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圖像化途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圖像化時代圖像的資源豐富性、生動表達性、多維表現性等優勢,為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提供了一種新路徑。圖像化路徑具有以“具象”喻“抽象”、“圖像表意”生動性、圖像“解意”中的超越性等特點,可以喚起學生的視覺注意、激發學生心理融入、提升價值觀認同。教育者應利用圖像的優勢從實現政治理論課教學話語中圖像化呈現、校園文化實踐活動圖像化方式等方面提升大學生的價值觀教育。
關鍵詞:大學生;價值觀教育;圖像化;路徑
在互聯網技術革命和媒介融合發展進程中,文字數碼化、書籍圖像化、閱讀網絡化等推動人的認知方式、話語表達方式、信息交流方式向圖像認知轉變。[1]我們已經處于海德格爾所預言的“圖像時代”。而圖像時代圖像的資源豐富性、生動表達性、多維表現性的優勢,符合了個體的接受心理特點,激發了個體對圖像的信息認知。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圖像化路徑就是利用圖像的規律和特點,將價值觀內容蘊含在其中,激發大學生的“視覺注意———心理融入———價值認同”的心理過程,達到使價值觀教育生動化、形象化和高效化的目的。
一、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現狀呼喚圖像化
價值觀具有抽象凝練內隱的性質,當前大學生價值觀教育中還存在著教育內容抽象化、教育方法生硬化、教育效果淺表化等問題,為此,高校的價值觀教育應積極運用圖像資源的直觀可感性、親切生動性和超越提升性來優化價值觀教育。
(一)價值觀教育內容抽象化價值觀是指一個人對周圍的客觀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義、重要性的總評價和總看法。大學生價值觀內容包括:人生價值觀、政治價值觀、道德價值觀、生命價值觀和環境價值觀等方面的內容,是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的重要保證。但是,這些內容基于價值觀的性質,是抽象的、凝練的,大學生不容易從觀點上理會。因此,在大學生價值觀教育過程中,教育者需將價值觀教育內容生活化、情景化,切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從而符合學生的“視覺注意———心理融入———價值認同”的心理接受規律。但是,在當今的大學生價值觀教育中,教育者對大學生灌輸的價值觀內容是抽象的、生硬的字面意思。比如,對大學生進行人生價值觀、政治價值觀、道德價值觀等教育時,教育者往往就教材的內容進行抽象的、理論的字面灌輸。因此,要使價值觀教育內容切合大學生的生活以及他們熟悉的情境,教育內容的圖像化就是一種重要的情境設置,運用圖像中的情境來內蘊價值觀內容,使他們能夠在圖像情境中喚起“記憶”和“感受”,產生“熟悉感”和“親切感”,從而使大學生對教育者所傳遞的價值觀念產生認同感。
(二)價值觀教育方法生硬化價值觀教育方法是保證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效果的重要支撐。由于價值觀教育內容理論性、抽象性強等特點,所以在價值觀教育的過程中,教育者需要采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對大學生進行價值觀教育[2]。但是,教育者在價值觀教育的過程中往往采取的是“我講你聽”、“我打你通”的教育方法,以理論灌輸為主,方法生硬、單一,缺乏創新。學生在教育過程中容易變成“低頭族”、“瞌睡蟲”,這種強制性色彩濃厚的教育方法阻礙了大學生對價值觀的積極接受心理,導致教育效果不佳。而圖像資源,比如漫畫、圖片、宣傳畫等對“看不見”的價值理念進行圖像化的視覺話語表達與傳播,把抽象、晦澀的價值觀內容描繪成一幅圖畫呈現在學生面前,教育者可以通過征集圖片、看圖解義、小組合作、分享交流、做圖表“觀”、評選圖像等教育方法,使之符合從“抽象內容———感性認識———理性理解———價值認同”的學生心理認知過程。
(三)價值觀教育效果淺表化價值觀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直接影響價值觀教育效果。價值觀抽象性的特征需要教育者在價值觀教育的過程中,將教育內容生活化、具象化,創新價值觀教育方法。但是,在當前的價值觀教育中,教育內容過于抽象、教育方法過于生硬、單一,最終的結果是價值觀教育效果淺表化,學生只是記住一些價值觀的知識性的內容,沒有經歷思考、判斷、比較、反思的心理過程,難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評價標準,遇到需要進行價值選擇時往往會茫然無措。教育者應充分利用圖像的特點和優勢啟發學生對圖像情境的深度認知、對圖像相關背景的深刻思考以及對相關現實事件的深切關注和判斷選擇,這樣才能使他們形成深層的價值觀認同。
