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人文關懷在圍術期管理中的作用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以及患者對醫療服務水平的更高要求,使得人文關懷在圍術期中占據重要地位,如今,人們已不再滿足于麻醉僅僅與手術相伴,而是更多期盼整個圍術期都能夠在無痛中完成,乃至精神層面上也要有尊嚴。但根據我國醫療現狀,麻醉醫生數量少,工作負荷重以及對人文關懷重視度不夠等原因,麻醉醫生常常忽視了對患者心理上的關懷。圍術期患者之家和舒適化醫療理念的提出,使麻醉醫生再次擔負起重大使命。
關鍵詞:人文關懷,麻醉醫生,疼痛管理
1圍術期人文關懷的現狀
隨著麻醉學向圍術期醫學的發展以及“圍術期患者之家”和“舒適化醫療”理念的提出,人文關懷成為圍術期醫學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1],然而,醫療行業市場化,醫藥器械依賴化,醫師過度專業化,人文教育落后化,醫患關系冷漠化,我國醫務人員在患者診療中給予患者的人文關懷仍然較差,究其原因主要有:(1)我國麻醉醫生數量少,工作負荷重,精力有限,心有余力不足。根據最近A&A雜志[國際麻醉研究學會(IARS)官方雜志]最新調查:中國麻醉醫生人口比例為每10萬人口3名~5名,此比例僅高于非洲等國家,與歐美等發達國家每10萬人口10名~20名比例相差甚遠;且麻醉醫生除了要參與手術室內的手術外,同時還要負責無痛分娩、無痛胃腸鏡等手術室外的麻醉業務,這導致了麻醉醫生無過多時間關注患者心理感受。(2)麻醉醫生對此項工作的重視度不夠,很多麻醉醫生唯技術至上,只顧學習新的技術,忽視甚至無視患者心理或精神層面的狀態,認為只要在技術上得到提高,減少對患者的軀體上的傷害,就是對患者好。(3)許多年輕的麻醉醫生缺乏自身人文素質的培養,不知道應該如何對患者實施人文關懷。
2圍術期人文關懷的重要性
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患者人文關懷滿意度是患者滿意度的重要組成部分[2-3],麻醉醫生也越來越關注人文關懷的重要性。“圍術期患者之家”這一概念是由美國麻醉醫師學會專家委員會于2012年5月提出的,它主要強調的內容是以患者為核心,麻醉醫生為主導,在整個圍術期內,多學科共同合作,共同決策,優化診療方案[4]。過去,我們常常認為人文關懷是護理人員應該關注的問題,作為麻醉醫生,只要能讓患者安全、無痛度過手術期,術后安全回到病房就可以了,實則不然,麻醉醫生在整個圍術期應該是患者術前健康風險因素的評估者、術中生命安全的守護者、術后快速康復的指導者,對一名優秀的麻醉醫生而言,人文關懷應該貫徹在圍術期始終[5]。目前各家醫院積極倡導的“舒適化診療”就是指患者在整個診療過程中所感受到的心理和生理上的愉悅感、無痛苦感和無恐懼感。這一概念的提出體現了更加人性化的醫療服務態度。由此可見,隨著醫療模式的轉變、醫療技術和全民醫療觀念的提高,人們就醫過程不再單純地強調消除病痛,而是更加注重整個就醫過程中的人格尊嚴,麻醉醫生在幫助患者安全度過手術的同時,還應注重患者精神、心理上的感受,使患者在無痛、無憂、無懼的狀態下度過整個圍術期。疼痛作為一種復雜的生理心理活動,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為”第五大生命體征”。術前患者精神狀態的分析表明:超過12%患者會對術后的疼痛感到擔憂[6],術后急、慢性疼痛成為導致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延長患者快速康復時間以及住院時間的重要因素,術前焦慮、抑郁、恐懼等心理因素加重了患者術后的疼痛[7-10],人文關懷作為心理干預方式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減輕了其恐懼、焦慮的心理狀態,從而減輕了因焦慮、恐懼而加重的疼痛感[11-13]。由此可見,人文關懷在圍術期麻醉與鎮痛管理中具有重要意義,它不僅解除了患者軀體上的病痛,使患者以最優的狀態參與手術、以最舒適的狀態度過圍術期,也是麻醉醫生向圍術期醫生轉變的必備素養。
