極投稿。要求設計方案應用性強,可用于網絡、文件、信箋、宣傳用品和媒體宣傳等各種場合和載體上使用。此次比賽運營方式采用“互聯網+”文化創意服務,包括廣播影視、設計服務、文化藝術、廣告會展、體育競技等。2018年世界大學生美式橄欖球錦標賽獎牌設計正面以FISU(國際大體聯)logo為主要視覺中心。將logo作浮雕處理,四周配以襯線,且襯線呈發射狀向中心logo底部聚攏,象征世界各地大學在體育運動中的團結、共同奮斗的精神。襯線的放射形態也體現世界大學生在體育運動中的活力四射、激情迸發。背面以2018年世界大學生美式橄欖球錦標賽logo作為視覺中心。“U”象征大學(university)、團結(unite)及一致(uniform),體現體育精神。將比賽的中英文名稱呈半環繞狀在logo下方。Logo的上面以橄欖球形態形象做中間鏤空,體現賽事主題。本方案已通過國際大體委審核,且已被采納使用。最終方案的確定是經過對其他同類比賽獎牌設計的考究、調查,并參照歷年大賽獎牌設計以及其他賽事獎牌設計。保留獎牌特有的簡潔明了的特性,突出賽事主題,放射線等元素的使用可以將獎牌外觀簡潔不失單調,既能貼合賽事主題,又能豐富整體。“互聯網+”旨在使得各個產業與互聯網相融,將互聯網與傳統產業進行技術、政策等各方面的對接。“+”不僅是“零距離”,同樣也是“零空間”,減少地域、時間、空間進行全方位聯系。“互聯網+”同樣也是工業革命的升華,其區別在于這是對于文化軟實力的提升,是推動文化、經濟科技等各方面發展的必要鏈接。文化創意產業新形態的重要特點即傳統文化產業融入到新時代。
2.2“互聯網+”為文化創意產業創建新機制
“互聯網+”即實現協同合作。“+”是虛擬集聚效應、分工整合效應、協同創新效應。而這種新的機制和平臺更應該符合以上三點效應。文化創意產業需要集聚,而原有的機制成本高、運行方式單一利潤低,與互聯網相融合后為其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平臺,整合原有的碎片化需求。在整個方案中會產生一個或幾個不同的創意方案,通過傳統的融資方式很難得到投資,互聯網的融合使得融資的瓶頸得到解決。互聯網從整個的創意初期便會參與其中,一直到后期的產品展示、交易融資等各個方面。協同創新效應加入了用戶參與,增強其消費滿足感和文化認同感。在進行美式橄欖球獎牌設計的初期,通過網絡對于比賽信息進行收集、歸納,并搜索各個體育賽事獎牌設計方案進行對比并將其中可用元素進行總結。并初步繪制草圖從中選優。
2.3“互聯網+”與文化創意產業優勢互補
“互聯網+”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打開了新的視野。“大數據”、“云計算”、“小企業”、“新業態”、“融思維”這些與時展分不開的技術支持及社會發展必然趨勢也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必不可少的部分。依托于“互聯網+”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趨勢是相互促進相互進步的。“互聯網+”不僅僅只是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更是將其與其他產業相融合在了一起。
3總結
在“互聯網+”主導的時代,適應時展的思維、模式、機制才能夠推動原有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只有與其他產業相融合,才能夠使文化創意產業形態更完整,發展更迅速。
參考文獻
[1]劉潔.“互聯網+”時代下文化創意設計產業發展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6(09).
[2]王明旨.大數據時代下“互聯網+”對創新設計產業的影響[J].設計藝術研究,2015(05).
[3]李海艦,田躍新,李文杰.互聯網思維與傳統企業再造[J].中國工業經濟,2014(10).
[4]許曉云,李智,高博寧.以互聯網思維為導向的產品設計與調研方法研究[J].工業設計,2016(07).
[5]陳威,范娟.互聯網時代產品設計的積極策略研究[J].工業設計,2016(10).
作者:朱娜;許雅萌;任阿然 單位:哈爾濱商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