二、大學生價值觀教育圖像化的優勢
當前,大學生價值觀教育存在著內容抽象化、教育方法生硬化和教育效果淺表化等問題,而圖像具有具象性、生動性、鮮活性等特點,有助于以“具象”喻“抽象”,喚起視覺注意;用“圖像表意”的生動性,激發學生心理融入;在“解意”中實現學生的自我超越,提升價值觀認同。
(一)以“具象”喻“抽象”喚起視覺注意圖像不僅作為信息傳播符號而出現,更演變為信息傳播方式和信息本身。[3]圖像是圖表、圖片、動畫和影像等的集合體,具有具象性、直觀性、鮮活性和形象性等方面的特征。圖像的表現形式可以在視覺上喚起人的注意和感知,如,中央電視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益的廣告“給媽媽洗腳”、用一個“鼎”組合成一個“信”的圖片,告誡人們說話要“一言九鼎”、做人要有誠信。這些影像和圖片都運用了圖像形象具體的特征,把抽象的內容寓于圖像之中,引起人們的視覺注意和感知。因此,在價值觀教育的過程中,教育者可以引導學生來分析隱藏在圖像中的抽象的價值觀,比如,用“擁抱地球,擁抱綠色”的公益廣告對學生進行環境價值觀教育,引導學生通過觀看、分析這樣的一則廣告圖像,使他們在視覺注意中與“具象”之間產生人———畫“交流”,生出對抽象蘊含“綠色生態”價值觀的個體化解釋和生活化理解。用圖像本身所具有的具象性的特點呈現價值觀的內容,給學生以形象生動的視覺印象,并提高他們的認知力與感悟力,更加符合他們遵循從感性到理性、從形象到抽象、從現象到本質的認知規律。
(二)“圖像表意”的生動性激發心理融入圖像具有隱喻的功能。如“貓頭鷹”的圖像隱喻自由;“天平”的圖像隱喻公平;“鴿子”的圖像隱喻和平。相對于文本而言,圖像這種隱喻的功能更容易拉近主體與認知對象之間的距離。圖像通過圖片、海報、影像等方式表意抽象內容。比如《開國大典》油畫、領袖人物畫像、中國形象宣傳片的影像等蘊含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如宣教局聯合其他部門舉辦的“圖說我們的價值觀”,用剪紙、漫畫、雕塑的方式來表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二十四個字,這種圖像的表意方式既直觀又鮮活,更容易使人從心理上理解與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圖像表意的這些方式,把抽象的價值觀內容寓于圖像之中,通過圖像表意的生動性、形象性和直觀性等特點,激發學生的心理融入,從而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領悟圖像解意背后所傳遞的價值觀內容。
(三)“解意”中的自主超越提升價值認同有表意,就要涉及到“解意”,要涉及到學生對其中蘊含的價值觀的理解和釋義。用圖像方式表意價值觀內容,在“解意”環節可以使大學生結合自己原有的生活經驗和“前認知情境”,“解意”中對價值觀的內涵進行了個人的內在理解,內化為自身對事物和事件的帶有社會價值規范以及進行個人價值選擇的準則。如,用“鐵人王進喜”的圖片可以解意出奮斗進取的人生價值觀教育,并可以使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進行理解和踐行;用青年友好地對待一只小狗的漫畫可以解意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十四個字當中“友善”的真正內涵。學生在圖像解意的情境中自主超越,提升對抽象價值觀內容的價值認同,從而促使他們在已有的價值觀基礎上進行反思、批判、超越,最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真正做到內化和外化相統一。
三、大學生價值觀教育圖像化的路徑
大學生價值觀教育圖像化路徑符合學生的“視覺注意———心理融入———價值認同”的心理接受規律,是有效進行價值觀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在高校的價值觀教育中,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須探索大學生價值觀教育圖像化路徑的實現策略:實現政治理論課教學話語中圖像化呈現、構建圖像化的校園文化實踐活動和提升校園網絡平臺的圖像意蘊。
