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面源污染因素分析及治理措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日益嚴峻的農業面源污染成為威脅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不穩定因素,加快治理農業污染步伐便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重視和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是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升農村環境品質,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舉措。
1農業面源污染分析
農業面源污染:是指由沉積物、農藥、廢料、致病菌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對水層、湖泊、河岸、濱岸、大氣等生態系統的污染。與點源污染相比,面源污染的時空范圍更廣,不確定性更大,成分、過程更復雜,更難以控制。當前,在農業生產活動中,非科學的經管理念和落后的生產方式是造成農業環境污染的重要因素。
1.1農藥污染由于未嚴格按操作規程安全、合理使用農藥,農藥噴霧實際附于農作物上的只有50%左右,農藥的利用率只有30%左右,尚有70%的農藥殘留于農業環境中,更有甚者,有些農民在農作物收獲前還施用農藥,結果一部分直接污染糧食、水果和蔬菜,另一部分則污染土壤、空氣和水,引起人和動物造成急慢性中毒現象。
1.2化肥污染施肥方法不科學,化肥有效利用率低,流失的很大部分則殘留在土壤中,造成土壤鹽漬化,使土壤中氮磷養分富集,致水體富營養化,使農產品和飲水中有毒成份增加,影響農產品質量,危害人體健康。
1.3地膜污染隨著地膜種植技術的推廣,地膜帶來的農田“白色污染”日趨嚴重,在農產品產量增加的同時,農膜污染成為土壤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農膜殘留量高,有近半農膜殘留在土壤中,給土壤帶來了批量污染,對農業可持續發展構成嚴重威脅。
1.4養殖方面隨著現代養殖業的迅猛發展和規模不斷擴大,使得原本用于蓄水用途的水庫、山塘開辟為養殖場使用,有的配套養殖魚類,有的地方沿河兩岸人口密切生活區進行規模養殖。有的養殖場在飼料中濫用添加劑,還有的在畜禽用藥時用人藥代替獸藥。養殖中排出的污水、沖洗物、部分糞便及食物殘渣,這些未經處理的污水排放后會污染地表水、地下水、河流、水塘,不僅對畜禽質量和人民群眾健康造成很大影響,更是污染了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的環境。
1.5來自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目前城鎮化發展速度較快,不少小城鎮發展過程中沒有配備完善的垃圾處理體系,大量未經處理的生活垃圾散落在農村周邊,污染農田、湖泊、河道、水塘,加之工業園區未經處理的廢水排放,給農業灌溉帶來的污染,使生產出來的農產品得不到質量保證。
2綜合治理措施
今后要走發展生態農業、循環農業,引導農民采用減量、再利用、資源化的農業生方方式。
2.1強化農業投入品監管治理農產品產地環境污染必須從農資供應、農產品生產過程中加以控制。一方面要加強農業執法體系建設,依法加強對農業投入品的生產經營管理,嚴厲打擊違法生產、銷售和使用禁用農獸藥及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質等行為;二是對農民進行農業投入品使用指導和培訓,強化農產品生產者安全應用農業投入品意識;三是督促農業科技園,農民專業合作社、食用農產品生產企業落實投入品使用記錄制度。
2.2推行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堅持從生產、生活源頭抓起,轉變農業生產方式,減少農業投入品使用量和污染物排放量,提高病蟲害防控效果,減少農藥用量。
2.3堅持預防、控制、治理相結合一是要通過開展監測預警,強化污染源頭的控制和管理;二是要大力推進農村清潔工程示范村建設,探索農村廢棄物資源循環利用的新型農村清潔模式;三是標本兼治,整體推進,嚴控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污染向農產品產地蔓延,禁止向農產品產地傾倒固體廢物和農業投入品包裝物,提高現行地膜國家標準,改進地膜使用方法,提倡地膜回收和提高地膜重復使用率,改善農村生態環境。
2.4啟動農產品禁止生產區劃分和分級管理制度一是推進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工程建設,全面提升養殖廢物綜合利用率;二是推進養殖散戶向規模化、小區化發展,提高畜禽養殖業廢物資源化、能源化、無害化、減排化綜合利用水平;三是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建設,推進人畜糞便,生活垃圾、污水等農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四是劃分畜禽養殖禁養區、限養區、適養區,規定城區人口聚居區及水源保護區實行養殖業限期退出機制,推進生態健康養殖模式。
作者:楊全剛 單位:寧夏西吉縣吉強農牧技術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