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特色農業的競爭力及發展范文

特色農業的競爭力及發展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特色農業的競爭力及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特色農業的競爭力及發展

1原中央蘇區特色農業競爭

1.1要素稟賦優勢贛南等原中央蘇區作為國家發展戰略區域之一,有著發展特色農業要素的稟賦優勢,表現在:1)自然資源與勞動力資源豐富。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地形以山地為主,屬中亞熱帶南緣,氣候溫和,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可滿足多種農作物的生長需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總人口697.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76.3萬人,季節性剩余勞動力和常年剩余勞動力較多,勞動力成本較低。2)生態環境優越。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絕大多數屬山區縣市,生態環境十分優美,空氣質量優良,森林覆蓋率高,平均達74.79%,大部分超過75%,而崇義縣和安遠縣的森林覆蓋率高達88.30%和83.4%[8]。3)特色農產品資源豐富。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繼承著老一輩紅軍革命戰士的精神和辛勤勞動的優良傳統,創造、培育出許多具有地方特色的農副產品。一是臍橙,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地貌以山地為主,且山地土質富含各種微量元素,十分有利于臍橙種植,其品質優良,遠銷國內外,馳名中外。二是白蓮,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盛產白蓮,石城縣、廣昌縣均為“中國白蓮之鄉”。三是油茶,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山地資源豐富,當地居民有種植油茶的習慣,贛南油茶面積和產量位居江西省第二。四是紅色旅游,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紅色旅游資源豐富,紅色故都瑞金市、將軍縣興國縣、中央紅軍長征的集結地和出發地于都縣、三灣改編舊址永新縣等紅色景點聞名遐邇。這些特色資源為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特色農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產業基礎[9]。

1.2特色農產品資源的產量優勢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憑借其獨特的氣候、水體、土壤資源,特色農業產量優勢突顯。

1.2.1臍橙贛南屬典型的紅壤淺山丘陵區,溫度適宜,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山體資源豐富,土壤肥沃,極適宜臍橙的發展。加之地處粵閩贛三省交界處,區位優勢明顯。自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種植臍橙,至今種植面積達12余萬hm2,已發展成為種植面積世界第一、全國最大的臍橙生產區,被譽為世界橙鄉和中國臍橙之鄉,臍橙產量位居國內第一,占國內總產量的40%以上,僅次于西班牙和美國[10]。贛南臍橙產量從2000年的5萬t增加到2013年的150萬t,13年增長29倍。

1.2.2白蓮白蓮富含淀粉、蛋白質及棉子糖等營養成分,鈣、磷、鐵質及維生素B1、B2和胡蘿卜素等的含量也相當高,是良好的藥用滋補品。贛南原中央蘇區的廣昌縣、石城縣、寧都縣、瑞金市、黎川縣和會昌縣等地盛產白蓮,其中廣昌縣和石城縣先后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白蓮之鄉。贛南等原中央蘇區2010年白蓮種植面積為1.08萬hm2,總產量達1.36萬t,其產量比較優勢指數(YCA)、規模比較優勢指數(SCA)和綜合性比較優勢指數(RCCA)均大于1,具有生產白蓮的資源比較優勢、市場區位比較優勢和綜合比較優勢。

1.2.3其他特色農業贛南等原中央蘇區自然條件優越,林地資源豐富,生物多樣性富集,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等適宜種植茶葉。近幾年,贛南等原中央蘇區茶產業得到迅速發展,2005年茶葉產量為1295t,到2010年茶葉產量增加到1978t,比2005年增長了52.74%。其中,上猶縣產茶歷史悠久,最早始于唐朝,目前茶產業已成為上猶縣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先后被列為江西省的茶葉十強縣、國家級有機茶標準示范縣、全省標準茶園創建活動縣和國家茶產業技術體系建設示范縣[9]。此外,興國縣素有灰鵝之鄉的美稱,養殖灰鵝歷史悠久,所產鵝品質好,營養豐富,具有耐粗飼、生長快、抗病力強、個體適中、產肉性能高、肉質鮮美等優良特征。2009年全縣灰鵝出籠達418.66萬羽,人均6只,人均養殖量是江西全省的10倍,全國的12倍[11]。興國灰鵝作為興國縣的一個特色產業,是當地農業支柱產業之一,每出籠一羽鵝可增收約15元,是農民增收的最有效途徑之一[12]。黎川縣是江西著名的食用菌生產基地,是全國食用菌生產第一縣,2014年栽植食用菌3億筒,其中茶樹菇產量占國內市場的60%以上。

