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土地資源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1土地利用粗放,集約化程度低當前我國土地利用水平總體粗放、集約化程度低,具體表現在一些開發區盲目建設,土地利用率低,有些地方工業用地和居住用地遍地開花。政府征地相對容易,且補償標準很低,許多城市在城鎮化進程中采取的是“攤大餅式”的外延擴張型發展模式。借助于城鄉二元結構,低價征用城郊農村土地,一些地方忽視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存在修寬馬路、建大廣場,建設高爾夫球場等土地不集約利用問題,有的地方甚至圈上千畝土地搞花園式廣場。而小城鎮盲目追求發展速度和發展規模,一些縣、鎮搞政績工程,大量圈占農林耕地。據測算,中國建制鎮單位土地面積容積率還不到0.2。還有一些地方政府為了招商引資,明顯降低土地使用價格,甚至補貼地價進行招商。無論是“貪大求洋”的面子工程,還是片面追求GDP的政績觀,都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土地資源的不集約利用。
1.2土地利用結構不合理用地結構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也是衡量土地資源集約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標[5]。由于歷史原因,我國城市土地利用結構長期處于不合理狀態,市區的重要地段分布較多工業企業,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土地資源浪費。市區存在居住用地和工業用地比例較大、而生態用地和交通用地比例較小的現象,導致交通擁堵和生態環境質量差的嚴重城市病。而在小城鎮用地布局方面,存在著鄉鎮企業、村莊和小城鎮過于分散,城鎮道路建設不規范,功能分區不明顯,建筑物布局零亂,建筑密度和容積率低等問題[6]。
1.3大量占用耕地,農民土地權益受損中國已進入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無論是城市人口的增加還是產業集聚,都不可避免地導致城鎮建設面積的擴大和耕地面積的減少。另一方面,在地方政府“征地—賣地—收益”價值鏈條影響下,加之農村土地補償標準低,粗放式的土地利用方式就出現了,進而導致大量的農村土地被強制征用,亂占濫用耕地的現象相當普遍。而在征地過程中,農民的合法權益和長期生存權受到侵犯,失地農民生活難以獲得保障。在土地征用、補償標準、安置辦法上農民沒有決定權利,而都是政府或者“一把手”說了算,有些地方甚至出現暴力征拆的現象。
1.4土地利用規劃流于形式土地利用規劃是國家引導和控制土地資源集約利用的重要手段,其顯著特征是超前性、指導性和控制性[7]。由于地方政府是規劃編制和政策制定的主體單位,缺少必要的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規劃審批和調整缺乏有效監督,導致程序的約束力不強,“走過場”的居多。此外受長期“官本位”思想的影響,存在較多的人為因素影響政策和指標的制定,導致土地集約利用的規劃調控手段流于形式。
2新型城鎮化進程中集約利用土地的對策
2.1制定合理的城鎮發展規劃,并嚴格執行由于土地集約利用水平與城鎮化發展水平相互關聯,地方政府應根據城鎮化進程的不同發展階段制定相適應的城鎮發展規劃,有序控制城鎮規模擴張,引導和控制土地資源集約利用。各級政府應當在堅持保護耕地的前提下實行總量控制、優化布局、節約用地,科學合理地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并將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作為一個硬性指標。實行土地用途管制,適當提高城鎮土地的利用率和容積率,通過合理的土地配置控制城市規模,實現城市健康有序發展。為了防止城鎮化進程中一些地方盲目提升城鎮化速度,人為擴大城鎮建設用地規模,應嚴格城市建設用地預審和審批程序,嚴格貫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從機制上確保城鎮化進程中土地資源集約利用。借鑒英國的經驗,在規劃的執行中,一切發生在土地上的行為必須首先符合政府的土地利用規劃,當確需調整某個區域的規劃時,要經過長時間的研究論證,報人大常委會審議,規劃調整方案得到公眾認可后政府方能予以調整[5]。
2.2合理利用土地置換政策,優化土地利用結構伴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用地緊張的局面日益嚴重,只有合理利用土地置換政策、優化土地利用結構,才能保證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土地置換是對各種不同用途的土地進行功能配置的轉換,以此改善城鎮土地利用效率,優化土地利用空間布局。地方政府應完善現行的土地置換政策,鼓勵農村開展建設用地整理工作,通過土地置換調整農用地與建設用地布局,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同時,地方政府還應從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布局出發,根據不同的資源環境承載力,實行土地資源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等有區別的區域產業空間布局和用途管制。各地應在城鎮化進程中,積極尋找合適的土地利用機制,變革土地資源配置手段和方式,優化區域產業布局。
2.3加強法律監督,建立合理的獎懲考核機制要健全土地集約利用的法律體系,按照方便執法、適當分權、簡單有效的原則,積極推行國土資源執法監察管理體制改革,建立集中統一、相對獨立的執法監察體系,并且積極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行政負責制,另外還應逐步增加執法透明度[8]。同時應建立合理的獎懲考核機制,一是建立費用減免機制,對于改建、翻建廠房、建多層廠房的企業,適當減免一定的費用。二是對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的行為給予獎勵,對于粗放利用、浪費土地的行為進行懲罰,鼓勵土地使用者集約利用土地。三是將土地集約利用指標納入考核體系,改變現行的主要靠GDP考核地方政府官員政績的體制,通過將土地集約利用納入考核體系,引導地方政府節約集約用地,降低地方財政對土地的依賴性。
2.4加強公眾監督制度,保護耕地和農民權益加強公眾監督制度,各類型的土地利用規劃都應有法定的公眾參與過程。提高規劃編制過程中的公眾參與度,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提高規劃的民主性和可行性,從制度上保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規劃一經批準,必須嚴格執行土地用途管制,杜絕“容缺審批”,處理好“公權力”與“私權利”的關系。加強基本農田保護,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確?;巨r田總量、用途不變。在城鎮化征地過程中,應堅持以人為本,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堅決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和長期生存權。第一,在不影響農村和農業發展的前提下,保障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第二,在征用農民土地時,發揮農民群眾的主人翁作用,避免政府或“一把手”說了算,強制低補償標準征收農民土地;第三,保證農民失去土地后的就業、住房和社會保障。
作者:韋寶璽孫曉玲單位: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