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自然發火束管監測系統應用的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v摘要:現階段我國防沖工作形勢嚴峻,防火壓力也相對的變得更為重大,各礦要在提高對防火的思想重視程度,著重于“防”字。在開展各項工作的過程中要堅持安全第一,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可以一礦一策,因礦制宜的制定適合本礦實際的防火措施。
礦井火災是煤礦主要災害之一,據不完全統計,我國自燃或存在自燃危險的礦井已占到60%以上。當井下發生自燃時,產生的有毒有害氣體或由此而引起的瓦斯爆炸等災害,嚴重地威脅著工人的生命安全;由于自燃火災封閉或燒毀了井下設備、凍結了大量寶貴的煤炭資源,破壞礦井開采部署,縮短礦井服務年限,每年給國家帶來數十億元的經濟損失。涼山州益門煤礦始建于1958年,屬涼山州地方國有企業,礦區位于益門復背斜東翼,含煤地層為三疊系白果灣組,屬陸地拗陷沼澤沉積型煤系地層,呈角度不整合于伏震旦系,寒武系地之上。含煤層厚442.76m,含煤16層,編號C1~C16,多數為復煤層,僅C1、C10、C15、C16為單煤層。煤層厚度及夾石變化大。各煤層延長自1000~6300m不等,總厚度50.32~83.87m。煤巖成份以亮暗煤為主,次為鏡煤,少量絲炭。煤質除C16為無煙煤外,其余為主焦煤或良好的配焦煤。工業牌號有瘦煤、焦煤和無煙煤(次煤)三種。礦井現可采煤層為C1、C2、C3、C6、C11、C12、C16煤層。低瓦斯礦井,煤層自燃傾向性等級為Ⅱ級(自燃),煤塵具有爆炸危險性。益門煤礦在開采過程中曾飽受煤層自然發火的困擾,為此在礦井火災早期預測預報方面進行了有效的探索,2017年3月在礦井井下安裝布置了井下自然發火束管監測系統,對礦井自然發火進行全面的監測,將礦井自然發火消滅在萌芽狀態。2017年生產原煤57.85萬噸,掘進總量4850余米,產銷率100%;實現零重傷、零死亡目標。2018年1-5月份發生輕傷10起,較2017年同期下降50%。截至2018年6月13日,連續安全生產2312天。
一、井下自然發火束管監測系統
煤層自燃火災監測與早期預報是礦井自燃火災預防與處理的基礎,是礦井防滅火的關鍵。目前,煤層火災的監測主要有煤礦自然發火束管監測系統、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和人工檢測三種手段,安全監控系統可以連續監測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O2(氧氣)等環境參數,根據這些環境參數的變化進行煤層火災的預報;人工檢測主要由人工直接在各測點進行氣體檢測,取樣工作量大,間隔時間長,不能連續實時進行檢測。而束管監測系統是一種煤炭自燃發火指標氣體有效監測的專用技術,能夠實時反映具有自燃危險區域的各種有害氣體變化趨勢,為礦井管理人員及時掌握井下各監測點的氣樣參數變化,有的放矢地采取預防煤層自燃火災的措施,從而避免煤炭自燃事故的發生,確保礦井安全生產。我礦安裝的JSG9煤礦自然發火束管監測系統機房及抽氣泵設置在地面監測室內,敷設16芯主束管1800米,分路箱設置在+1941m五線大巷;敷設4芯束管4000米,分路箱設置在各采區附近的圍巖相對穩定、無淋水、粉塵較小的巷道中;敷設單管4000米,從4芯束管分路箱敷設到各采區采樣點,布置13個測點。束管監測系統能夠一次進樣檢測O2(氧氣)、N2(氮氣)、CO(一氧化碳)、CH4(沼氣)、CO2(二氧化碳)、C2H2(乙炔)、C2H4(乙烯)、C2H6(乙烷)、H2(氫氣)九種氣體,對自燃發火標志性氣體C2H2(乙炔)、C2H4(乙烯)、C2H6(乙烷)和滅火標志性氣體CO(一氧化碳)進行預報,尤其是C2H4(乙烯)、C2H2(乙炔)等重要火災氣體的出現,對于指導礦井火災的發展過程的判斷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工作效率高,可連續循環監測,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了勞動強度;我礦主要通過對巷道高冒處、煤巖交接地點的自然發火監測,經過對自然火災標志氣體的確定和分析,及時預測預報,自安裝一年多以來及時監測發現了6處巷道煤層發熱隱患,為綜合防治煤礦自燃火災及礦井瓦斯事故提供了科學依據,對及時采取措施有效措施消除自燃火災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二、束管監測系統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JSG9煤礦井下自然發火束管監測系統在涼山州益門煤礦安裝、運行一年多以來,主要問題有:(1)束管的強度和韌性不夠容易發生折損,特別是單芯束管,生產人員在工作面進行移架、巷道維修或其它作業時,極易折斷,造成束管抽氣泵堵塞或折斷漏風無法抽到采集點,管理難度大和采樣誤差大。解決方法:束管管路安裝時,管纜安裝要牢固、整齊、平直,頂板完好、保持一定高度的位置。加強束管監測系統管路檢查維護,使管路及系統處于完好狀態。同時研發具有較高強度和韌性的束管新材料。(2)回采工作面后部采樣難度大。束管監測工作主要是通過采空區的預埋管路進行氣樣分析,掌握采空區內部氣體濃度隨工作面推進的變化情況,由于我礦采用急傾斜煤層水平分段放頂煤采煤法,通過采后地面塌陷區充填,工作面后部不存在空區,不能布置束管和采樣器(即使布置了也會造成管路和采樣器堵塞),很難抽取氣體。在工作面上隅角布點其受風流和爆破影響較大。解決方法:除了采用束管監測系統外,需進一步探索新技術、新手段進行綜合預測預報。(3)井下放炮工作會產生的一氧化碳,給束管監測系統帶來干擾,造成氣樣采集不真實,分析研判錯誤。解決方法:在采樣分析的中,除了采用使用一氧化碳標志性氣體分析外,還要對乙烯和乙炔兩種氣體進行綜合分析研判。(4)束管監測系統主機中關鍵零部件為精密零部件,也是易損件,在監測過程中容易出現損壞而使監測結果錯誤或中斷監測,從而影響監測連續性。解決方法:加強設備儀器保養維護,配備足夠的備品備件。三、結語JSG9煤礦井下自然發火束管監測系統的安裝使用,為涼山州益門煤礦煤層自然發火預測預報帶來積極有效的作用,首先感謝在安裝、使用過程中給予支持、幫助的主管部門和礦工兄弟們,我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探索,使用好JSG9煤礦井下自然發火束管監測系統,為礦井火災防治做出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余明高,黃之聰.預報煤礦自然發火的束管監測系統.礦業安全與環保,1998(a08):34-36.
[2]常德喜.束管監測系統在張集礦的應用及改造.經營管理者,2010(16):378-379.
作者:何澤林 單位:四川省涼山州益門煤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