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校園文化活動的政治教育功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黑河學刊雜志》2014年第九期
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是一所高校校園文化的外在表現。它不僅反映了學生的精神面貌,也展現了高校的整體人文素質。常新的、具有永恒魅力校園文化活動不僅能喚起青年一代的心靈,激發青年學生激情,還能喚起青年一代對高尚、獨立人格的追求和高尚道德的追求。1.校園文化活動具有育人功能、導向功能、凝聚功能和調適功能。其中育人功能是最主要的功能。首先,校園文化是一種“潤物細無聲”般的滲透教育,它能使學生在不經意間感受到終身難忘的教育,顯現素質教育培養人的核心價值觀。以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和張揚,可以達到陶冶情操、愉悅心情、提高審美、樹立志向、塑造品質等成效。其次,在以校園文化活動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過程中,制定相關的校園規范與激勵機制,把握住其正確的導向,營造出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可以引導廣大學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惡。再次,充分發揮校園文化活動的集體活動特征,以其強烈的向心力、內聚力和群體活動使廣大學生在參加校園文化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整體和諧、相互協作、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精神。最后,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有利于高校師生保持身心健康,形成健康的體魄和穩定的心態,促進大學生個性心理的全面發展。2.校園文化活動是有效實施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徑和載體。一方面,將學生管理寓于校園文化活動中既能激發學生管理工作的活力和內在動力。在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中,可以潛移默化的對學生起到教化熏陶、規范啟迪等作用,又能讓學生在不斷的社會交往和協同合作中感受到自我實現的成就感,有利于學生思想水平、知識結構、文明言行的養成。另一方面,針對當前大學生自我意識強烈、思想活躍、情感豐富等特性,將教育管理寓于校園文化活動中,變有形管理為無形管理,更能符合青年一代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更容易得到學生的認同并接受。3.校園文化活動可以更好的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推行素質教育。一方面,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可以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培養大學生獨立的意識,使其更能適應社會發展;另一方面,在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學生的工作能力和組織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促進了教育的健康發展。
二、正確處理校園文化活動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
黨的十八大提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這就決定了教育必須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校園文化活動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教育方針的兩大抓手。它們在育人的層面上既相互促進和影響,又相互滲透和融合;它們有著相同的育人目標和內涵,但又存在著本質的不同。首先,校園文化活動和思想政治教育是兩個獨立的體系,但它們都是以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育社會主義“四有”新人為目的,共同的擔負著高校人文素質培養的使命。此外,校園文化活動在育人功能、導向功能、凝聚功能和調適功能等方面的內涵與思想政治教育極度一致。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處于一種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交織狀態。高校校園文化活動的豐富多彩,可以使學生更好更自覺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同樣,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顯著,亦能營造更好的和諧校園文化氛圍。其次,校園文化活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和延伸。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的思想文化也在與時俱進。當代大學生更表現出新時代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法已經越來越不受學生的青睞。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貫穿于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之中,在學生的自我鍛煉、自我展示中,以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傳授給學生,學生更樂于接受,也更容易接受,并能以此為基礎得到補充和延伸。再次,思想政治教育為校園文化活動的發展指明方向。在高校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過程中,為達到其育人目的,傳遞正能量,牢牢把握其正確的導向功能,必須以科學的理論作為指導,把思想政治教育內化為人的自覺行為。思想政治教育對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具有政治導向和道德凈化的作用,同時也是校園文化活動開展的有力工具和校園文化傳播的主渠道。
三、如何發揮校園文化活動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開展內容豐富,形式新潮,能夠引發學生思想共振的校園文化活動,發揮校園文化活動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貫徹落實新時期黨的教育方針政策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推進我國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是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迫切需要,是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有效途徑。只有在繼承傳統校園文化活動的基礎上,創造性的發展校園文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才能推動校園文化活動健康有序的發展。就如何以科學的引導和合理的設計,最大限度分揮發校園文化活動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把握。1.發揮高校領導的核心作用,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建設。目前,大部分高校領導能意識到校園文化活動建設的戰略意義。一方面,只有充分發揮高校領導的核心作用,提高領導人對校園文化活動建設的重視程度,對校園文化建設注入更多的關心和支持,新建更多的校園文化活動設施、建立大學生活動中心,為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提供場所和空間,才能更好的促建校園文化活動的發展。另一方面,高校領導只有加強對校園文化活動的抉擇者、執行者、控制者等人力資源進行開發和建設,努力構建一支結構合理、思維新潮、執行力強信念堅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才能發揮好校園文化活動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高校園文化活動的吸引力和凝聚力。2.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指導作用,倡導全體教職員工參與共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具有專業理論扎實,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念,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質,不斷更新的知識結構和新穎的教育手段等特點,他們掌握了最新的社會前沿動態,具有較強時效性和創新思想。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過程中聘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擔任指導老師,能更好更準確的發揮好校園文化活動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能促進校園文化活動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性。此外,在全校范圍內倡導全體教職員工參與校園文化共建,充分發揮好教職員工的設計師和榜樣作用,教職員工的道德素質、文明修養、治學態度、生活方式都能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也能達到寓教于樂的良好效果。比如,開展“5.25”大學生心理健康周活動時可以聘請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參與策劃指導,邀請心理學教師共同參與等。3.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新視域、新要求、新境界為指導,以優良的“三風”即校風、教風、學風為途徑,以完善的制度建設為保障,開展高品位、多形式、深內涵的校園文化活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寓于校園文化建設中,對提高校園文化活動的教育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走出校園、將校園文化活動社會化。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應不僅僅是局限于校內活動,而是要源源不斷的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要堅持“請進來,走出去”的原則,加強校園文化、社區和社會之間的交流,把優秀的專家、學者和社會知名人士請進校園,拓展校園文化活動的渠道和空間,把學校高雅、文明的校園文化傳播到社會,發揮示范和輻射作用。如可以在開展以“踐行中國夢”為主題的活動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新農村建設的調查問卷,走進社區,走進農戶等。
作者:陳勇兵單位: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思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