3圍術期人文關懷在鎮痛管理方面的具體表現
本次圓桌會議圍繞圍術期規范化鎮痛展開,生理上的無痛依賴于麻醉專業提供的良好的圍術期鎮痛。心理上的無痛依靠醫護人員的良好態度,即醫護人員對患者的人文關懷;那我們應該如何將人文關懷融入到圍術期鎮痛管理方面呢?筆者認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換位思考平時我們經常是站在麻醉醫生的立場去思考怎樣做鎮痛管理,往往忽視了從患者或患者家屬角度如何看待鎮痛管理。要體現人文關懷,就一定要轉換思維、立場,把自己想做一個患者或家屬,從這個角度考慮怎樣實施鎮痛管理,這樣才能真正地達到我們所說的人文關懷。從麻醉醫生的角度看待鎮痛管理是理性思考的過程,然而從患者或家屬的角度看待鎮痛管理是感性思考的過程,我們要把兩者結合起來。
3.2站在患者及家屬角度解釋圍術期鎮痛的重要性患者是有豐富情感的生命個體,一部分患者由于害怕術中或術后的疼痛,精神高度緊張,焦慮;還有一部分患者,認為手術沒有不疼的,疼痛是可以忍受的,而且認為止疼藥對身體有損傷且可能成癮,不想應用鎮痛藥。針對前者,要為患者創造舒緩的環境,讓家屬朋友一起參與進來,如果有類似手術經歷的親戚朋友協同講解能起到更好的效果。針對后者,我們要理解患者及家屬的心理,首先表示認同他們的這種表現,然后可使用醫學視頻等手段來對家屬進行教育,讓他們對疼痛產生正確的認識,意識到完善的疼痛管理利遠遠大于弊,可與患者家屬一起對患者進行引導。讓患者及家屬感到醫生是以誠懇、負責地為患者切實著想的態度在做鎮痛管理。
3.3麻醉工作的延續性麻醉醫生在患者清醒狀態下行有創操作之前,應給與患者適當的鎮靜藥和充分的鎮痛藥,以積極樂觀的情緒與患者交流,分散患者注意力,從而減輕患者的疼痛和不適感,使患者在盡量舒適的狀態下度過術前準備工作并且能感受到平等放松的氛圍。術中多種麻醉技術及不同類型鎮痛藥聯合應用,根據手術類型和患者狀況調整藥物劑量,減少發生術后惡心嘔吐等并發癥的風險。臨近手術結束,應與外科醫生溝通后選擇恰當停藥時機,如有需要則與術后鎮痛泵很好銜接,讓患者感受不到手術的疼痛,平穩過渡到術后。待患者完全蘇醒與患者交流共同回顧整個圍術期間可感知的疼痛管理狀況,與術前訪視的疼痛管理方案對比,和患者共同得出預想和實際是一致的結論,這樣不僅加強了患者對麻醉醫生的信任,同時也能讓患者感受到人文關懷貫穿于整個圍術期。
4人文關懷的展望
隨著臨床醫療管理模式的改變,圍術期醫學的發展成為必然,作為“幕后英雄”的麻醉醫生即將走向“臺前”,向圍手術期醫生轉變,因此人文關懷精神將成為麻醉醫生的必備素養。讓患者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減少乃至無痛苦,是我們需要努力達到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王古巖.麻醉醫生如何成為圍術期醫生:機遇與挑戰[J].醫學與哲學,2016,37(5B):16-19.
[2]姜天俊,趙玉榮,楚文劍,等.患者對醫院滿意度的調查與思考:談醫院的人文關懷[J].醫學與哲學,2003,24(5):61-62.
[5]王海云,王國林.論人文關懷在麻醉醫生圍術期工作中的重要地位[J].現代醫院管理,2008,6(3):39-41.
[6]余奇勁,周青山,楊云朝.麻醉醫生與圍手術期患者的人文關懷[J].醫學與哲學:臨床決策論壇版,2008,29(8):63-64.
[10]羅晶,梁雁冰,張鴻飛,等.術前焦慮對腹腔鏡下子宮切除患者術后疼痛及阿片類藥物用量的影響[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6,32(6):543-546.
[11]霍紅.人文關懷與現代護理模式對改善普外科患者術后疼痛的臨床價值分析[J].環球中醫藥雜志,2013,6(1):193-194.
作者:聞慶平 單位: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