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社會責任與企業價值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不久前,“全國十大社會公益之星”評出,公眾熟悉的“標哥”名列其中。在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光標的慈善清單中,有兩個數字讓人印象深刻:2009年一季度,全國慈善捐贈的4.8億元中,陳光標貢獻了近1億元。到今年6月,他的慈善捐款累計已超過8億元。
企業的財富,來自社會財富的再分配。企業創建、發展、壯大所需的人力、財力、物力,都離不開社會的支持。面對社會,企業同樣肩負著義不容辭的責任。然而,很多企業卻忘記了這一點,追逐利益變成了唯一目的。污水隨意排、廢氣隨便放,克扣工資、欠薪潛逃等新聞也不時見諸報端。與之相比,陳光標的1億和8億這兩個數字,尤顯可貴。
去年“奶粉事件”發生后,全國人大代表、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魯冠球向所屬各單位的負責人發了一封信:“誰都不能脫離社會責任談發展,社會責任是企業存在的前提,是企業價值的體現,是市場信譽的積累。”企業的發展離開了社會責任,就只是短期逐利行為,長遠來看,必然被社會所拋棄。
企業的社會責任有多個層面,融于企業運行的每一個環節。它不僅包括許多強制性的基本責任,如依法納稅、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對社區和資源環境負責、提供合格的產品和服務等,也包括慈善捐贈等更為“高端”的擔當。與前者相比,基于自覺自愿的慈善捐贈,體現了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另一種境界。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實際上,社會責任與企業績效,從來就不是“負相關”。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某飲料公司巨額的賑災捐款引來好評,提高了品牌形象。而在世界500強中,美國企業的前10名中有6家企業名列美國企業慈善榜前10名。企業承擔社會責任,不僅可以贏得聲譽和社會認同,也可以更好地體現自身的文化取向和價值觀念,為企業發展營造更好的社會氛圍,使企業得以保持生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應是一種長期堅持的行為。把對社會的回報作為長期的信念堅守,這才是社會責任的真正含義。在這個意義上,企業的社會責任,不僅體現在災難危急時刻,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守望與靜水深流的堅持。
著名管理學家德魯克曾指出:“企業的目的必須在企業本身之外,更確切地講,企業的目的必須在社會之中,因為工商企業是社會的一種器官。”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企業已非單一的經濟角色,而是多重角色的擔當者,需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尤其是在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國家經濟發展困難的時候,愈發需要更多企業在創造利潤的同時,承擔起對員工、對社會、對環境的社會責任,不斷為企業自身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注入動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