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牧民增收的草原畜牧業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1牧戶專業合作主導型產業鏈組織模式牧民專業合作社的建立,使牧民在專業化、談判優勢、畜產品采購運輸等方面有較大的好處,因而牧民專業合作社成為草原畜牧業的重要組織模式,由于牧民擁有長期游牧的歷史,因此他們有較強的合作意愿,只要各種優惠政策和措施實施得當,牧民專業合作主導型產業鏈組織模式一定會得到長足的發展,從而促進牧民增收,改善草原的單一生產方式,實現畜牧業經濟和生態效益的提高。據統計,全省登記注冊的畜牧業專業合作社2458個,帶動牧戶12.61萬戶;全省的畜牧業協會690個,專業合作社和畜牧業協會社員2012年戶均增收10萬元,合作社的不斷增加,極大地提高了牧戶競爭化和組織化能力,提高畜產品的質量和效益;同時通過政府對合作社牧民的培訓等優惠政策,可以實現合作社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發展,不斷提高合作社的專業化水平,從而促進牧民收入的增加。
1.2龍頭企業主導型產業鏈組織模式龍頭企業主導型產業鏈是指在產業鏈各個鏈條中龍頭企業發揮主導或決定性作用的一種產業鏈組織模式,主要表現形式為“公司+基地+牧戶”。這種組織模式中龍頭企業憑借其資金、技術、管理、信息等方面的優勢,從而帶動產業鏈中的牧戶、畜產品經銷商、加工企業、零售商、服務機構等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體系。在組織模式運行過程中,龍頭企業一方面要加強與上游牧戶的聯系,使企業能夠與牧戶形成緊密的聯結機制,從而促進牧民增收。另一方面,企業要加強與下游經銷商等的聯系,以便可以隨時掌握畜牧業市場變化動態,從而利于企業生產經營效益的提高。如圖2所示。
1.3按投資比例分成(股份合作)型產業鏈組織模式股份合作型產業鏈組織模式是借鑒股份制企業的經營形式,草原牧區牧民以自己所擁有的草場承包經營權和使用權入股,雙方合作成立草原畜牧業股份制企業,企業以市場供求為導向,按照企業化運作,企業的股份可以自由轉讓,把畜牧業生產各個環節劃分不同的生產部門,從而實現畜牧業企業化、專業化生產,最終企業實現的利潤按所持股份分紅。但從長遠看,隨著草原牧區畜牧業的發展和牧民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按投資比例分成(股份合作)型草原畜牧業產業鏈組織模式必會得到大力發展,最終在促進牧民增收和區域經濟的發展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1.4畜牧業產業一體化型產業鏈組織模式畜牧業產業一體化有利于更大的發揮草原畜牧業產業鏈的整體規模效益。畜牧業產業一體化的主要表現形式有“公司+基地+牧戶”和“公司+合作社+牧戶”兩種形式。“公司+基地+牧戶”的組織模式,最初是由“公司+牧戶”的基本模式發展而來,公司通過集中大規模的草地建立畜牧業生產基地,為實現某一地區牧戶牲畜品種的統一,由企業統一購買牲畜,牧戶按照企業的要求統一進行牲畜養殖,從而既實現了對畜牧業生產過程的有效控制,又使企業有畜產品穩定的貨源,保證了畜產品的質量,有利于企業效益的提高和牧戶增收,最終實現畜牧業的規模生產。
2基于牧民增收的草原畜牧業產業鏈組織模式應注重的關鍵環節
2.1加強草原的保護和草地的流轉市場化牧區草原的保護和草地的有序流轉是草原畜牧業產業鏈組織模式發展的前提。推動草地的流轉市場化,就要賦予牧民充分的草地承包經營權。草地的所有權不同于經營權,每個牧民沒有自由買賣草地資源的權利,但是草地的承包經營權又無限接近于所有權,牧戶在國家法律政策允許的權利范圍內擁有草地部分處置權利。基于此,一方面加強草原的生態保護,推動畜牧業由牧戶單一粗放的經營方式向規模化方向發展;另一方面充分賦予牧民草地資源承包經營自主權,推動草地流轉市場化,從而促進草原牧區經濟發展和牧民增收。
2.2加快草原牧民人力資本積累提高牧民綜合素質加快草原牧民人力資本積累,提高牧民綜合素質,是草原畜牧業產業鏈組織模式發展的根本,草原畜牧業產業鏈經營模式并不僅僅是簡單的牧場規模的擴大,牲畜數量的增加,而是一個全面科學有效的草原畜牧業復雜管理體系。在這個管理體系中,牧民作為畜牧業生產的基本生產經營單位,牧民基本經營素質將扮演非常重要角色,畜牧業科學技術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加快牧民的人力資本積累,提高牧民素質有助于產業鏈組織模式的發展,從而提高牧民的自身生存和發展能力,最終促進牧民增收和區域經濟的發展。
2.3協調產業鏈各個主體的利益分配,加快完善利益分配機制協調產業鏈各個主體之間利益分配,加快完善利益分配機制是草原畜牧業產業鏈組織模式發展壯大的物質基礎。基于此,應做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方面積極發展壯大畜牧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不斷提高其組織化程度和產品的市場占有份額,從而提高整個畜牧業產業鏈整體盈利能力和發展能力;另一方面積極推動龍頭企業、合作社等與牧戶建立緊密的利益分配約束制度,以達到三者共贏的局面,同時可以推動畜牧業的生產和畜種結構的調整,讓牧民更多的分享加工、流通等畜牧業產業鏈環節的利潤。
3結束語
隨著草原畜牧業的不斷發展,其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矛盾會更加突出,越來越阻礙草原畜牧業的發展,因此積極推動草原畜牧業產業鏈的建設成為畜牧業發展的必由之路。草原畜牧業產業鏈組織模式應采取因地制宜、分類安排的原則,時刻注重影響其運行的關鍵環節,使其符合地區發展趨勢和特色從而實現區域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以及牧民增收的最終目的。
作者:葛鵬飛 單位:蘭州交通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