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商業生態系統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JamesF.Moore在《競爭的衰亡》一書中提到,GregoryBateson一生致力于復雜系統工作的研究,對其在商業生態系統方面的思考影響巨大。Biggiero和WysockiJr.等提出復雜巨系統的理論提供了另一個視角來思考組織的管理。如果組成系統的成分數量龐大且種類眾多,這些成分之間的關系也錯綜復雜,還形成多種層次結構,那么我們稱這類系統為復雜巨系統。自然生態系統是復雜巨系統,社會系統也是復雜巨系統。相對于自然生態系統,社會系統由于人的意識作用更復雜。商業生態系統是社會系統,因此,商業生態系統也是一個復雜巨系統。nGeneraInsight智庫董事會主席、著名新經濟學家TapscottDon在《Macrowikinomics:RebootingBusinessandtheWorld》一書中提到,企業在經營發展過程中,與消費者一起組成共同體,對公司的決策經營非常有好處。自組織理論是20世紀60年展起來的一種系統理論,主要包括耗散結構理論、協同論、突變論、超循環理論等,吳建材利用自組織理論研究商業生態系統進化機制,認為只要條件滿足,商業生態系統也可以以超循環的方式實現自組織進化。Backers認為復雜系統理論的研究成果對分析企業與競爭者、供應商和消費者之間的復雜關系非常有效。
2商業生態系統的研究方向
綜上所述,所謂的商業生態系統,其實就是一個基于自然生態系統思想精心創建起來的企業網絡組織。和自然生態系統一樣的是,商業生態系統也是復雜巨系統,在條件滿足的時候,同樣能實現自組織的進化。與自然生態系統不同的是,參與系統的成員是被精心選擇發展的;與普通企業網絡組織不同的是,它具備生態系統的特點,通過企業生態位的分離,創造協同進化的條件。同時,它又符合復雜巨系統的特征。根據對國內外學者研究的成果看,目前針對商業生態系統的研究可以分為兩個方向,即自然生態系統的方向和復雜系統研究的方向。
2.1引用自然生態系統知識方向從這個方向開展研究的學者認為商業世界中的企業組織就像自然生態系統中的生物一樣,企業與企業之間既存在著競爭,也有合作的關系,它們之間在競合過程中形成了類似于自然界中食物網的價值網絡。每個企業是這個價值網絡中的一個成員(結點),承擔了這個價值網絡中的一個功能,比如蘋果移動生態系統中的富士康科技公司,其主要功能就是為蘋果公司生產iphone手機,一旦富士康科技公司的生產出現大面積的問題,將嚴重影響蘋果公司iphone手機品牌的聲譽。因此,商業生態系統關鍵企業(結點)的缺失將對商業生態系統的穩定和發展造成重大的破壞。從自然生態系統方向開展研究的學者,特別重視對生物學和生態學中關鍵知識的延伸理解和使用。比如在商業生態系統的創建形成方面,JamesF.Moore認為,如同自然生態系統的形成主要是“集合定律”的作用一樣,商業生態系統的形成同樣適用這個規律;EricSchmid相信“企業組織與自然界的生物體一樣具有DNA”,這種組織DNA(即企業文化、企業行為和企業精神等方面)主要來自于組織最初的創立者或組織強有力的領導者;DanielZ.Sui研究發現,自然界中,生物間的競爭導致其生態位的分離,并最終形成自然界中生物的多樣性現象,也才有了今天我們見到的如此繽紛絢麗的世界。商業世界也有相似的情況,同一條食街的酒家選擇了“回避性定位”的策略,減少了彼此間的競爭,而且群集效應為他們帶來了更多的消費者,實現了“協同進化”。
2.2復雜系統研究方向從復雜系統方向開展研究的學者認為,基于線性思維的理論并不適用于現實的商業世界,現實的商業世界運行錯綜復雜,不可預測。李志堅等認為商業生態系統是一個典型的復雜適應系統,具有適應性、協同進化、自組織、涌現、反饋和有意識選擇的復雜適應性特征;劉健輝認為商業生態系統通過自我組織、突發性和協同進化而得到發展,并以此獲得適應性。吳建材運用基于耗散結構理論、協同學理論和超循環理論分析了商業生態系統的演化發展及其動力問題,指出商業生態系統的演化發展的方式是協同進化,具體來說,是通過內部各子系統的競爭實現協同,形成系統發展的序參量,并支配著商業生態系統的進化發展。Biggiero和Lucio強調自組織過程在創建商業生態系統的重要性。
