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學科館員服務能力梯度培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圖書館界雜志》2015年第二期
學科館員服務能力梯度培養模式將相對分散的,不同內容、不同層次的館員培訓、素質培養等職業教育內容和職業素質規劃指標進行整合,同時將指標和培訓內容高度細化、量化,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從培養模式的特點而言,學科館員服務能力梯度培養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1)梯度性。在學科服務團隊中,不同的學科館員承擔的崗位職責各有不同;另外,學科館員是不斷成長和發展的,在時間上具有階段性和長期性。因此,不同階段的學科館員能力要求不同,培養方式也不同。(2)綜合性。在學科館員實踐工作中,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學科知識,還要提高計算機技能水平。同時,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在加強學科館員計算機技能等“硬能力”培訓的同時,也要注重開展學科館員對用戶信息行為分析等“軟能力”的培訓。(3)差異性。學科服務存在較多的差異性。從學科領域上看,不同領域學科服務對能力素質要求的側重亦有差異。從個人情況看,不同年齡段、不同知識背景的學科館員在基本素質上存在不同的優勢與劣勢。因此,在學科館員服務能力梯度培養模式中,要根據不同學科,因人而異地強化優勢,彌補不足。
2學科館員梯度培養內容
學科館員梯度培養是一個動態過程,每一個學科館員在職業生涯發展的不同階段均有各自的發展特征、學科任務、能力要求、培養重點。圖書館應該根據學科館員職業生涯不同階段的特征及學科館員總體發展目標和任務,有計劃地制定培養方案,有效地促進學科館員服務能力的梯度發展。根據學科服務的基本能力素質要求,本文將學科館員的梯度成長按時間段大致分為探索期學科館員、發展期學科館員和穩定期學科館員。
2.1探索期學科館員的培養
2.1.1探索期學科館員的能力要求。探索期學科館員多為新入職或剛剛從事學科服務的圖書館館員,對學科服務相對陌生。因此,圖書館要積極幫助他們熟悉工作環境,引導他們全面、系統地認識學科服務,培養其作為學科館員的基本素質。其能力要求主要有兩個方面:在基本能力方面,應具備較強的計算機運用能力,能夠利用數據庫、工具為用戶提供信息檢索和文獻信息服務;具備良好的外語閱讀與寫作能力,基本能夠使用外語交流;具備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計劃與執行能力。在業務能力方面,應熟悉用戶的研究領域和研究方向,具備基本的專業學科知識;能夠設計用戶需求調查問卷、撰寫用戶需求報告;了解相應學科館藏實體和數字資源建設情況;具備相應學科信息獲取、分析、整理、綜合能力,能夠完成用戶信息需求報告。
2.1.2探索期學科館員的培養措施。學科館員的基本素質決定了其應對圖書館事業和學科服務行業具有較高的認可度、奉獻精神,并具有較高專業技能,而這些素質的培養要從基礎開始。在基本能力方面,主要培訓計算機基本技能,數據庫及學科服務軟件基本操作知識。在職業素養教育方面,應進行包括職業形象、團隊意識、職業操守、人際溝通等基本能力的培訓。在業務能力方面,應重點開展本館各類實體資源、數字資源等基本館情,國內外學科館員團隊建設、嵌入式學科館員等基本知識普及培訓。從培養方式上來講,初級學科館員剛剛進入學科服務領域,圖書館一方面可以設置必要的崗前培訓,讓學科館員更快地了解和融入學科服務團隊和環境。另一方面可以實行導師制,為每一名新學科館員指派資深學科館員進行傳、幫、帶,幫助學科館員順利建立第一個培養發展梯度。另外,鑒于初級學科館員對自身和學科服務都缺乏清晰的認識,圖書館應該積極關心學科館員,采用針對性的指導方案,與學科服務團隊、學科館員本人共同分析、制定學科服務培養計劃。
2.2發展期學科館員的培養
2.2.1發展期學科館員(具有中級職稱的館員)的能力要求。這一時期,學科館員對自身和學科服務有基本的認識和了解,并能保持努力探索的積極性,是保障學科服務長期持續發展的關鍵時期。發展期學科館員主要能力要求為:在基本能力方面,具有較強的計算機運用能力,能夠對數據進行初始加工整理;良好的外語閱讀、寫作、表達能力;良好的溝通、協調執行能力,并初步具備統籌能力。在業務能力方面,熟悉用戶的研究領域、研究方向,并掌握前沿動態;基本掌握用戶信息行為特征,利用用戶信息行為跟進用戶服務;熟悉相應學科館藏實體、數字資源,了解學科前沿出版動態,能夠對學科資源建設結構提出合理化意見;策劃并執行與相關學科院系的交流互動活動;能夠對科研數據、論文進行深度挖掘,為用戶提供深層次服務;能夠為相應學科提供學科前沿預報及跟蹤服務。在個人成就方面,能夠在核心期刊發表有影響力的論文;積極參與國內學科館員交流活動,了解學科服務前沿動態。
