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土地流轉現狀及問題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農村土地耕種主要依托留守老人,土地流轉及土地規?;洜I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農村土地流轉有利于促進農業規?;洜I,優化土地資源配置,有利于發展特色產業,大幅提高農業產出效益。
關鍵詞:土地流轉;規模化經營;特色產業
1農村土地流轉現狀
土地流轉是新形勢下農村出現的一種新的生產經營方式,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但受傳統思想和經營方式影響,當前土地流轉無論從流轉規模、流轉結構和流轉質量上看,都還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
1.1流轉規模不大土地流轉規模的大小,反映出農業規模經營的程度。目前,嘉祥縣11個鄉鎮2個街道,發展較好的2個街道土地流轉率較高,其他鄉鎮農村土地流轉率一般在18%~23%,和沿海發達地區相比,這一比例是明顯偏低的。
1.2流轉結構不優據調查,當前土地流轉中,一種情況是一個農戶把土地流轉給另一個農戶。另一種情況即多個農戶的土地流轉給一個農業企業或合作社,通過規?;F代化生產,提高產量,獲取更大收益。目前,大規模流轉占比不高,導致土地流轉的效益未能很好的突顯。據統計,2017年底,全縣流轉土地面積占耕地面積的22%,其中經營規模3.33~6.67hm2的占41.2%,經營規模6.67~33.33hm2的占34.7%,經營規模33.33hm2以上的僅占5.2%,還有大約18.9%流轉土地經營規模在3.33hm2以下。這種流轉結構不優的經營模式嚴重制約了土地流轉的效益,大大影響特色產業的快速發展。
1.3流轉質量不高目前農村土地流轉大部分是私自流轉或熟人之間流轉,流轉期限不固定,難以形成長期有效的流轉合同,不利于農業龍頭企業或合作社實現產業規?;洜I,不利于延長產業鏈,很難形成長期效益。一些農戶通過轉讓、反租倒包或季節性流轉,不能形成穩定的合同,隨著市場發展變化,流轉雙方容易在流轉價格、流轉期限等方面產生矛盾糾紛,不利于承包方實現長期穩定的效益,不利于企業做大做強。
1.4土地流轉形式單一目前,嘉祥縣農村土地流轉形式主要是土地出租、土地互換,極少數農村存在土地入股和土地股份合作。從土地流轉經營主體看,農戶直接經營面積占流轉土地總面積的49.2%,合作社經營面積占流轉土地面積的38.4%,家庭農場經營面積占土流轉土地面積的1.4%,企業租用面積占流轉土地面積的6.2%。其他經營面積占流轉土地面積的4.8%。
2土地流轉用途
現階段,土地流轉后一般用于糧食種植、特色養殖、鄉村旅游或發展農業龍頭企業。據調查,全縣流轉土地面積中用于糧食種植占全部流轉面積的74.6%,蔬菜種植占全部流轉面積的6.2%,林果種植占全部流轉面積的16.1%,特色養殖占全部流轉面積的2.1%,企業租用占全部流轉面積的1%。
2.1集中經營,發展特色產業土地流轉形成土地集中利用,優化土地資源配置,有益于發展農業規模經營,既能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又能給當地農戶帶來巨大的經濟實惠和利益。例如大張樓鎮的葡萄種植合作社、紙坊鎮的萬畝菊花種植、臥龍山的蔬菜種植、圣豐種業的良種繁育基地等都是通過土地流轉形成規模經營的。
2.2土地流轉助推鄉村旅游近年來,鄉村旅游發展迅速,越來越多的農村流轉土地開始用于鄉村旅游開發。南部山區封山造林,越來越多的村子在保護耕地的基礎上開始探索靈活用地方式,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鄉村旅游開發需要。紙坊鎮全力打造青山-法云寺-九頂山集旅游觀光、養生、采摘等一體的鄉村旅游,孟姑集鎮、金屯鎮等鄉鎮也在打造農家樂采摘園或借助當地文化氛圍全力開發旅游潛力,而這些項目主要是通過土地流轉實現的。
2.3土地流轉形成企業產業集群圍繞農業基本實現現代化目標,實施土地集中連片流轉,集中項目、資金、科技、信息向農業園區集聚,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生態農業等,逐步形成農業產業園。
3農村土地流轉中存在的問題
