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增快林業產業化建設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突出地域優勢,調整產業結構。貫徹國家林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建立比較完備的林業生態體系和比較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一是可以加速農村經濟發展和山區、沙區群眾致富奔小康步伐。二是可以緩解我省人口多,耕地少的矛盾。三是可以促進重點發展關中,“加快發展陜南陜北”經濟戰略的落實。為大力發展林業產業,我廳組織在全省認真開展林業產業建設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于-//-年編制了《關于加快林業產業化建設的意見》,明確了林業產業發展的目標和任務。在培育發展林業產業實施工作中,嚴格按照全省林業規劃布局,因地制宜,立足資源、地理區位、人才優勢,堅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發展路子,大力培育優勢產業,特色產業,揚長避短。將全省劃分為1個不同類型的產業區域,即:秦巴山區、白玉山區、黃河沿岸土石山區、渭北黃土高原區和長城沿線風沙區,實行分類指導。除森林生態旅游產業外,重點培育和發展九大林業支柱產業:一是發展以集約經營的速生豐產林和短周期、定向培育的工業原料林為主的森林培育產業,重點建設省屬五大林業局、安康市、寶雞市、漢中市和商洛市商品林基地。二是依托森林資源,培育發展以“紙漿、三板”木制品及家具等為主木材加工業。三是鞏固和提高現有的經濟林基地,穩定規模,提高質量,搞好種苗產業,扶持發展花卉盆景產業。四是發展以板栗、核桃、仁用杏、紅棗等為主的干雜果業,重點建設商洛核桃、板栗基地,白玉山區仁用杏;黃河沿岸紅棗基地以及倉儲、加工業。五是發展森林綠色食品業。重點建設韓城、鳳縣花椒基地;安康、漢中、商洛茶葉基地;佛坪食用菌基地;安康的魔芋基地。六是發展以油桐、生漆、栓皮等為主的林化產業。七是發展杜仲、銀杏、天麻等藥材產業,發展秦巴山區的蠶桑業。八是大力發展特色養殖業。九是扶持搞好現有林業機械制造業。截止-//1年底,全省各類經濟林(不含水果)總面積達到--0023萬畝,已經逐步形成了陜北以紅棗、仁用杏,渭北蘋果、花椒、柿子等,關中渭河流域以獼猴桃、梨以及小雜果等,陜南以核桃、板栗、生漆、油桐、桑、茶和杜仲等各具特色和質量優勢的經濟林生產基地。在優化區域布局的同時,大力發展養殖業,目前全省已建立野生動物養殖場-34家,批建野生動物狩獵場43家,養殖種類超過-/種,養殖數量超過4//萬頭(只、條),有效地帶動了區域相關產業的發展。
二、依托森林資源,發展生態旅游。截止目前,我省共批建森林公園05處,森林風景資源保護總面積達-020萬公頃。森林公園按級別分,國家級-3處,省級61處;按自然區域分,黃土高原丘陵區-3處(其中風沙區-處),秦嶺林區37處,巴山林區8處;按兩大流域分,黃河流域63處,長江流域-1處。據統計,“十五”期間,我省新建森林公園45處,晉升國家級森林公園46處,增加森林風景資源保護面積520萬公頃,共完成投資02/3億元。森林公園共計接待游客4683274萬人次,直接收入62-7億元,較“九五”增加了7-259和-//9。目前,森林公園擁有接待床位5041張,餐位8568個,營運車船---輛(只),旅游從業人員30//人,其中導游364人。
三、增強市場意識,創新經營機制。按照林業“兩大體系”建設和市場經濟發展要求,我們緊密結合實際,積極探索和創新林業產業建設新機制,推行林業分類經營,堅持“嚴管林、質為先”的原則,對生態公益林實行生態效益補償制度,充分發揮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對商品林及其他生產要素,實行商品化,按市場經濟規則進行管理和交換,走產業化道路,有效地提高了經濟效益。主要做法:一是體制促動。穩定所有權、搞活經營權,優化國有,放活私有,徹底打破所有制界限,大力發展非公有制林業。在全省各地普遍推行的穩定所有權、租賃、拍賣使用權或實行“大戶”承包經營的做法,較好地解決了有荒山者無力開發,而有開發能力者又無荒山經營的矛盾,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二是典型帶動。在長期造林綠化中,我省涌現出了一大批先進集體和個人,如治沙勞模牛玉琴、治沙英雄石光銀等,創辦農民治沙公司,采用公司加農戶的形式,聯合農民大規模承包治沙、綜合開發、多業并舉,以治理促發展,以開發保治理,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治沙模式,為沙區農民增收,生態環境改善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闖出了一條新路子。三是市場帶動。省、市、縣各級政府和林業部門制訂出臺了許多優惠政策,如精減行政審批程序,制定“鼓勵外商投資營造林辦法”和“關于加快林業產業化建設意見”,降低林業稅費標準,清理亂收費、減輕林農負擔等。在強化內部管理方面,剝離重組資產,改革和完善林產企業內部的財、權、物監管機制,建立了多元化的分配機制,使企業內部管理體制逐漸從傳統、粗放的管理方式向標準化、規范化、制度化管理方式轉變。據調查,目前全省非公有制林業經濟主體投資造林的人數達!"萬余人,投資額達#$%#億元;從事一、二、三產業的非公有制林業企業%&#’家,注冊資金($)"億元,從業人員’$#’萬余人,年創產值#$&*億元。從非公有制林業產業結構上看,種植業經營規模達到&’($+"萬畝。林產品加工業經營規模’’!$+%萬,%。縣及縣以下林產工業企業絕大多數已轉制為非公有制企業。在森林旅游、花卉苗木等產業中,非公有制經濟點也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
四、健全組織機構、強化督查措施。一是成立了組織機構,實行目標管理,推選項目法人責任制和投資期產量、質量、數量“五包干責任制”。在此基礎上,于*++*年)月,在全省林業系統開展了林業產業化建設競賽活動。二是開展調研,編制林業產業發展規劃,使林業產業發展逐步建立在科學有序的基礎上;三是建立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四是改革產權制度,遵循所有權、經營權分離,長期穩定,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原則;五是調整現行的稅費政策,降低林業“兩金”征收標準。通過這些措施的廣泛宣傳和推行,加快了全省林業產業化建設,增強了林業發展活力。五、加快林業產業化建設的幾點建議:’、林業產業周期長,見效慢,從事林業產業重點項目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政府財政予以大力扶持。*、我省經濟欠發達,多數林農擁有的自有資金非常有限,建議國家和省加大對林業產業化建設資金的投入力度。%、為加強政府宏觀組織管理,引導林業產業走“經濟與社會”、“個人與國家”雙贏的發展道路,建議盡快建立林業產業職能行政管理機構,理順上下貫通的林業產業協調管理組織體系,充分發揮政府在建立比較完備的森林生態體系和比較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進程中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