1.3特色農產品資源的品質優勢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富有獨特的氣候、水體和土壤資源,是無公害、綠色和有機農產品的理想生產區。贛南等原中央蘇區依托其獨特的農業資源優勢,積極組織申報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發掘開發地方特色農產品,著力打造了一批優質農產品品牌。截止2013年4月,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公告頒證1194個,江西省獲證總數56個[13],其中,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獲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的農產品6個,分別是興國灰鵝、廣昌白蓮、黎川茶樹菇、廣昌澤瀉、寧都黃雞和興國紅鯉魚。此外,贛南臍橙果大形正皮薄,橙紅色鮮,肉質脆嫩、化渣,風味濃甜芳香,被列為全國十一大優勢農產品之一,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素有柑橘珍品、果中之王的美譽。贛南臍橙作為贛南等原中央蘇區一大特色產業,注重產量的同時更加注重品質,江西臍橙國內市場占有率總體呈上升趨勢,出口占全國的比例從2004年不足5%增加到2009年高于30%,出口形勢有所好轉,逐漸得到全球其他國家的認可;同時,除2003年外,江西臍橙出口價格均高于全國臍橙出口價格,表明贛南臍橙具有品質優勢[10]。

2特色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1生產基礎薄弱中央自2004年連續以農業、農村和農民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以來,在增加農業投入方面作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加上市、區縣逐年增加投資,農業投入不足的矛盾得到很大緩解,但從發展特色農業的需要看,特色農業發展投入仍然嚴重不足。更何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經濟發展仍然滯后,主要經濟指標人均占有量仍處省市后列,特色農業發展更是捉襟見肘,2010年贛南等原中央蘇區14個縣市生產總值只有691.27億元,特色農業生產基礎薄弱,開發力度不夠。贛南臍橙園建設標準低,水、電、路等果園配套設施不全:98%的果園建于山地丘陵地帶,山地果園基礎設施不配套,有些果園未通路、通電;裝有灌溉系統的果園只有2.13萬hm2,僅占贛州市總面積的18%,大部分果園灌溉水源依賴自然降雨蓄水,不具備基本的抗寒防凍、抗旱能力。廣昌縣屬丘陵地形,山地占77%,丘陵13%,平原10%,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薄弱,水利設施條件差,而白蓮為喜水植物,其水利設施條件難以滿足白蓮生長期較大需水量的要求和洪水期的排洪。

2.2規模效應不足發展特色農業,對激活自然資源、勞動力、土地、資本和科學技術等生產要素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別是只有土地等基本生產要素被激活,以規模化、標準化為特征的特色農業才能健康、持續發展。但由于受土地流轉以及耕種機械化技術和地理環境等因素的制約,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特色農業種植仍然以分散經營為主,以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中小型農業企業、園區和規模種植養殖為輔,平均生產規模小。如贛南臍橙種植面積達8.67萬hm2,但種植點多面廣,單體規模小,雖然成立了覆蓋贛州市、縣、鄉、基地四級的果業協會,但沒有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聯系緊密的“抱團式”現代產業組織體系。

2.3精深加工滯后贛南等原中央蘇區農業產業化起步晚、起點低,特色農業產業化程度也較低,大多數農產品加工企業初級加工多,精深加工少,產業鏈短,農產品附加值不高,與國內其他省份以及國外的差距較大。目前,國外發達國家對農產品的加工率高達90%,我國僅為40%~50%[14],雖然贛南臍橙在我國有較強的影響力,但以時令鮮果銷售為主,產后附加值低,精深加工起步晚,即使贛南于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種植臍橙,但2010年才生產出第一批鮮臍橙汁,精深加工嚴重滯后。興國縣雖現有百丈泉食品有限公司和斌杰食品有限公司等鵝食品加工企業,但鵝加工產品較為單一,僅限于臘鵝、鵝掌、鵝翅等產品;鵝產品精深加工滯后,產業化程度低,品牌效應尚未形成,輻射帶動能力不強[15]。

2.4科技含量低贛南等原中央蘇區農業生產科技含量不高,嚴重制約著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特色農業發展。白蓮生產目前還是以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為主,種植和加工機械化投入不足,蓮子加工基本以“口咬殼,手剝皮,簽通芯”的手工操作為主[16],生產效率低下,標準化程度低,產品質量差異大,并且由于科技的投入落后,白蓮病蟲害多發,大大的降低了白蓮產量和質量。贛南油茶面積和產量雖位居江西省第二,但油茶生產基本上還是“人種天養”的粗放管理模式,缺乏科學管理,同時優良品種的選育和更新遲緩,80%的油茶林為稀疏老殘林,油茶產量低甚至有時絕收。

3發展思路與對策

3.1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特色農業生產環境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措施之一[17]。但贛南等原中央蘇區農業生產基礎較薄弱,因此,必須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特色農業發展環境。一是樹立農業基礎設施先行意識,把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視作特色農業發展的重中之重。二是以市場為主體,在政府、集體投資引導下,探索和利用民間資金,多渠道、多方位籌措資金,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三是通過生態工程、節水灌溉工程、沃土工程、陽光工程、建檔工程等一系列工程,大力推進標準特色農業產業區建設,提升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病蟲害防控集成技術推廣和現代化管理水平。

