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稅收制度改革現狀與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我國城鄉一體化的發展過程之中,農業稅收制度改革能否成功顯得十分重要。我國農業稅收制度改革應當以人民群眾的利益為主導,并且兼顧效益和公平?;仡櫸覈r村稅收制度改革歷程,分析當前我國農業稅收制度改革現狀,并提出進一步深化我國農業稅收制度改革的幾點策略。
關鍵詞:農業;稅收制度;改革
稅收政策是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對進一步推動工業與農業之間、城市與鄉村之間的協調可持續發展具備了非常重大的調節性作用,而且還能夠全面體現出政府所具有的政策性導向。我國所取消的農業稅主要是對直接開展農業生產活動的農民群眾及相關單位所實行的,可以說稅收制度改革政策尚未全面體現到“三農”領域之中。
1我國農村稅收制度改革歷程回顧
自從中央在2000年從安徽省開始實施農村地區稅費改革之后,其后又陸續在各省級行政區中選擇了一些縣(市、區)進行試點。這次農村稅收制度改革主要實施的是農業稅以及農業特產稅方面的政策變化調整。同時,全面取消行政事業性收費以及政府性基金,對于村提留征收辦法等開展有重點的改革。2003年,中央出臺了全面推進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文件,提出了健全農村稅費改革的有關制度以及措施。2004年,中共中央與國務院又頒布了促進農民群眾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新意見,對農業稅稅率又有新的要求。2005年,廢除《農業稅條例》在全國人大常委會上得到了通過,并且從次年1月1日起證實生效,從此結束了中國農民數千年以來需要繳納農業稅的歷史,把我國農村地區改革推上了全新的臺階。此舉不僅為農民群眾帶來了極大的實惠,提升了農民群眾生產的主觀能動性,而且也為我國其他領域改革推向深化走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逐步緩解社會矛盾,而且防止城鄉差距持續擴大[1]。
2當前我國農業稅收制度改革現狀分析
我國于2006年起正式廢止了農業稅,主要內容是廢除了除煙葉特產稅之外的其他全部農業稅以及附加稅、特產稅。這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推動我國農業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其后我國每年均會出臺農業稅收相關政策。一是出臺了農業產前的稅收相關優惠政策措施。主要是免收零售與批發用的種子、農藥、化肥以及農機等生產資料的增值稅;對用在農業產業生產之中的租用農村土地而免收相應規模的營業稅;免收將土地使用權轉讓給農業領域生產者用在農業生產之中的營業稅,且對直接用在農業領域生產一線需要用到土地予以免收土地使用稅,以上政策不僅為農民群眾的生產予以極大的支持,而且相當多的優惠稅收政策也能夠讓更多資金流到農業生產領域中,保障我國農業產業的持續發展。二是出臺了農業生產之中的稅收相關優惠政策措施。主要是免收農業機耕、植保、農業保險和農業技術教育培訓領域的營業稅,而水生物以及家禽配種、疾病防治等收入也列入到免收營業稅范圍之中。對列入國家進口范圍之中的農藥制造原料和中間體施行增值稅先收后還的相關優惠性稅收措施。對農業科研類單位在實施技術研發、技術轉讓和與農業有關的技術咨詢服務方面的收入應當予以免征收營業稅的優惠。在農業生產領域中的各類稅收優惠措施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控制了我國農業生產之中的成本,確保農業生產能夠得到穩步推進。在農業生產能夠得到切實保障之后,也就在實質上確保了我國農產品能夠實現可持續生產[2]。三是出臺了農業生產之后的稅收相關優惠政策措施。即通過農業生產者們自身所生產出來的農產品,在各類市場中開展銷售時,應當予以免收增值稅的措施。對于購置免稅類農產品的普通納稅人,在其購買農產品之時可依據所購金額的13%來計入抵扣進項稅。對于從事與農業有關企業在農業類項目中得到的所得稅則予以免征或者減征等優惠措施。農民群眾在相關市場中銷售自身農產品時應當予以免收個人所得稅的優惠措施。以上政策能夠確保農產品順利地在市場上加以銷售,從而全面解決農民群眾的農產品銷售難題,讓農業生產人士的主動性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3進一步深化我國農業稅收制度改革的幾點策略
一是全面運用各類農業稅收優惠策略。要在最大限度上體現出傾斜政策,就要全面發揮國家大力支持農業龍頭企業發展的所得稅優惠策略,積極扶持一大批規模比較大、競爭力相當強、經濟效益好以及能夠推動農民群眾增產與增收作用明確的農業龍頭企業,并且全力推動產供銷與貿工農加以結合的產業鏈經營管理體系,積極提升農業領域實施產業化經營的組織化工作。要全面應用農業產業科技創新等稅收優惠措施,推動農業領域研究組織機構以及高校等全面參與到研究開發農業領域良好品種以及生產技術等,鼓勵生產高質化、高效化、無公害化綠色農產品;積極開發生態型農業,指導農產品企業引入西方國家的先進技術以及設備,不斷提高農業企業的生產管理能力。
