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社會科學論文中模糊限制語意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模糊限制語的定義是比較籠統和抽象的,具體的分類可以更好地幫助人們直觀地理解這一語言學概念。當然對于模糊限制語的分類學界一直持有不同的觀點,比如國內著名學者伍鐵平在其論著《模糊語言學》中把模糊限制成分按其所屬的語法類別分為四大類:一類是詞,如:very,actually等形容詞和副詞;第二類是表示“有點”、“稍微”的后綴,如英語中的“-ish”,如greenish;第三類是英語中的so...that結構,其引導的從句說明模糊形容詞或副詞的程度;第四類是表示主觀見解的短語或分句,如:“我認為……”,accordingto…,等等。還有一種影響較大的是E.F.Prince、J.Frader和C.Bosk從語用角度把模糊限制語劃分為變動型模糊限制語(approximators)和緩和型模糊限制語(shields)。變動型模糊限制語可再分為程度變動語(adaptors)和范圍變動語(rounders)兩類。緩和型模糊限制語也可再分為兩類:直接緩和語(plau-sibilityshields)和間接緩和語(attributionshields)。
一、方法與語料
為了盡可能真實準確地考察該四類模糊限制語在摘要中的使用與分布,課題自建多樣本語料庫。本自建語料庫所選用的語料是從鄭州大學圖書館中文與外文電子資源收錄的Cambridge,Ox-ford,EBSCO,Elsevier.Springer等數據庫中影響因子較高的權威核心期刊隨機抽取,如:《中國社會科學》、《教育發展研究》、《心理發展與教育》、《哲學研究》、《HumanResourceManagement》、《PopulationandDevelopmentReview》、《JournalofInternationalTrade&EconomicDevelopment》(Rout-ledge,Taylor&FrancisGroup),出版時間跨度為2008-2010(包括2008,2009,2010三年);共計504篇中英文摘要,代表了近年社會科學最新的研究成果與研究趨勢。所有語篇使用GL_MMAX2軟件進行標注并使用MICROSOFTEXCEL進行整理統計。基于Swales提出的語步—步驟模型理論框架,首先對語篇的五語步宏觀模式IPMRC(Introduction–Purpose–Method–Results-Conclusion)對英文摘要進行標記;然后采用Princeetal.(1982)的分類方法,對模糊限制語在社會科學學術論文摘要的不同語步中的分布進行統計分析,歸納總結四類47個常見模糊限制語在五個語步中出現的特點與規律,探索摘要中模糊限制語分布特點。
二、統計與分析
(一)模糊限制語在SCE(中文摘要英譯)與SEE(英文摘要)語步中的分布
通過對504篇論文摘要中模糊限制語的使用調查統計,我們發現:SCE(中文摘要英譯)與SEE(英文摘要)使用的模糊限制語總數相當,分別為274次與302次。不同的是,SCE中限制語的使用主要集中在摘要的背景、結果與結論語步,分別為60、114和60次;而目的與方法語步限制語的使用較少,僅分別為19和21次。SEE中限制語使用最突出的是結果語步,為97次,方法、結論與目的語步其次,分別為60、55和53次,背景語步最少,為37次。除結果語步外,其他四個語步的差異不太大,在背景、目的、方法、結果與結論語步中的分布懸殊不太大,依次為21.9%、6.93%、7.66%、41.61%和21.9%。這說明中文論文作者在對結果的討論上注重保護自己,結果也不是絕對的,留有商榷的余地,體現了模糊限制語自我保護的語用功能。但目的與方法語步則較為主觀,忽視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與“條條道路通羅馬”的辯證關系。英文論文作者在措辭上更為模糊,模糊限制語在背景、目的、方法、結果與結論語步中的分布懸殊不太大,依次為12﹪、18﹪、20﹪、32﹪和18﹪。他們也更懂得全方位做好自我保護,尤其在目的與方法語步,他們不排斥不同的觀點與方法,“一箭雙雕”或一箭多雕的情況都是存在的,歡迎其他同行采用不同的視角研究同一個問題。體現了模糊限制語的禮貌原則的語用功能。針對模糊限制語在SCE(中文摘要英譯)與SEE(英文摘要)語步分布呈現的異同,我們可以發現中英文作者同樣重視模糊限制語在論文摘要中的使用,中文作者需要向英文作者學習怎樣更客觀地表達研究目的和表述研究方法。
(二)四類模糊限制語在五語步中的分布統計與分析
