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加快林業生態發展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認真落實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市委書記關于“把林業作為全市發展戰略,實施林業大發展、大會戰”的指示要求,奉節縣立足打造三峽庫區重要生態屏障,強力推進“1359”工程,不斷加快林業發展,努力建設生態奉節。
明確一個目標
以“三創一保”(創建重慶市山水園林城市、重慶市文明縣城、國家生態示范區,保持國家衛生縣城)為主線,會戰森林工程,再現兩岸猿聲。力爭到2011年,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45%以上,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提升,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重要地帶的生態問題得到基本解決。林業產業結構更趨合理,林業總產值達到15億元,農民務林年收入達1000元以上,建成150個新型綠色村莊,著力打造“一庫碧水、兩岸青山、三峽生態”,在庫區率先建成重慶市森林城市和生態旅游大縣。
深化三種認識
深刻認識加快林業發展是建設生態屏障、維護庫區生態安全的需要。奉節地處三峽庫區腹心,國家三建委、重慶市委、市政府已將我縣列為重要生態功能保障區,擔負著維護三峽庫區生態安全的重要職責。林業所具有的公益屬性,決定了林業建設是保證長江流域生態安全、維護三峽水庫安全營運和確保國家淡水儲備安全的基礎性工程。因此,加快以林業發展為主的生態建設,是我縣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戰略任務。深刻認識加快林業發展是建設森林城市、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的需要。在建設森林城市過程中,強力推進國土綠化進程,堅持高起點、高標準打造城周、庫周及景區林業生態體系,不斷改善城市面貌和環境狀況,加速建設“城在林中、人在綠中”的宜居環境。充分發揮山地資源優勢,做活山字文章,發展林業產業,增加農民收入,實現城鄉優勢互補,促進城鄉統籌發展。深刻認識加快林業發展是改善生態和投資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需要。林業作為生態環境建設的主體,具有生態和經濟的雙重屬性,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于一體,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發達的林業是生態良好、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保護森林就是保護生態和投資環境,發展林業就是發展人類文明與自然和諧。
突出五大重點
圍繞打造森林城市加速提升城周綠化的檔次和品位。按照“政府引導、部門負責、市場運作、公眾參與”的原則,采取“幾個一點”的辦法籌集建設資金,不斷加大對城周綠化的投入,全面開展高標準綠化,逐步實現城周及城市形象的靚化和藝術化。市政園林部門負責城市綠化和管理,林業、交通、移民、國土等部門分別負責城周的荒山荒坡、公路創面、高邊坡和地災治理工程的綠化和管理。大力號召各級各部門、各單位和各類企業在城周栽植各類紀念林,努力營造全民植樹、美化城市和維護城市生態安全的良好氛圍,力爭實現“一年夯基、兩年攻堅、三年見效”的奮斗目標。圍繞建設長江流域生態屏障加速推進以“一江四河”(長江干流、朱衣河、梅溪河、草堂河、大溪河)為主的水系綠化進程。水利部門將水系綠化列入重要的工作內容,納入水利工程建設投資預算,承建單位必須限期恢復植被。發展改革、移民等部門要充分利用國家對三峽庫區的各種優惠政策,積極爭取庫周綠化等項目,開展“碧水綠地”行動,加快“一江四河”兩岸的綠化進程。圍繞綠色通道建設加速推進公路綠化進程。大力實施公路綠化,促進渝巴路、奉恩路等省道及縣內通鄉道路盡快形成“綠色通道”。交通部門要將公路綠化和公路建設創面植被恢復列入工程投資預算,制訂實施規劃,落實責任主體,力爭三年內實現通道林蔭化目標。圍繞統籌城鄉發展加速推進新農村林業“五化”建設。在農村大力實施山地森林化、通道林蔭化、農田林網化、社區園林化和庭院花果化的林業“五化”工程。將林業“五化”納入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積極開展創“綠色小康鄉鎮”、“綠色小康村”和“綠色小康戶”活動,努力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力爭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和推進村的森林覆蓋率達50%以上。圍繞全縣支柱產業加速推進林業產業發展。文化旅游、林業等部門充分利用和培育森林旅游資源,大力發展森林旅游業。加大對白帝城、天坑地縫、天鵝湖、長龍山等景區林業投入,明確投資、管護、使用和收益主體,實現責權利相統一。重點扶持一批林業龍頭企業,加快推進奉節臍橙、油橄欖、紅豆杉、速豐林和花卉苗木等基地建設,努力開發干果、中藥材精加工項目,組建珍稀植物園,盤活三岔河森林公園及良種苗木繁育中心資產。充分利用森林資源,發展林下種養業,開發林產品,努力提高林業經濟效益。
狠抓九項保障