二是合理降低與農業相關產品的稅率。建議對農業稅收舉措予以修改,因為國家的政策對于農產品生產者自產與自銷的農業類產品予以免征增值稅的處理,在流通的環節上應當予以征稅。當前我國農產品的流通、加工與銷售等環節稅負均相當低,但是農產品流通環節之中所適用的13%稅率顯然又相對過高,易引發農產品價格提升、虛開發票甚至虛構生產經營活動等危機,所以農產品流通環節之中的稅率應當適用于較低的稅率,稅率應當以3%~5%為恰當。一旦實施將農產品適用稅率以及稅收的扣除率均下降為3%的措施,對于國家、對于農產品生產者、經營者以及消費者等群體均無危害,可以說是有利而又無害,即便是并不會改變目前農產品收購的別的措施,也會對農產品經營企業所實施的偷稅等非法活動予以沉重的打擊[3]。
三是創建和農業專業機構相互聯動的新體系。農產品優惠政策可以說是稅收優惠體系之中最復雜、最專業的一種政策措施。因為我國的稅務工作者普遍缺少農學專業領域知識,要向開展精準化的判斷具有極大的困難,所以建議改變當前通過稅務機構開展優惠確認的辦法,先通過農業專業機構對各個項目是不是屬于國家積極扶持的范圍開展定性研究,并且提出是否認可的意見書。稅務機構要依據農業專業機構所開具的確認意見,為各企業辦理優惠措施的具體手續,并且按照農業類企業的財務核算管理是不是規范、享受到的優惠金額是不是足夠準確等開展后續階段的審核。
四是明確對于專業合作社的稅收管理策略。對于農民專業合作社來說,銷售其成員所生產的農業類產品,應當視同于農業生產者對外銷售其所自產的農業類產品,所以應當予以免征增值稅的優惠措施。因為行業所具有的特殊性,專業合作社和別的大量農業類企業在憑證獲取上有較大缺失,對其所享受到的稅收優惠會造成不利影響,故建議應當針對農民專業合作社所屬企業予以稅收上的優惠政策,而且還應當明確詳細的要求,并且切實降低對于農業類企業的細化管理要求。
五是提升對農業稅收優惠性政策措施的對外宣傳力度。應當運用各類方式對我國農業稅優惠政策開展全面宣傳,更加主動地引導農業類企業積極申請有關農業稅減免優惠類政策,切實幫助更加多的農產品生產者和企業能夠切實享受到農業企業稅收優惠減免措施的好處[4]。
六是持續健全地方稅收優惠政策體系。農業類企業的產業化已經成為各地經濟的新增長點以及擴大財源的后備力量,其壯大和發展迫切需要得到地方政府的積極扶持。就地方稅收優惠視角而言,應在房產稅、契稅、土地使用稅以及印花稅等多個方面進行相應的扶持。對于為農業類企業轉讓房產或者土地的單位則可予以免征營業稅的優惠措施。對積極改進農村以及農業產業化發展所需的水、電、通信類工程予以合理的稅收減免措施,進一步改進我國農業類企業的良好發展環境。
七是健全面向農業類的出口退稅對策。要縮小出口退稅與征收退稅率之差別,切實降低政策性因素中的征多與退少、退稅不足等相關問題。要有針對性地運用差異化的農產品進出口稅率,積極鼓勵進口農產品生產所需要的種子、種苗以及必需的農業生產設備和有關技術,提升一些農產品的進口關稅,有效保護我國具有弱勢化特征的農業產業之發展。與此同時,應當不斷提升對于下游農產品企業生產農產品出口退稅的重要力度,提升農業領域的出口退稅率,提高我國農產品的綜合競爭力。
八是不斷健全現有的農業稅收優惠策略。我國農業領域的稅收優惠措施主要是農、林、牧、副、漁等產業之種養殖和初步加工,范圍太過狹窄。目前我國的稅收優惠政策通常集中于農業生產之中,農產品的存儲、保鮮以及深加工等環節所產生的優惠比較少。在農產品加工的環節之中,稅收的政策主要側重于對農產品進行簡單加工,并且免征相應的增值稅。目前我國尚未形成較好的激勵體系,未能激勵農業產業從初加工往深加工方向加以發展,缺少推動傳統意義上較為滯后的農業產業以及產品結構往現代農產品產業加以轉變的優惠對策。以上均提升了社會成本,可運用鼓勵運用就業稅進行抵免與加快折舊等措施,推動我國農業稅收制度改革得到進一步推進。
4結束語
為維護我國農業行業的可持續穩定發展,我國近年來持續出臺了多項農業稅收方面的優惠政策。以上稅收制度能夠較好地落實在每位農民群眾的身上并不是馬上就能實現的,必須要進行艱苦卓絕的努力,對各項政策實施全面宣傳,并繼續推進農業稅收制度改革,讓農民群眾享受到更多實惠,進而推動我國農業產業實現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文小才.我國農業稅收優惠政策現狀考察與優化建議[J].財會月刊,2011(36):41-45.
[2]李嘉明,雙琦.后農業稅時代農業稅收問題探討———基于創新型農業經營體系[J].農業經濟,2013(12):49-53.
[3]楊秀玲.我國政策性農業保險稅收政策現狀與對策建議[J].經濟論壇,2015(2):103-105.
[4]羅景賢.現階段農業稅收規范化管理探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5(13):218.
作者:張衡 單位:鄭州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