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特色農業的經營模式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農業生產對于一個國家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國發展歷史中,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以農業生產促進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農業生產主要依靠自然環境。在近代社會,工業化急速發展,科技生物學不斷進步,農業的產量不再只依賴于天氣。南水北調工程,各種機械化工具的輔助等,都讓農作物的產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較大的提高。與以往歷史相比,糧食產量也逐漸得到提高。本文探討西安市特色農業矛盾的特殊性,對農戶生產效率視角下西安市特色農業的經營模式作出研究。
關鍵詞:農戶生產效率;西安市特色農業;農業經營模式
當前我國形成的農業發展模式,是有一定歷史原因的。建國之前,我國土地所有權只掌握在少數人手里,農民只擁有土地的使用權。建國初期,我國進行,將土地分配到農民手中,這就是最初模式的包產到戶。農民真正意義上擁有了對土地相對的使用權,不再繳納費用。20世紀50年代,農民公社化運動興起,土地屬于公社所有,農民共同勞作,共同分配糧食。這種生產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無法調動農民的勞動積極性。所以在這一時期內,農業的生產量減少,農業生產模式退步。但由于農業長期產量不足,農民吃不飽飯,公社化運動的弊端越來越明顯。上世紀80年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應運而生,包產到戶,或者包產到組的生產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西安市在此基礎上衍生出多種農業生產方式并存的方式。特色農業生產方式多種多樣,想讓農業生產方式起到積極作用,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實際問題出發,理論聯系實際。所謂西安市的特色農業生產方式也應該從具體的地域性問題出發,形成真正具有特色的農業生產模式。
1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西安市特色農業生產模式總體較好,農戶生產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但是,西安市特色農業的經營模式不可避免的存在著一些問題。特色農業生產未實現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只考慮農業生產,不注重生態環境的特色農業生產模式是不可取的,如無節制大面積的焚燒秸稈等一系列行為。西安市農業生產未能合理的利用當地的有效資源。土地面積有限,對其規劃使用時需要進行合理的優化配置,農田不可占用其他用地,還有大面積的農田灌溉,在一定程度上浪費了水資源,加重了土地鹽堿化。此外,由于政府對農產品價格調控的不及時,也讓農產品生產出來卻得不到收益。
2特色農業經營模式的現狀
現階段西安市農業生產的類型多種多樣,有傳統的生產型,還有比較專業的市場帶動型生產模式,土地租賃的農業生產模式等。除這種生產模式之外,還有多種不同的生產模式。各種各樣的生產模式都是具有特色性的。所謂傳統型農業生產模式,就是農民沿襲下來的傳統農業模式,農民根據人口劃分土地耕種。所謂市場帶動性特色農業生產模式,指由政府或者個人帶頭,進行大規模集中化農業生產,迎合市場需求,進行商業化生產。這種模式生產出來的糧食,多為出口貿易,或者補給國內糧食空缺。以租賃為主要的生產模式是生產者對土地同樣沒有所有權,只是對土地擁有期限內的使用權,這個生產模式是在當今時代背景下產生的,余地的租賃是如今商業模式之一,把土地租賃與農業生產相結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也可以激發農業生產者的生產積極性,這也是西安市特色的農業生產模式。關系到農戶生產效率的提高。傳統式的包產到戶農業生產模式,在如今這個經濟化的時代,已經不能積極的促進生產,只有新型的特色農業生產模式才能傳導出新的活力與動力。例如土地租賃式生產模式、市場帶動性等,都是比較商業化集中化的農業生產模式。只有這種模式,才能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賦予農戶積極的農業生產動力。
3結語
西安市特色農業生產模式要符合時代的要求與農民需求。這樣才能提高各個農戶的生產效率。農業生產模式要從實際出發,考察當地農業生產環節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相應的改進。總之,要勇于創新,勇于改變,在實踐的基礎上,創新出合理的特色農業生產模式。在新時代背景下,創造出新的特色農業,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農戶生產效率。
參考文獻
[1]田國秀.險社會環境對當代個體生存的雙重影響———吉登斯、貝克風險社會理論解讀[J].哲學研究,2007,(06).
[2]鄒冬生.特色農業理論初探[J].作物研究,2001(01):7-8,11.
[3]齊曉輝.我國可持續農業技術創新動力機制模式研究[J].科技與經濟,2012(02):55-59.
[4]王道龍,羊文超.“可持續農業和農村發展”的內涵及其認識[J].農業現代化研究,1997(06):352-355.
[5]張法瑞,靳樂山,郝晉珉.關于可持續農業及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理論思考[J].自然辯證法研究,1997(07):33-37.
[6]管琳,翟光紅.安徽北部農業發展中的問題及可持續發展對策[J].華東經濟管理,2012(03):30-32.
[7]許世衛,信乃詮.當代世界農業[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2:750.
作者:孫海船 單位:西安市閻良區振興街道辦事處農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