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國內外農村發展比較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國農業信息雜志》2014年第六期
1國內先進地區農村發展典例
1.1浙江浙江在農村發展中依靠“一鄉一品”、“一縣一業”集群增長模式實現了經濟的快速發展。浙江省在新農村建設中大力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針對農村整體環境“臟亂差”、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公共服務不足的情況,著力推進村莊綜合整治。以美麗鄉村建設為主要抓手,將環境整治與村莊建設、創建生態品牌、挖掘人文景觀潛力有機結合起來,打造具有文化內涵和區域特點的新村,促進區域特色產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另外強調對歷史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加強保護歷史文化村落。浙江省新農村建設的特點一是注重生態建設,改善了農村的環境問題,改變了村容村貌。二是因地制宜發展生態農業,開發區域特色產業,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三是注重保護農村文化,使歷史文化遺產得到科學開發和合理利用。
1.2上海上海的農村發展,在完善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促進村級工業經濟轉型、發展特色農業等方面積累了許多經驗,取得了不少創新成果。在具體的實踐中,上海市的新農村建設各有特色。有的以豐富的農業資源為依托,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鄉村旅游。有的依靠城郊結合部的獨特區位優勢,大力發展專業市場。有的以原有資源條件(如發達的鄉鎮企業)為基礎,大力發展工業園區。另外,上海市以建設都市農業為目標,大力開發和培育觀光農業,把穩定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與農業現代化發展方式結合起來,有序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組織的發展,增強內在經營活力。雖然各個地區有著不同的發展路徑,但都能夠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和特色,發展集體經濟,帶領村民走上共同富裕的新農村建設之路。
1.3廣東廣東省按照經濟、社會、文化等條件的不同可以劃分為“珠三角”、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三大區域。這三大區域都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農村發展模式。珠三角地區擁有雄厚的傳統產業基礎,臨近大城市,該區域內農村的發展主要是通過專業鎮經濟、都市農業星火產業帶、觀光農業和農業現代化來實現的。東西兩翼大部分區域交通不變,信息不靈通,因此該地區農村的發展是依托龍頭企業、地方特色經濟和信息化帶動的。粵北山區經濟落后,主要通過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星火技術產業帶帶動和勞務經濟來實現農村的發展。廣東省三大區域的農村發展方式雖各有特色,但都是以農業為突破口,開發農業的多功能性,形成產業集聚,實現農業的現代化,提升農業競爭力,從而帶動其他方面的綜合發展。
2.1國內外農村發展成功經驗
2.1.1啟動途徑的多樣性各國(地區)實地條件的差異性,決定著發展政策、理念及途徑的多樣性。不同的國家(地區)在發展農業和農村過程中必須要立足本地實際情況,采取比較優勢發展戰略和“走小步、不停步”的發展思路,以求實現農村循序漸進和可持續發展。
2.1.2政府支持與引導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重視政府在農村發展過程中的支持和指導作用。各國由于國情以及發展文化的不同使政府在農村發展過程中起到了或是主導作用或是輔助作用,但是各國都肯定了政府在農村發展中提供科技支撐、信息擴散、政策引導、資金扶持以及公共建設投入的作用。
2.1.3正確先進的發展理念現在人們對于發展的理解已不僅僅停留在經濟的增長,而是形成了以人文本、可持續發展以及系統綜合的現代農村發展觀。正是基于這些正確的發展觀,許多地區在農村發展的過程中十分注重環境保護、系統規劃和農村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以農村綜合發展為目標,促進農村的可持續發展。
2.1.4提升農業競爭力世界范圍內,農村的發展不可能脫離農業的發展,農業不僅能夠為城市經濟的發展提供充足而穩定的農產品,更能起到出口創匯等作用。所以農業綜合競爭力是農村發展的重要方面。而從各國發展農業,提升農業競爭力的經驗來看,主要是通過開發和實現農業的多功能性,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產品附加值等來實現的。
2.1.5提高農民素質農民是農村發展的主體和主要受益者,農民的主動參與是農村可持續發展源源不斷的動力,提高農民素質,培養現代新型農民是各國(地區)農村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疾鞖W盟、韓國、日本和中國的農村發展,重要的共同點就是對于提高農民素質的重視。只有培育現代農民,農村的發展才是可持續的。
2.1.6資金的合理使用資金是農村建設和發展中不可或缺的推動要素和保障。有限的資金只能用在有限的事務上,只有合理分配和運用資金,才能集中力量辦大事、辦好事??偨Y國內外農村發展經驗,可以發現,各國在農村建設的各個階段對于資金的投入都會在某一方面有所傾斜。構建合理的資金保障機制也是各個國家所面臨的問題,在這方面,歐盟的結構基金保障措施給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2.2提升我國農村發展水平的建議
2.2.1通過項目管理的方式建設新農村項目是指一定時間內和一定的預算內所要達到的預期目的。項目管理則是為滿足項目的要求而所開展的各種計劃、組織、領導、控制活動。通過項目方式管理農村發展就是要通過一定的機構,對農村發展的目標進行確定,并制定實施計劃,在發展的過程中動態地監督和評價計劃與目標的符合度。通過項目管理的方式進行農村建設,可以更有效地達成農村發展目標,并且通過項目評估,可以及時進行修正和反思。
2.2.2推行反思行動,注重參與式農村發展反思行動是讓當地群眾針對某一現狀分析他們的問題,并通過討論等途徑找出背后的原因,尤其是深層次的原因,然后讓他們制定自己的行動計劃并實施。這樣的方式使農民等相關利益群體能夠意識到自身的主體地位。通過對基層民眾的賦權,使他們能夠有機會參與到與自己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社會、生產活動中,并在參與過程中提高他們的素質,使參與者能夠確認自身需求并付出積極的行動,提高基層群體的自我發展能力。
2.2.3保留農村特色中國幾千年的農業發展史留下了燦爛的農業文明和文化,在不同的地區各具特色的農村文化已經成為農民享受生活的重要形式。無論是水田、農具、村落等物質文化還是方言、戲劇、節日等非物質文化都需要加以保護和傳承,而且應該作為農村發展的重點進行保護性開發,讓傳統農村文化不但能夠傳承,更能夠在農村文化生活中得到永續發展。
2.2.4促進要素合理流動農村發展離不開資源的支撐,包括人才、技術、資金、政策等。諸多發展要素的合理配置和順暢流動是農村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當前我國農村發展要素流動還存在著不順暢、不合理等現象。在以后的農村發展建設過程中要加大政策對于要素流動的引導作用,逐步引導要素向農村發展中產出較高的產業流動,以此帶動資源向農村的逐步傾斜。
2.2.5注重環境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農村發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之一。因此,農村發展過程中必須摒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堅持走發展與治理并行、多還舊賬、不欠新賬的道路,在進行生態建設,保護農村生態環境的同時也能夠為經濟提供增長點,真正實現農村發展的可持續性。
2.2.6加快制度創新創新是農村發展的重要推動力,能夠為農村發展提供科學的理念和思路。而具體到農村發展,就必須針對現有的制度、技術以及其他資源配置方式進行創新,如農村土地確權、金融服務等方面,完善創新機制和創新環境,為農村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撐。同時,推動農村發展過程中的創新也是培育新型農民的重要手段,成熟的創新文化是農村發展的活力所在,是農村發展的重要途徑。
作者:郭雪君李玉萍單位:山西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