3.2扶持龍頭企業發展,帶動特色優勢產業一體化經營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需要龍頭企業的帶動,目前,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特色農業規模大、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較少,且龍頭企業帶動前后產業發展的力度、速度也滯后。因此,要進一步推動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特色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需要一批具有一定產業規模和經濟實力的農業加工龍頭企業,從而帶動特色農業的育種、種植、加工和銷售等產前、產中、產后一體化發展。一是根據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特色農業龍頭企業的發展現狀,制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規劃。二是針對當前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特色農業龍頭企業發展資金短缺的現象,各級政府、部門從財政、稅收、信貸、外貿等方面制定優惠政策,扶持特色農業龍頭企業的發展與壯大,支持龍頭企業發展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延長產業鏈,促進特色農產品轉化增值。三是大力發展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構建特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民良性互動的利益聯結機制。

3.3加大農業科技支撐,提高特色農業科技含量發展特色農業,科技是關鍵。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特色農業科技含量不高,是制約特色農業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為保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特色農業長久的生命力,必須依靠科技支撐,提高農產品質量,提高科技對特色農產品的貢獻率。一是建立健全高水平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重點研究當前特色農業發展中最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為特色農業發展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技術基礎。二是充分利用網絡、農技推廣專業期刊、雜志、報紙等各種宣傳途徑,大力推廣特色農業技術,同時,形成以政府技術推廣服務部門為骨干、專業隊伍與群眾相結合、各方面共同參與的高效率、高效益的特色農業技術推廣體系。

3.4加強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提高農產品競爭力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特色農業的發展需要加強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使資源比較優勢轉變為產業競爭優勢,地方特色優勢轉變為品牌優勢,提高特色農產品的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和市場競爭力。一是增強品牌競爭意識,樹立品牌興農、品牌富農的思想,實現由商品經營轉變為品牌經營。二是培育品牌經營主體,以龍頭企業為主體開發精深加工、高附加值的特色農產品品牌,以政府為主體開發整合區域性特色農產品品牌,如贛南臍橙、廣昌白蓮,以部分合作組織為主體開發區域性品牌。三是注重品牌的開發、培育和保護,依托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特有的地形地貌、生態環境、物種資源和民族文化,開發出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生態食品、民族特色產品等特色農產品品牌,并積極組織開展特色農產品原產地命名、品牌標注等工作,提高特色產品的知名度,保證質量和特色。四是加強品牌的宣傳和推廣,利用各種農博會、展銷會,舉辦特色農產品節,以及利用廣播電視、網絡、戶外廣告等方式加強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特色農產品的宣傳力度。五是加強品牌的監督和管理,逐步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實現從產地到市場,從源頭到消費者的全程智能信息監控,使農產品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質量安全追溯,提高對特色農產品品牌的監督和管理水平,防止假冒偽劣產品借其名義沖擊市場。

3.5建設特色農產品物流體系,提高優勢農產品市場占有率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特色農產品物流發展比較落后,供應鏈環節較長,存在著農產品物流信息化程度低、技術落后等突出問題。因此,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有必要建設特色農產品物流體系,實現特色農產品“貨暢其流”和“物盡其值”,促進特色農業可持續發展。一是加大農產品物流技術的研究和開發的投入力度,鼓勵科研單位與物流企業有機結合,在農產品加工包裝、儲運保鮮、信息通訊等技術上不斷有新的突破,促進農產品物流技術的改造創新、升級換代。二是加強農產品物流信息化建設,通過對農產品物流信息進行全面、及時、科學的收集、加工、分析、處理和,生產者、銷售者進行資源共享,保證特色農產品生產過程的計劃性,降低風險,同時,通過網上訂單、拍賣等方式,節省交易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務水平。三是支持龍頭企業到國內外的大中城市建立銷售中心,通過產銷直掛、連鎖經營和配送中心等形式擴大市場空間。

作者:魏建美 李慶 盧慧 萬余花 單位:江西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信息研究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妇女bbbb插插插视频| 欧美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 国产产在线精品亚洲AAVV| 2019天天做天天拍天天夜| 小信的干洗店1~4| 久久久久久夜精品精品免费啦| 欧美aaaaaabbbbb|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片|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国产亚洲成归v人片在线观看 |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综合部|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字幕| 真实国产乱子伦在线视频不卡|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乱码在线观看| 黄色网址大全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97人妻无码一区二区精品免费| 小sao货求辱骂| 中文字幕日韩高清版毛片| 日韩avapp| 久草福利资源站| 欧美午夜性视频| 亚洲激情视频图片| 男女交性高清全过程无遮挡| 午夜爽爽爽男女污污污网站 | 色聚网久久综合| 国产大片91精品免费观看男同 | 麻豆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在线观看| 99久久99久久精品国产| 女人毛片a级大学毛片免费| 三上悠亚ssni409在线看| 日批视频在线免费看| 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免费大全8|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区| 欧美牲交A欧美在线|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久久香蕉免费播放| 91一区二区视频| 在线天堂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