2.3存在的問題商業生態系統是一種嶄新的研究領域,在體系上還沒有完善,需要更多的學者和專家來補充和發展,任何一個有益的方向都是值得探索的。總的來說,自然生態系統方向的研究更注重商業生態系統在實踐上的運用,尤其是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等生態學理論早已深入人心,故這個方向的研究更容易讓人理解。不過,該方向的研究未能很深入到商業生態系統的基礎問題。復雜系統研究方向則不同,它從系統演化發展的角度,引入包括序參量、熵等概念,深入理解商業生態系統的自組織進化的條件、動力和方式,有助于整體把握商業生態系統的本質和內在機制。隨著信息通信技術(尤其是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企業組織將擺脫空間和時間的限制,迎來企業組織結構的大變革時代,管理和任務可以通過網絡通信技術進行集成,自組織管理模式將會是未來組織管理的一個研究方向。
3商業生態系統的主要研究領域
對國內外學者的研究進行歸納總結,我們發現,目前商業生態系統的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3.1基于商業生態系統視角研究企業的競爭戰略像美國蘋果公司一樣,組建以自己為中心的商業生態系統是所有渴望成功的企業夢寐以求的追求。因此,研究商業生態的開拓、領導和創新就成了學術界和企業界研究的熱點。JamesF.Moore在《競爭的衰亡》一書中寫道,商業生態系統的演化發展經歷四個階段,依次是生態系統的開拓、生態系統的擴展、對生態系統的領導和自我更新或死亡。關鍵企業必須做到能開發比現有系統更有效的、新的首尾相接的價值創造系統、吸引更多的參與者并保持系統成員的多樣性、處理各種內外部沖突、持續地為系統注入新的思想和創造新的機會等。
3.2商業生態系統的演化機制和評價體系吳建材提出商業生態系統的本質是協同進化,其演化機制是系統內成員通過功能耦合實現自組織進化,競爭和協同在進化過程中扮演著動力的關鍵作用。杜國柱、王娜、李愛玉等構建了自然生態系統的健康模型,并提出了商業生態系統的健壯性評價體系,認為所謂商業生態系統健康是指能高效將原材料轉變為有生命的有機體,面對環境的干擾與沖擊,能持久地生存下去,并隨著時間的推移能創造出新的有價值的功能。
3.3基于商業生態系統理論視角研究地區經濟和產業集群黃昕和潘軍從商業生態系統物種多樣性和關鍵物種等角度,提出我國汽車工業缺少成熟和有力的關鍵企業的觀點,而且汽車工作處于長期封閉和孤立的狀態,導致了汽車企業競爭力不強、配套不完善、產業鏈斷裂等一系列問題;吳建材基于商業生態系統理論視角研究廣州服裝專業批發市場,提出專業批發市場已進入協同進化的時代,應從商業生態系統角度構建專業市場的核心競爭力。HaraldMahrer和RomanBrandtweiner運用商業生態系統理論分析奧地利國家電子商務產業現狀,認為奧地利電子商務發展正處于商業生態系統的第二階段。
3.4商業生態系統理論在多領域中的應用胡崗嵐等從商業生態系統理論的視角研究我國電子商務產業的集群化現象,并給出了電子商務生態系統的定義,同時認為我國電子商務生態系統的演化發展過程包括開拓、擴展、協調、進化等四個階段。張蓓運用商業生態系統理論研究我國零售業,提出建立健康零售業商業生態系統的思路,建議走協同進化的道路,建立共贏的商業社會。郭哲從商業生態系統理論的角度,提出構建無線城市的商業生態系統模型,并給出了三種發展戰略,即網絡核心型戰略、支配主宰性戰略和縫隙型戰略。
4結語
有關商業生態系統的研究,開始呈現井噴的趨勢,尤其是在蘋果等公司成功構建了商業生態系統并以此獲得巨大競爭力之后。國內外的學者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的方法,取得了不少有益的成果,比如DannyHillis利用計算機仿真系統模擬寄主和寄生蟲的競爭和進化過程,根據模擬結果,提出企業應努力構建核心競爭力,同時要有良好的適應性,防止環境突然改變使企業陷入經營困境。國內學者利用商業生態系統的理論研究企業名牌的發展策略。本文通過對商業生態系統的研究進行梳理,展示商業生態系統的研究現狀和問題,是進一步深入研究商業生態系統的基礎。
作者:吳建材單位: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