落實領導責任。各鄉鎮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必須將林業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認真履行職責,密切協作配合,做到認識到位、責任到位、工作到位。組織人事部門要把各級各有關部門林業工作和責任體系落實情況作為干部政績考核、選拔任用和兌現獎懲的重要依據;紀檢監察機關要建立林業建設責任追究制度,對行政不作為和亂作為的,將嚴格追究有關領導和干部的責任。健全管理體制。按照林業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進一步健全林業管理和技術服務體系,加強森林公安機關和鄉鎮林業站建設,對鄉鎮林業站已歸并到農業服務中心的,統一增掛鄉鎮林業站吊牌,鄉鎮林業工作人員調動和林業站站長的任免應征得縣級林業主管部門的同意。進一步規范林業用工制度,不斷完善管理辦法,明確護林人員承包關系。加強國有林場建設,切實解決職工的工資和社會保險,逐步提高職工待遇,充分發揮國有林場在生態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加大資金投入。打捆各種林業項目資金,集中投入林業重點工程。縣級能支配的林政規費收入、育林基金及其罰沒收入全額用于林業建設。2008年財政預算安排200萬元、育林基金返還200萬元、遼寧對口支援資金安排100萬元專項用于城周綠化。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三峽庫區產業發展基金用于城周綠化和林業重點工程建設。
創新經營機制。全力推進林權改革,實施森林分類經營,盤活現有森林資源,采用有償轉讓林權、依法開發森林和林地礦產資源等方式,發展林業循環經濟,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鼓勵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的合理流轉,森林、林木所有者可以將其擁有的森林資源經資產評估機構評估后作價抵押、入股、轉讓或出讓。支持廣大林農、企業和社會各界投資興林,拓寬社會閑散資金投入林業建設的渠道,使商品林建設成為具有比較優勢的投資領域。積極爭取金融機構支持林業產業發展,不斷加大林業招商引資力度,開拓林業投入新渠道。堅持“誰投資、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進一步明確林業投資、管理、責任和受益主體。各類景區業主既是森林管護的責任主體又是促進發展的投資主體,景區主管部門要認真搞好監管。
實施強力推進。采取由業主向銀行融資造林、由施工單位帶資造林、社會捐資造林等多種方式融資,緩解造林投資壓力。各鄉鎮、各部門以行業特色和縣內的特色景點為主題,在城周培植各類花草樹木,塑造形式多樣、蘊含詩城文化特色的藝術景觀,廣泛開展社會造林。推行“大窩大樹、足肥足水、客土栽植”的造林綠化技術,創新“專業化施工、公司化管護”的成果保護機制,對城周坡耕地全面實施退耕還林,對城周宜林荒山實行高標準造林,對城周林分質量不高的實施全面改造,提升造林綠化質量。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由林權權利人委托公司集中承包管護,未經法定程序不得改變林權關系,保護林權權利人的合法利益。
改革履行方式。依照屬地管理原則,建立適齡公民義務植樹登記和考核制度,鼓勵適齡公民直接參加義務植樹勞動,也可以交納義務植樹綠化費的形式履行植樹義務。各級各部門和企事業單位領導干部帶頭植大樹、植好樹,營造特色林、行業林、紀念林。提倡行政企事業單位職工義務植樹任務實行以金代勞,由縣綠委辦組織專業隊施工,保證造林實效,克服年年造林不見林的現象。
規范木材市場。為保護現有森林資源,維護庫區生態安全,按照森林法規和行政許可規定,嚴格控制木材經營加工戶數量,實行有計劃的加工經營,可以依法轉讓加工經營權,鼓勵引進外地用材林來滿足本縣生產生活需求。物價部門要依法核定本地木材收購最低保護價和外地用材林收購指導價,以維護林農、經營者和消費者利益。
嚴格資源管理。認真執行林政法律法規,堅持林木采伐限額制度,加強林權管理,堅決制止林地流失。制定森林資源使用補償和損毀賠償辦法。加大林政執法力度,森林公安機關要與地方公安機關建立協作聯動機制,嚴厲打擊亂砍濫伐林木、亂征濫占林地等違法犯罪行為。加強重點林業工程質量、資金使用、效益監測檢查和林政執法監察工作。加強封山護林,健全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管護機制。落實森林防火責任制,完善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和綜合防治體系。加強林政執法人員培訓和教育,全面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強化目標考核。把林業建設納入年度綜合目標考核,各鄉鎮黨委、政府和縣級相關部門的主要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為直接責任人。嚴格落實任期目標責任制,黨政領導干部離任時,要對其任職所在行政區域內森林資源消長情況進行評估,凡在任期內轄區森林資源過量消耗以及出現超限采伐等重大問題的,一律不得提拔重用,同時嚴格依法追究相應責任,對在林業建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縣委、縣政府將給予表彰和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