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人文地理專業培養方案優化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以城鄉規劃變革為背景,對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優化調整。分析了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的新特點,說明了該專業的新技術需求。根據技術更新要求,提出了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人才培養優化調整方案,最后給出了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模塊化設計框架。
關鍵詞: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人才培養,優化調整
引言
2012年教育部制定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年—2020年)》,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中將設置“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該專業的設立及發展可以緩解西部省份在快速城鎮化過程中城鄉規劃人才緊缺的問題,對解決我國城鎮化過程中的一系列問題具有顯著的作用[1]。然而,2018年3月13日,中國規劃行業迎來了重大變革,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組織編制的主體功能區規劃職責、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城鄉規劃管理職責統一劃歸新組建的自然資源部,組建自然資源部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避免空間規劃重疊,其核心是“多規合一”。新時代背景下的整個城鄉規劃體系將面臨重大變革,這就給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人才培養帶來機遇與挑戰,高校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如何應對這樣的變化,結合新時代規劃人才需求,探索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的人才培養體系優化調整,為我國新一輪的城鎮化建設、新農村建設提供人才保障奠定基礎。現有研究中主要針對2012年教育部頒布新的專業目錄,由原“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調整為“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后,對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的人才培養體系、課程體系調整等[2-7]進行相關研究,還有對該專業實習、實踐、創新創業等[8-11]方面的課程進行探索研究。但對新時代背景下,尤其是新的規劃體系下,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優化調整方面的研究較少。本文在城鄉規劃變革的新時代背景下,對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優化調整,根據新的技能要求,提出該專業人才培養優化調整方案和培養方案的模塊化優化設計框架。
1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新特點
我系在2013年首次正式以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招生時,對培養方案進行了一輪調整。然而,在新時代背景下,隨著城鄉規劃體系的重大改革,新的國土空間“多規合一”的要求下,城鄉規劃體系以“國土空間規劃—專項規劃—新型規劃”為新模式,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又將迎來新的機遇和挑戰。如圖1所示為新時代的城鄉規劃體系。目前教育部尚未出臺該專業課程設置調整的指導性文件,我系根據新的國土空間規劃改革后所涵蓋的規劃內容及相關技術要求,對2018級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新的培養方案進行了新一輪的優化調整。考慮該專業與工科背景下的城鄉規劃專業的聯系和區別,依托地理學學科背景,注重宏觀層面的區域或者城鎮體系在自然、人文要素等方面的時空分析,突出大尺度空間的理學分析技能的培養,使學生能夠從事區域或城鄉規劃的定性、定位、定向、定策等方面的工作。
2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技術更新
根據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新特點,以及該專業對畢業生的技能需求,需要在原有現狀調研技能、宏觀分析技能、規劃設計技能、規劃表現技能等方面基礎上,不斷強化學生國土空間規劃、區域空間分析、GIS繪圖、手繪表現等方面相關技能,如圖2所示。
3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培養方案調整
3.1學生就業方向重新定位自然資源部已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合并建立新的空間規劃體系,隨之而來的是地方負責相關事務的行政體系改革,原基層的國土行政部門將統籌空間規劃體系,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就業方向將不再只局限于城鄉規劃領域,可以拓展到土地利用和主體功能區規劃方向,就業方向也隨之得到擴展,這次規劃體系變革將為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的就業迎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3.2強化地理空間分析能力培養從該專業已畢業的學生(或繼續就讀的研究生)和在城市規劃課程設計中所表現出來的動手能力來看,學生的地理空間分析能力不強,對城市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空間分析能力還存在不足。因此,在制定新一輪的專業培養方案時,我們將原來只注重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兩門大課程進行調整,進一步強化部門地理學課程的學習,在減少人文地理學單門大課程學時的基礎上,增加開設中國自然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城市地理學、人口地理學等部門地理學課程,目的是加強學生在城市自然要素方面和人文要素方面的空間分析方法的學習,強化學生的地理空間分析能力,學會將這些地理學方法應用于區域分析、城鎮體系規劃以及城市總體規劃等區域或城市大尺度空間分析的規劃體系中。
3.3提升GIS空間繪圖技術為了學生在就業時能夠具備更好的技術優勢,在該專業新一輪培養方案調整中,我們保留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作為地理信息系統搭建的基礎,將地理信息系統的理論課程進行細分,對該課程學時進行拆分,設置2學時主要用于學習地理信息系統課程的基礎原理,將學生空間繪圖技術的提升作為培養重點,新開設4學時的GIS空間分析與專題制圖,目的是加強學生運用GIS軟件的空間分析能力和制圖能力。此外,對于學有余力,且對GIS開發有興趣的學生,我們還開設了面向對象程序設計C#和GIS開發與設計選修課,目的是讓學生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3.4加強手繪技術的訓練在大學期間需要通過增加美術類相關課程,加強手繪技術的訓練,在新一輪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培養方案制定的時候,增加了美術課程的學分,還在大學二年級增加了4學時的景觀設計初步,一方面提高學生的設計素養,一方面提升學生手繪動手能力,以及大學三年級階段增加了3學時的規劃效果圖制作課程,這些課程都是聘請我院園林專業,具有深厚手繪功底的老師進行授課,目的是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手繪技術。
4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培養方案模塊化優化設計
根據城鄉規劃新的就業方向,將地理學、土地管理、城鄉規劃、地理信息系統等相關學科融合,重新進行課程設計,在原有模塊化設計教學培養框架基礎上,重新對教學模塊進行優化,在原通識課程模塊、跨學科課程模塊、專業課程模塊、專業發展模塊中,原專業發展模塊分成了三個方向,新的專業發展模塊只保留一個發展方向,針對城鄉規劃專項規劃的技術學習,取消了園林景觀規劃與設計發展方向和其他任選類發展方向,只保留城鄉規劃與設計發展方向,而其他模塊也根據培養重點的調整,對相關課程進行了調整。新的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教學培養模塊優化設計框架如圖3所示。5結語本文在新時代城鄉規劃體系變革的基礎上,結合往屆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畢業生的反饋信息及近幾年來相關教師在學生授課過程中的教學總結,是新的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教學培養方案優化調整過程中的經驗總結,提出了該專業學生未來發展所需具備的相關技能及相關技術更新,需要具備國土空間規劃技能、區域空間分析技能、GIS空間繪圖技能、手繪表現技能等,通過加強這些技能,我系對該專業培養方案進行優化調整,對課程學分、課程體系、課程設計等進行了優化設計,歸納了該專業在新時代背景下的教學培養模塊化設計框架,可為新時代背景下培養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人才提供借鑒,也為該專業未來發展提供經驗總結。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的教學培養方案還需要在未來國土空間規劃實踐中進一步完善;此外,教育部也尚未對該專業的教學培養方案出臺相應指導性文件,未來還需要結合相關文件做進一步調整;目前新型規劃正在各地探索實踐,尤其是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將是未來城鄉規劃發展的重點和熱點,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還需要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在該領域有所長的規劃人才。
參考文獻:
[1]趙航,周國富.理學背景下城鄉規劃師的教學培養體系改革探索[J].山西建筑,2014,40(14):258-260.
[2]許章華,稅偉,羅敏.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福州大學構建城鄉規劃—地理信息科學全程跨學科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初探[J].現代教育科學,2016(9):43-49.
[3]張軍以,蘇維詞,李孝坤.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教學改革的思考[J].教育現代化,2017,35(4):19-21.•922•第44卷第36期2018年12月趙航:新時代背景下人文地理專業培養方案優化研究
作者:趙航 單位:貴州師范大學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