(一)實現政治理論課教學話語中的圖像化呈現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僅是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主陣地,而且可以把社會主導的價值觀念轉化為學生個體思想政治觀念,有效地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的社會化,形成社會所需要的思想道德素質。但是,在當前的大學生價值觀教育中,教育者在政治理論課上較多地采用“一言堂”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向大學生講解抽象的、理論的價值觀內容,從而導致學生從心理上排斥教育者所傳遞的價值觀念。當今,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對形象、直觀及鮮活的圖像信息符號更感興趣。基于此,將圖像引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話語中,教育者在課堂上充分地利用圖像的優勢進行大學生的價值觀教育,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生動多樣的圖像元素中蘊含的深邃價值觀。比如,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時,教育者可以在課堂上呈現二十四個字的剪紙繪畫長卷,采用問題設置、解說圖像、圖像隱喻辨析、自己手繪圖像等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并分享這些畫卷是怎么用隱喻的方式來表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的、為什么要這樣表現,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對畫卷的內容進行擴展,讓學生對畫卷所傳遞的價值意蘊有進一步的理解與認同。教育者與學生在觀看這些圖像的過程中,共同探討、解意圖像背后的價值意蘊,實現師生間的雙向交流。因此,將思想政治理論課倡導的價值觀念融入大學生熟悉的圖像符號中,教育者要依托圖像的“象征”“隱喻”的功能對大學生進行價值觀教育,有利于大學生領悟圖像背后的價值意蘊,并在教育者解意圖像的過程中自主超越,提升價值認同。
(二)構建校園文化實踐活動的圖像化方式校園文化是學校宣傳主導價值觀的一個重要途徑,其背后蘊含著極其豐富的價值觀內容。以往的校園文化實踐活動多以文字為主,如,詩歌朗誦比賽、辯論比賽、唱歌比賽等。這些形式雖多樣,但缺乏創新,無法進一步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激情。圖像時代的到來,不僅深刻地變革著人的認知方式、思維方式,也對當前的校園文化實踐活動模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因此,把圖像方式運用到校園文化實踐活動中,不僅有利于校園文化傳播的價值觀念直觀、形象、鮮活,同時也促使學生在參與校園文化實踐活動的過程中通過對圖像的感知、形成對價值觀念的理解、記憶、認同。例如,舉辦以價值觀為主題的“微視頻”、“圖片展”等文化活動、設計體現校園精神的圖標比賽、將學校的歷史制作成紀錄片、體現學校價值觀的演藝比賽等。用這種“圖像”化的方式來進行校園文化實踐活動,有利于實現大學生對價值觀的內化和踐行。
(三)提升校園網絡平臺的圖像意蘊校園網絡平臺是大學生的“信息傳播圈”、“學習生活圈”、“人際交往圈”、“校園輿論圈”,對大學生的信息傳播、學習交流、人際交往、校園輿論起著巨大的影響。為此,教育者可以利用校園網絡平臺便利、快捷的特點來加強大學生的價值觀教育,利用具體、形象、生動的圖像資源打造一個符合大學生認知特點的校園網絡教育平臺。與傳統的校園網絡平臺不同,以圖像為載體的現代校園網絡平臺利用圖像傳輸信息內容,具有高效率、形象化等優勢,可以為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提供一種新的方式。教育者應提升校園網絡平臺的圖像意蘊,構建與大學生“共情境”的圖像話語空間。例如,學校的門戶網站通過視頻的方式展示對社會做出巨大貢獻的杰出人物;學校把優秀學生的事跡制作成視頻展示給學生觀看,學生通過視頻更深入地理解人生價值觀的真正內涵;在微信公眾號上推送有關24個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圖片或漫畫,學生通過觀看這些圖片或漫畫,形成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記憶———認同;教育者在校園BBS論壇上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學校和學院的最新動態在微信公眾號進行推送,利用生動、形象、生活化的圖像與教育對象進行多渠道常態化交流,以增強價值觀教育的滲透力,從而提升大學生對價值觀的認同。
參考文獻:
[1]周琪.論思想政治教育圖像的界限及實踐[J].思想教育研究,2017,(3)
[2]周琪,等.“微時代”下大學生價值觀教育面臨的挑戰及應對[J].思想教育研究,2014,(1)
[3]周琪.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圖像化構建[J].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2016,(4)
作者:沙宏微,劉莉 單位:廣州大學政治與公民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