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于自然選擇的企業生存能力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基于達爾文自然選擇理論,將市場需求模擬為獵物,企業模擬為捕食者,企業的競爭者模擬為其他物種的捕食者。捕食者包含捕食和繁殖兩種特性,即企業的競爭力和企業的生存本能,模擬一定周期內的兩種捕食者的物種數量發展趨勢。通過此應用模型分析企業在市場上存活的能力,找到自身的不足之處,加大存活概率,增強企業競爭力。
[關鍵詞]自然選擇算法;企業生存能力;生物性
一個國家的經濟穩定持續增長離不開眾多的企業,特別是在穩定經濟、吸納就業、出口創匯和提供社會服務等方面。但是,由于自身實力弱,抗風險能力差等缺陷,企業的死亡率非常之高。有抽樣調查顯示,中國民營企業平均壽命僅3.7年,中小企業平均壽命更是只有2.5年;而在美國與日本,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分別為8.2年、12.5年。中國大公司的平均壽命是7到9年,歐美大企業平均壽命長達40年,日本大企業平均壽命有58年。在百年老店方面,中國的企業數量更是落后于發達國家。本文以自然選擇模型為重點,根據型企業的生物性對模型進行優化,衡量企業生存能力的權重因素,著重實現了企業生命周期可視化。通過科學的描述企業的現狀,讓企業更加直觀的認識自己。
1企業生存能力分析評價方法
1.1模糊綜合評價法模糊綜合評價法是近年來廣泛使用的評價方法。在實踐中,一些因素是由于其含糊不清,無法簡單評估。因此,采用模糊綜合評價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1.2層次結構分析法層次結構分析法(AHP)常常與模糊綜合評價法結合使用。其原理是將復雜問題逐步分解為多個分支,并根據優勢或屬性評估元素進行分組。最后建立一個分層模型。同時,根據各級指標對評價指標的影響構建判斷矩陣,并確定影響系數。
1.3自然選擇算法基于達爾文自然選擇算法,通過自然選擇應用模型,模擬出企業生命周期,并根據企業的發展趨勢進行生存能力評價。相比其他的分析方法更加的直觀,但是需要對企業的能力、市場資源、競爭對手的能力等有所認識。
2自然選擇模型
2.1模型構建模型模擬了三種物種的生命周期,任意一種物種的消失均會導致模擬結束。其中,獵物對應資源市場,獵物的初始化數量及繁殖能力對應市場的空間大小,獵物的移動能力對應資源市場的不穩定性。新捕食者對應企業,捕食者的繁殖能力對應企業的生存能力、新捕食者的捕獵能力對應企業的競爭能力。“老”捕食者對應競爭單位,同新捕食者一樣,“老”捕食者具備和新捕食者一樣的能力。但是能力的大小有所不同,這也直接影響模擬的結果。
2.2模型步驟首先通過中國大數據、國家統計局獲取到企業相關數據。根據獲取到的數據采用層次分析法(AHP)分別確定中小型企業生存能力因素的權重,再利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各因素進行數據的轉換。將轉換后的結果代入自然選擇應用模型,通過應用模型,模擬出企業生命周期及其發展狀況。最后通過模擬結果對企業的生存能力進行評估。如圖1所示
2.3算法實現首先通過層次分析法及模糊綜合評價法獲取到應用模型初始化數據。將數據代入應用模型,初始化島嶼,獵物,捕食者。通過對島嶼x軸和y軸的循環獲取到交叉點的類型,由類型的不同進行不同的行為。對島嶼循環完畢后,會通過初始化的參數與計數器進行判斷。通過計數器系統進行循環。統計數量算法用于實現對物種數量的統計,不同類型的物種數量會定義不同的變量。統計數量同樣基于循環島嶼x軸和y軸實現,通過循環對物種類型進行判斷,判斷為獵物,則獵物數量+1。物種移動算法包含了物種的移動和捕食等生物特性,對物種進行判斷。如果為獵物則進行移動,移動后判斷移動類型,如果為捕食者則重新移動,如果為同類則重新移動,直到為空地則停止。如果為捕食者則進行捕食算法,移動的同時判斷移動類型,如果為同類則重新移動,如果為獵物,則進行捕食同時重置挨餓計時器,如果為空地則停止移動。
2.4數據驗證將XX出版企業(成長型)的調研數據通過計算得出的初始化數據代入模型,如圖2所示。黃色線表示該XX出版企業的成長發展路徑,與該企業的近期發展基本吻合。3結語本文的研究主要基于自然選擇算法,結合層次分析法確定模擬企業的生命周期,并根據生命周期對企業的生存能力進行評價。通過此應用模型分析企業在市場上存貨的能力,找到自身的不足之處,決策者能夠積極調整和應對,完善組織結構和財務風險等方面的內部管理,提高企業水平活力,加大存活概率,實現企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賀麗.外部環境對我國中小型企業內部控制的影響[D].鄭州:河南師范大學,2015.
[2]姚曉芳,侯瑞武.新企業生存能力影響因素的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10(01):107-109.
[3]陳曉珊,袁申國.匯率“急跌緩升”與企業生存能力——基于人民幣“新常態”與異質性視角的實證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16(06):155-166.
作者:安慧雨 吳迪 余洋 張金明 單位:大連東軟信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