為了進一步了解SCE與SEE在語步中使用模糊限制語的異同,筆者對四類限制語在摘要語步中的分布進行細化。統計發現,無論是在SCE或SEE的任一語步中,直接與間接緩和型限制語出現的次數最少,接近于零,SCE較SEE出現的次數略高。程度和范圍變動型限制語在摘要中出現的頻次較高。這是因為范圍變動型限制語在測量事物時經常使用,與數字的搭配較多,使用范圍變動型限制語的原因是作者不想把數字說得太死,以免與事實有距離,或無法說出準確數字,當作者綜述前人成果時,他們雖竭盡全力收集資料,仍不可能涵蓋全部文獻,所以通常使用范圍變動型限制語使自己不至于把數字說得太絕對。這也能很好地解釋為什么SCE語篇中范圍變動型限制語在背景與結果語步出現最多,分別為44次和90次,結論語步中出現38次,目的與方法語步分別為16與13次。社會科學學術論文更強調語言的客觀性與準確性,而非程度的高低,所以并不常用程度變動型限制語,例如kindof,moreorless,some,tosomeextent等模糊限制詞,只在背景、結果與結論語步少量出現,目的與方法語步幾乎為零。SEE語篇中范圍變動型限制語在結果語步出現最多,為81次;目的、方法與結論語步其次,分別出現41、50與42次;最少的是背景語步,只出現21次。各語步中出現的程度變動型限制語比SCE中出現的次數略多,分布較為平均。通過對比四類限制語在兩類摘要語步中分布的異同可以發現中英文作者在結果語步更多地使用變動型限制語給自己留有較大的空間接受不同意見的沖擊。英文作者較中文作者對自己收集的背景資料的權威性與豐富性更為自信,所以較少適用模糊限制語。此外,模糊理論與模糊限制語的提出最開始是在國外,近水樓臺先得月,英文作者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而中文作者更應利用機會加強與外界的交流,比如引進更多的關于模糊限制語的評論與研究。
(三)各類模糊限制語高頻詞統計與分析
即使同一類各個模糊限制語在語步中使用的頻次也不盡相同。經過數據統計發現,各類模糊限制語中有些詞高頻使用,出現一邊倒之勢。程度變動詞在SCE的五個語步中,出現在背景、結果與結論語步的次數稍多,分別為:14、17、10,而some次數分別為10、6、4,kindof次數分別為2、7、2。Some與kindof成為程度變動語的高頻詞。例如,SCE的背景語步中程度變動語出現14次,而some則出現10次,some成為程度變動語的高頻詞;范圍變動語出現44次,而also和somethingbetweenxandy則分別出現22次和18次,其他限制語則成為萬綠叢中一點紅的零星點綴。Somethingbetweenxandy成為各語步范圍變動語的高頻詞,緊隨其后的是also。以程度變動詞為例,SCE共計使用5個詞匯,它們從高到低的排序是some(20次),kindof(13次),tosomeextent(5次),almost(4次),quite(1次),其中kindof出現在全部五個語步中;SEE共計使用5個詞匯,它們從高到低的排序是some(35次),tosomeextent(8次),kindof(5次),entirely(3次),almost(1次)。SCE中在五個語步均有出現的是kindof,而SEE中,五個語步均有使用的是some。兩類摘要不約而同地首選some把不肯定完全正確的話說得更得體,以免遭到質疑,惹到不必要的麻煩。范圍變動語在各語步中的使用是最多的,也反映出SCE與SEE的一些不同之處,SCE中,共計使用9個詞,它們從高到低的排序是somethingbe-tweenxandy(96次),also(67次),morethan(12次),about(11次),around(5次),atleast和lessthan并列4次,over和approximately并列1次。SEE中,共計使用11個詞,它們從高到低的排序是somethingbetweenxandy(107次),also(56次),about(31次),over(17次),morethan(9次),lessthan(5次),atleast(4次),around和approximately并列2次,essentially和roughly在SCE中未使用,它們并列出現1次。somethingbe-tweenxandy和also是范圍變動語中最常用和最常見的限制詞。緩和限制詞在各語步中出現最少。兩類文件中幾乎都沒有使用直接模糊語,偶爾使用時,選用的詞匯以seem居多。SCE只使用了一個間接緩和語詞匯即accordingtoone'sestimates,而SEE除此之外還使用的有itisassumedthat…,asiswell-known等詞匯。通過統計和對比范圍變動語和間接緩和語分別在SCE與SEE文件中的使用可看出中文摘要英譯作者在模糊限制語的選詞上與英文作者差距不大,整體水平得到提升;英文作者在選詞上范圍較廣,SEE比SCE中使用的模糊限制詞更為豐富,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語言豐富性。
三、結語
論文摘要是論文的濃縮與提煉,其各部分的特征也正是論文常有的特征。根據自建語料庫中的大量語篇,本文采用定量分析展示各類模糊限制語在摘要中各部分的分布特征,這種定量分析與科學學術論文真實,嚴謹的特點是契合的。摘要的寫作甚至科學論文的寫作中,應了解模糊限制語的表現形式,注重其在語步中的分布與語用功能相結合,使論文陳述的命題更嚴謹、更周全,以增強所寫社會科學學術論文的得體性和可接受性。此外,英語語言中有很多的模糊限制語,作者在撰寫英文摘要或翻譯漢語摘要時可酌情考慮選用其他的詞匯或近義詞使語篇語言更為豐富,更具可讀性與啟發性。
作者:倪云單位:鄭州大學外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