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動物解剖課程教學改革探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教學方法沒有創新,教學效率較低
當前,在畜牧業獸醫教學過程中,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大多是課堂填鴨式知識灌輸,而對于學生期末總成績的考核只重視知識的考核,一些小聰明的學生平時偷懶不學習,到期末考試前大抱佛腳,應付考試,長此以往,知識反而流失,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均不能得到有效提高。同時,期末考試枯燥的復習方式引到死記硬背和題海戰術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獸醫專業的情緒,甚至扼殺學生學習畜牧業獸醫專業的興趣。
1.選用貼近實際生產情況的教材在專業學科的學習過程中,選取符合生產實際的優質教材顯得尤為重要。這關系到學生學習到的動物解剖課程是否系統,了解到的相關解剖知識是否專業,以及是否能完整構建出學生的畜牧業專業知識體系。近幾年來,關于動物解剖課程組的教材選用,先是選用了中國農業出版社和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規劃教材,并以陳耀星教授主編的《畜禽解剖學》(第2版)教材和董常生教授主編的《家畜解剖學》(第3版)教材作重要的教學參考書,同時積極參加高職高專規劃教材編寫工作,逐步善自己的教材建設,但時代在進步,新的科學技術和新的理論知識也在不斷涌現,畜牧獸醫專業院校應及時更新、買進最新的教材或器材,為學生學習動物解剖課程提供良好的條件。
2.加強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訓練首先使學生認識解剖課作為形態基礎課程,其特點是要注重實物的認識、學習和掌握。有些實驗的實物標本是用福爾馬林浸泡保存的,會揮發出強烈的刺激味,觀察時部分同學會遠遠地躲開,有的女同學因膽小害怕而不敢用手摸。對于這一現象,教師自己要有意識地不戴手套來觸摸講解示教,同時從思想上加以引導,重申標本的示教學習是為了對理論知識進一步的準確理解,引導學生動手觸摸、仔觀察,真正做到了“教、學、做”一體化,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3.鼓勵教師創新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學習基礎知識的效率
3.1做好備課方案,優化課堂講學動物解剖學教材是教學的基本工具,授課老師教師應認真鉆研教材,充分把握教材,精心設計教學方法,動物解剖課程專業教師更應有淵博的專業歷史知識,具有扎實的教學基礎和一定的解剖經驗。這離不開動物解剖學授課老師的不斷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和解剖實踐經驗,不斷汲取知識和解剖經驗充實自己。
3.2激發學生興趣,提倡自主學習在教學中適時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如幻燈、錄像、電腦等多媒體教學,讓學生了解動物解剖學基礎知識,掌握實際解剖的方法和步驟,這既有對學生的感官強烈刺激,又有對學生的強烈震撼,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倡導學生走自主學習道路。另一方面,要創造高效的課堂,就要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抓學生主體作用,教學過程中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應該擺正位置,只起引導的作用。教與學的過程中不是老師教了什么,關鍵是學生掌握了什么。
3.3組織學習小組,落實課后實踐教師可以通過組織課后歷史學習小組,組織將課上學到的歷史知識編成故事進行歷史還原之類的課外活動,以此來吸引眾多學生走出課堂,面向實際,多角度豐富學生的理性和感性知識。課外活動形式靈活,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有助于開展生動、活潑的思想政治工作。諸如此類的課外活動在培養學生個體社會化的能力,如社會交際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等有顯著作用。課外活動強調手腦并用,不但有利于學生掌握一技之長,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三、結語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畜牧業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社會對畜牧業獸醫人才的需求加大,新的教育理念的提出,縱觀目前的動物解剖課程的學習,雖然高校學分制或彈性學分制的口號喊了那么多年,但由于部分教師教學方式的陳舊、評價制度未徹底改變、學生對畜牧獸醫專業的偏見等眾多因素造成了課程學習效率的低下,在教學改革的大潮下,降低學生課堂效率、不利于學生實際學習動物解剖過程的教學方式都要受到學校和社會的重視,希望學校逐步完善畜牧獸醫專業的教學體制,利國利民。
作者:劉亞琴單位:錫林郭勒盟職業學院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