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究中國工筆人物畫的寫實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年畫研究》2016年第0期
【摘要】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中國工筆人物畫作為中國傳統人物畫的繼承者,同樣擁有著豐富的內涵與意蘊,它繼承了傳統中國畫特有的筆墨意趣,但又有著自己的獨特之處。本文主要從線條的淡化、細節的重視、空間觀念的變化、造型基礎的改變等四方面分析當代中國工筆人物畫的寫實特征。
【關鍵詞】中國工筆人物畫;寫實;精神
一、緒論
傳統的中國工筆人物畫,包含著中華民族的審美智慧和人類對客觀事物的理解,隨著時代的發展,作為中華藝術瑰寶的中國工筆人物畫加入了西方藝術和文化,在現在這個時代就要用新時代的藝術感受重新表現這種傳統繪畫,從而在眾人面前呈現一種完全不同的工筆人物畫形式。“寫實”從字面上來說就是真實的描述,根據直觀的感受進行如實的描繪。在西方繪畫中,寫實可以解釋為造型藝術,畫家通過用寫實的方法描繪特定的人或物。中國畫總的來說是一種寫意的藝術,工筆畫是中國畫的一種,它作畫的技法使得工筆畫偏向于“寫實”,從文人畫開始,寫實風格的中國畫就一直被排斥,蘇軾也提出“論畫以形似,見于兒童鄰”。可見當時文人畫對寫實風格是怎樣的態度。這種觀念影響了工筆人物畫的發展,但在二十世紀初,西方文化的滲入使得中國畫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寫實的工筆人物畫發展起來。到了當代,工筆人物畫的寫實性發展得更加成熟。工筆畫的“寫實”不只是簡單地對客觀對象進行真實再現,而是要進行藝術地加工提煉,舍掉無益部分,保留有益部分,并且融入畫家的情感和審美,給觀賞人一種源于心靈的感悟,所以中國畫不是對自然的描摹,而是一種精神情感的體現。
二、當代工筆人物畫寫實性的特征
(一)線條的淡化
中國工筆畫造型主要是靠線條的粗細、轉折、穿插來表現的,而且中國工筆畫的線條具有概括性。無論是二維、三維的空間還是多么復雜多面的事物,畫家用線去表現時,不局限于客觀事物的表面特征,通過主觀加工處理去掉無益的部分,進行意向的表達。線條的淡化使得線在畫中不那么突出,融入到墨色中,更加注重結構的凹凸變化,通過顏色和筆墨的層次感表現空間體積,線條不再處于主要地位,它的組織變化與人物造型動態相結合,避免傳統工筆畫線條的概念化,服務于畫所表現的主題。例如:在喻繼高的作品中,樹枝樹干沒有用線條勾勒,而是通過撞色撞水的方法,直接用顏色的塊面、深淺表現。
(二)重視細節描寫
與水墨寫意畫不同,工筆畫工整精煉,這也是由工筆畫的技法和工具材料的特性所決定的,使得工筆畫更加注重細節,同樣一件東西在不同的人眼里或不同的精神狀態下會呈現出不同的外觀形態,藝術家是用眼睛去發現并尋找靈感的人群,能夠注意到常人注意不到的細節。如果一個事物沒有細節只是外形,那就只有其形而失其真也。可見細節的發現和表現可以反映出事物的本質。就工筆畫精細工整的特點而言,細節的表現就顯得更加重要了。例如:在羅寒蕾作品的畫面中,可以看到她所畫人物形象的每一個細節,絲絲分明的頭發,臉上的妝紋、短小的胡茬、不同衣物呈現的不同質感,細致到每一個針腳。即便是大片的背景也一筆一筆畫出了絹的感覺,細膩的質感讓人忍不住想去撫摸一下,由此可見她對細節的熱愛,也通過這些細節反映出她所畫人物的精神狀態和內心世界。
(三)空間觀念的變化
傳統工筆畫講究“記白當黑”,營造一個虛擬空間,讓觀賞者可以在這個空間聯想和想象,比如畫一個梳妝臺或是一張床,就表示是一個臥室。中國畫的傳統是以虛代實。構圖時,不是對環境的真實描繪,而是將所要表現的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式安排在畫面上,當代的工筆畫在空間觀念發生了變化,它采用光影、明暗以及透視的表現方法,由二維空間向三維空間發展,以此來描繪一個“真實”空間,與傳統的中國繪畫有著顯著的差異,同時構圖上出現大面積甚至整幅畫面渲染,不留空白,到處是實在的物象,包括對天空和地面的處理,傳統的是大片的留白,當代畫家卻將他們畫了出來。此外,通過透視將明暗層次感也表現了出來,豐富了畫面,這些突破使得工筆畫的寫實性進一步得到了發展。
(四)造型基礎改變
傳統的中國工筆畫對造型的要求高,它需要對工筆人物形象進行臉部的刻畫,加深對客觀對象的感官認識,進行意境所需要的情感表達。同時傳統工筆人物畫對衣物的褶皺處理更加生動形象,它利用線條的干濕濃淡和線條的濃密變化、穿插細化衣褶,突出前后關系和工筆人物的形態動作。而現在中國工筆畫更加注重對人物造型的處理,她在傳統的基礎上增加了臉部的陰暗層次,突出了鼻梁的高低、嘴唇的薄厚,強化了人物的立體感。同時現代工筆畫增加了現代的創作手法和現代材料技法。例如:在衣褶的處理上,更加突出工筆人物衣物本身的肌理,利用各種衣物的不同質感展現不同的衣物。這種使用方法更加突出了主體人物的生動性,在現代與傳統的結合中,實實在在地進行了改造,增加了畫面的意趣性,同時在人物形象的刻畫上對人物本身的情感投入更多,是從造型到意境的一種深入,也使中國現代工筆畫從形到意的轉化更加協調。
三、結語
工筆人物畫歷史悠久,博大精深,還需要我們不斷地努力學習研究,在傳統工筆畫的基礎上不斷突破,在現在工筆畫的基礎上不斷深入,以古為師,進行深入地學習、創作,同時吸收其他繪畫技法,使得中國工筆畫不斷前進,以求更好的發展,讓中國的傳統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作者:高寧 單位:山西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