2.2.2發展期學科館員的培養內容。發展期學科館員是學科館員梯度培養積累和成長的關鍵時期。學科館員在初步掌握圖書情報和學科服務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圖書館要為其搭建多樣化平臺,幫助學科館員完善各方面綜合素質。培養內容主要包括:熟練掌握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特別是新媒體技術對學科服務的應用;提高專業信息分析能力的培養,提高使用信息分析工作進行信息發現、分析、整理、撰寫信息分析報告的能力;增強學科科研能力,逐步培養學科館員學術方面的敏銳性和科研能力,能夠把前沿的學科服務理論知識轉化到實際的學科服務工作當中。從培養方式上來講,一方面可以在圖書館學科服務團隊內部召開經驗交流分享會,針對本館學科服務過程中的經驗進行共享,促進共同進步成長[7]。另一方面可以根據業務能力需要,進行短期在職培訓、參加學術交流活動、繼續教育等方式,為學科館員提高綜合素質提供專業化、系統性培養平臺。
2.3穩定期學科館員的培養
2.3.1穩定期學科館員(具有高級職稱的館員)的能力要求。在這一時期,學科館員對學科服務有更多的情感基礎和價值認同,逐步成為某一領域信息專家,成為學科服務團隊的中堅和核心力量。穩定期學科館員主要能力要求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在基本能力方面,能熟練運用相關系統、平臺、工具為用戶提供一站式服務;熟練進行外語閱讀、寫作、交流;良好的溝通、協調、團隊寫作能力,能夠根據圖書館總體規劃與用戶需求,制定學科年度服務計劃。在業務能力方面,熟悉用戶的研究領域,并在相關學科具備扎實的知識積累;能夠深入了解并跟蹤用戶信息行為,獨立撰寫高質量的需求報告;對學科館藏建設提出合理化意見并制定年度館藏資源計劃;能夠承擔學校或者相關學科信息素養通識課程;能夠獨立策劃與相應學科院系的學科服務推廣活動;不僅能夠提供文獻信息服務,具備根據用戶特定需求提供精深、個性化知識服務的能力。在個人成就方面,能夠帶頭主持相關課題的研究,相關著作的撰寫;深入了解國內外學科館員發展動態,并積極參與國際學術交流。
2.3.2穩定期學科館員的培養內容。經過探索期、發展期的知識積累和實踐,學科館員已經成為某個學科領域的資深專家,穩定期學科館員的培養內容應在兼顧基本計算機能力和信息分析業務能力的同時,更多地關注學術帶頭能力和團隊領導能力的培養[8],主要包括:為學科館員提供計算機新技術的學習培訓機會,掌握相關計算機互聯網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參加團隊管理培訓課程,系統學習團隊管理知識;提供外出進修機會,與同行學科館員學習交流經驗,增強學科服務的理論和實踐前沿認識;擔當學術帶頭人,撰寫相關著作及核心期刊論文,掌握學科館員發展趨勢。從培養方式來看,圖書館要更加注重根據學科館員自身特點,量身定制自主提升平臺和機會,提供外出進修學習機會,積極參與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搭建經驗交流平臺,使高級學科館員成為學科服務團隊的良師益友,帶頭創建學科服務文化,成為貢獻團隊的中堅力量。
3學科館員服務能力梯度培養模式實施的關鍵因素
在建設梯度培養模式的過程中,要求圖書館在現有管理方式、戰略規劃、績效評估制度等方面進行突破。為此,圖書館要盡快建立起圖書館組織機構與學科服務團隊及個人之間的管理和發展平臺,調動館員學科服務熱情、創新服務理念、提升服務質量,促進學科服務團隊的發展壯大。
3.1圖書館整體規劃與學科館員個人管理的結合學科館員服務能力梯度培養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貫穿學科服務的全過程。圖書館學科服務整體規劃與個人職業生涯管理也是一個互動匹配的過程。為保證學科館員梯度培養的長期有效性,圖書館應從戰略高度做好學科館員服務能力梯度培養的整體規劃。此外,圖書館也要及時為學科館員能力提升提供良好的環境支持,并充分發揮其價值,提高圖書館學科服務質量整體目標的實現效果。另一方面,學科館員應深入了解自身服務領域的優勢和不足,結合圖書館整體發展要求和培養計劃,制定自身學科館員服務能力梯度培養方案,逐步積累和完善學科服務各項綜合素質,提高服務質量,保障學科服務的可持續性,實現個人管理。
3.2學科館員績效評價學科館員績效評價是不斷推動提高學科服務質量的關鍵因素。評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1)用戶滿意度的評價。內容包括服務人次,服務方式的多樣性、創新性,用戶需求響應時間,提供知識服務的匹配度,新資源的開發建設頻率等,以鼓勵學科館員改進服務質量,探索創新服務的方法[9]。2)個人評價。內容包括一定周期內,參與自學、培訓交流的次數、效果,發表相關學術論文等研究成果的數量等。3)學科館員團隊評價。內容包括學科服務的執行能力,團隊協調合作能力等。學科館員績效評價的結果是通過獎酬激勵,激勵的方式也應該是多樣化的,如可采用職稱評審、職務升遷、項目資助、培訓深造、獎金發放等。
4結語
學科服務是一個持久且需要不斷創新完善的過程,學科館員服務能力提升的可持續性是保障學科服務可持續性,提高學科服務質量的關鍵。結合不同時期學科館員的能力要求,循序漸進、梯度性設計學科館員的培養內容和培養方式,將能夠有效地推動學科服務和學科館員的共同持續成長,為圖書館事業的轉型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儲備和智力支持。
作者:史云 單位:中共中央黨校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