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產業化的問題和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河南農業雜志》2014年第三期
(一)農產品生產基地規模小,經營能力弱全市各類農產品基地尚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種植業基地多數只有幾百畝,養殖業基地總體規模也偏小,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程度不高,有基地、沒規模,有產品、沒品牌。大多數企業仍然是“小而弱”的經營方式,與當前現代農業產業化大市場、大生產之間存在突出矛盾。
(二)龍頭企業和農戶利益聯系不緊密,難以形成堅實利益共同體農業產業化經營主體各環節之間的利益分配機制存在不完善、不規范的地方,突出表現在農戶與加工企業、銷售企業的關系多是簡單的買斷關系,農戶并沒有完全分享到農產品加工增值的好處和流通環節的商業利潤。同時也存在農戶負盈不負虧的問題,企業與農戶建立利益均占的共同體容易,與農戶建立風險共擔的共同體很困難。有的企業在產品難以銷售時拒收農產品或壓價收購農產品,忽視農民利益,有的農戶在農產品暢銷時不按合同約定賣給龍頭企業等。企業與農戶的購銷關系,很多是口頭約定或君子協議,違約現象時有發生。目前,舞鋼市農業產業化組織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方式,屬合同關系的有46家,合作方式的有23家,股份合作方式的有12家,松散型聯結關系的有73家。
(三)農業產業化市場發育不完善市場發育不成熟,嚴重影響了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消費市場有效需求不足,致使市場容量相對飽和,農業生產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壓力;市場體系不完善,專業市場缺乏,農貿市場大多是綜合性的,市場規模是典型的小而全,市場主體不明確,只能滿足本地生活需求,吸引不來大客戶。
(四)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滯后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在組織建設、運行機制和服務功能上不完善,農業產業化經營服務與保障體系尚未健全。突出表現在:基礎設施建設依然滯后;鄉鎮社區的信息服務質量不高,無論是產前或產中的信息、金融、技術等服務,還是產后的儲運、銷售等服務與保障仍跟不上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農業技術推廣和應用服務不到位,加上農業技術、信息、質量、市場物流等服務體系不夠健全,服務能力不強,農業技術創新轉化能力不足,難以滿足現代農業發展需求。
二、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具體措施阿
(一)因地制宜,選準主導產業根據舞鋼的自然資源、生產習慣和現有產業的特點,把全市劃分為五大現代農業發展集群區:東北部平原糧菜生產核心區,包括武功鄉北部、鐵山鄉北部、八臺鎮和棗林鎮,重點發展優質糧食生產和糧食深加工產業;西北崗地糧經輪作生產和生豬產業集群區,該區位于舞鋼市西北部廟街鄉,建立以“油菜—小雜糧”輪作為主的糧經作物種植基地,和大型現代化畜牧生豬養殖基地;西南三粉基地及特種養殖區,位于舞鋼市西南部尚店鎮,重點發展紅薯種植、“三粉”加工和發展肉鴿、肉兔(野兔)等特種養殖;西部和中東部林果花藥種植及觀光農業區,位于舞鋼市中部,分布于楊莊鄉中北部和尹集鎮中北部,以生態建設為中心,重點發展林果、花卉和中藥材生產;南部生態景觀與水土保持區,位于舞鋼市東南部山區,分布在楊莊鄉南部和尹集鎮南部,該區域不僅是舞鋼市的風景旅游區,而且還是龍鳳湖主要水源頭和匯水區,重點發展生態林業。
(二)培植龍頭做大做強,增強輻射帶動能力培育好現有龍頭企業,發展一批新的龍頭企業。通過大企業強強聯合、中小企業分工協作,形成一批產業關聯度高、功能互補性強的大型龍頭企業和企業集團;通過購并重組、參股控股、改制上市等形式,促成一批發展潛力大、科技含量高、產品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集群。同時,對農業企業進行市場營銷知識培訓,圍繞傳統名優農產品創名牌,著力開發一批適應市場需求的品牌產品,鼓勵企業實施品牌戰略,真正做到“樹一個品牌,興一個龍頭,帶一個產業”。
(三)依托土地流轉,建設航母基地只有流轉土地實現了效益最大化,規模化經營才能持續健康發展,基地才能逐步做大做強,最終形成航母級基地。航母基地自然會催生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商貿服務及加工業發展。因此,基地既是農業產業化的基礎,也是企業、農戶和各方連接的橋梁,推進土地規模經營,發展現代農業。
(四)大力發展中介組織,規范和完善龍頭企業與農戶利益分配機制用政策引導的方式調整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的利益分配關系,積極探索建立利益分配機制的組織載體,大力發展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的中介組織。中介組織作為載體,引導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入股,實行多種形式的聯合與合作,與龍頭企業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
(五)積極培育、完善市場體系對已有的農貿市場,引導其上規模、上檔次,向多功能發展,擴大其吸附力和輻射力;依托主導產業,新建區域性、專業性農產品批發市場,鼓勵農產品批發市場與農產品生產基地掛鉤,建立長期、穩定的供貨關系;著力培養擴大農產品經紀人隊伍,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使他們成為率領農民進入市場的主力軍,逐步在農村形成以區域性中心批發市場為龍頭,專業批發市場為骨干,農民購銷隊伍為補充,集貿型初級市場為基礎的多層次、網絡化的農產品流通體系;創新完善農產品交易方式,用信息技術推動批發市場交易方式的創新,引導批發市場和農戶逐步向合約交易、訂單交易、拍賣交易和網上交易方式的發展。
(六)建立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依托現有農資生產經營企業或農技服務中心,建立“農資企業、配送中心、基層連鎖網點”三級農資連鎖經營的生產服務體系,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及民辦科技企業在新成果、新技術創新、轉化和推廣應用中的作用,逐步建立主體多元、形式多樣、機制靈活的現代農業技術及信息服務體系。加強農業綜合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普及先進實用技術和農民科技培訓,不斷提高其科技文化素質和致富本領。
(七)積極構建投融資平臺,創新農業產業化融資方式著力培育農村資本市場,發揮民間金融組織在農村金融體系中的“補充性”職能,在加強監管的前提下,允許其向農業產業化經營領域投資,同時龍頭企業內部職工可采取參股、募股等方式,以及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中的社員交納股金等方式募集支農資金用于農業產業化經營。
作者:李曉霞薛勇廣單位:舞鋼市蔬菜辦舞鋼市國營原種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