3.1傳統觀念制約土地長期流轉受傳統觀念影響,農民認為土地是生活保障,一般不愿將土地流轉出去。特別是年輕人外出務工醫療、養老沒有保障,他們不愿將農村土地長期出租,很難形成長期穩定的租地合同,不利于發展土地規模經營。另一方面,農戶承包地比較零散,要實現土地規模經營,就必須做到成方成片連在一起,并確保流轉期限較長和相對穩定。而一旦由于少數或個別農戶不愿意流轉,連片規模經營不可能實現。
3.2規模經營投入不足,土地流轉難以形成特色產業目前,從事農村土地規模經營的主體大部分是農戶,發展產業經驗不足,經濟實力不強,他們很期盼上致富項目,但生產啟動資金短缺,難以組織規模生產。北部鄉鎮一些土地流轉大戶還停留在主要種植糧食作物,少部分種植經濟作物,難以形成規?;洜I,發展特色產業。南部一些鄉鎮發展較好,一些流轉大戶開始轉向發展經濟作物種植或投資鄉村旅游,但由于個人資金有限,還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也只是出于摸索階段,尚未形成規?;奶厣洜I。
3.3流轉總量少,經濟效益差2017年全縣登記流轉的土地面積仍然偏少,其根本原因是農民參與土地流轉的意愿不高。這些流轉土地主要是種植糧食,種植科技水平不高,沒有形成合理的種植結構,經濟效益不明顯,承租方和農民收益都不高。另一方面,現階段全縣農業龍頭企業較少,涉及深加工領域更少,尚未構建起土地流轉、農業企業與產業園區的高效聯動機制,沒有實現企農雙贏,沒有使土地流轉發揮出最大的經濟效益。
3.4配套管理體制不夠完善現有的土地流轉基本都是民間自發形成的,缺乏政府部門正確的引導和廣泛的宣傳,流轉之后的土地使用和發展更是缺乏科學的指導和合理的利用,現有的科技推廣服務遠遠滿足不了土地流轉經營對新農業技術的需要。同時部門監管制度和保險理賠制度不完善,土地流轉利益無法得到有效保障。
4推進農村土地流轉的建議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經之路,是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
4.1創新農村土地流轉模式,切實提高流轉質量普通農戶之間的土地流轉方式單一,難以保障流轉雙方實現互利共贏。只有創新農村經營體制機制,以土地入股,建立股份公司。所有流轉土地由股份公司集中經營,農民可以直接參與經營,也可以憑借土地所有權擁有公司股份,按股分紅。這樣可以建立長期流轉合作意向,建立緊密的農村土地所有者、承包者、經營者利益聯結機制,有利于經營者發揮資源優勢,合理利用土地,實現產業擴大化生產,提高土地流轉使用質量。
4.2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實施品牌經營現階段,全縣的土地承包大戶大部分處于起步階段,經營能力普遍不高,吸納土地有限,需要進一步發展壯大。通過一系列扶持政策,將部分農業大戶培育成農業龍頭企業,將有文化、有技術、想創業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成為農村創新的“主力軍”。鼓勵掌握農業技術的人員與規模經營大戶聯姻,對發展前景較好的特色農業和中小規模經營戶,鼓勵其做大做強。
4.3科學確定流轉規模,做好土地流轉后續工作土地流轉規模要結合實際,充分考慮新型城鎮化進程、勞動力轉移規模和農民可接受程度,積極穩妥推進,不可強制流轉,損害農民利益。土地承包費用根據實際情況,協商合理確定土地租金標準,形成合理的定價機制。當地政府應發揮積極作用保障出租土地農民利益,通過多種渠道為進城務工人員提供就業信息,進一步完善農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制度,讓進城人員無后顧之憂。同時對土地承包大戶進行政策扶植,搭建融資平臺,保證規模經營者有充裕的資金實現更高層次的發展。
4.4加強基礎設施投入,規范流轉管理體系進一步健全鼓勵土地流轉的優惠政策,在資金、技術、稅費等方面給予土地流轉大戶以重點支持。特別在農業基礎設施如灌溉設施、水庫加固、渠道暢通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轉管理機構,積極發揮土地流轉交易平臺的作用,暢通土地流轉信息渠道,引導土地流轉雙方簽訂正規合同,規范土地流轉價格,保障雙方各自權益。
參考文獻
[1]張軍.農村土地流轉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思考[J].農業經濟,2007,(8):38-40.
[2]劉長猛.農村土地流轉現狀、存在問題及建議[J].河南農業,2017,(25):11.
作者:商偉堂 單位:嘉祥縣嘉祥街道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