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發展型集體經濟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發展股份合作型經濟
近年來如皋農村“三大合作”快速發展,累計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946家,合作聯社24家、農地股份合作社305個、農村社區股份合作社23個,有效地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搬經鎮土山村、丁堰鎮劉海村等村通過建立果蔬專業合作社,不斷加強合作社內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運營效益,在確保農戶保底收益的基礎上,每年增加集體收入20多萬元。經濟技術開發區(城北街道)志勇村搶抓揚啟高速等重點工程經過該村的機會,吸引本村能人范存建投資數千萬元,盤活取土坑水面100多畝,成立了“南通市黑沙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合作社以養殖烏漁為主,年銷售近一個億,利潤達2000萬元,村集體年收入80多萬元。
二、發展資源開發型經濟
通過開發集體有效資源,走集體、農民互利之路。據統計,全市332個村,共盤活經營性資產4700多萬元,盤活村組集體土地27023.5畝,水面27852.7畝,新增集體收入1100多萬元,為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吳窯鎮立新社區將集體擁有的國有河堤岸邊資源對外發包,年收入10多萬元。東陳鎮萬富社區利用建造高速公路在社區留下600多畝廢塘,引進嘉定客商與本村能人合股建設淡水白鯧養殖場,增加村營收入近20萬元。經濟技術開發區(城北街道)花園橋社區發展多個農業項目累計流轉土地3379畝,達到總面積的81%,其中屬于社區集體所有的路、渠、溝、塘等公共面積241畝,每年村集體可獲收入24.1萬元。
三、發展資產經營型經濟
充分利用土地集體所有、集體統一規劃的優勢,通過盤活閑置場地、集體閑置貨幣資金,找準市場需求點,開展資產經營,實現資產增值。如城街道城南社區充分發揮資源區位優勢,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物業經濟,使資金向資產轉化,資產再產生收益,從而確保資金、資產的保值、增值。利用集體積累4238萬元購置經營性資產10905平方米,年租金收入達183.9萬元,實現了組組有資產、年年有收益、戶戶有分配、人人有享受的目標。磨頭鎮磨頭社區以186萬元的價格整體購買占地12畝的金磨綜合市場產權,由居委會統一管理經營,村級集體年實現收入70多萬元。
四、發展物業帶動型經濟
通過推進農民集中居住,強化村級物業管理,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搬經鎮湖劉社區大力推進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現已形成入住300多戶的農民集中居住區,通過小區物業管理及房屋出租每年可增加村集體收入20多萬元。搬經鎮中心社區在農民集中居住推進過程中,社區統一對外發包代建,將小區的服務配套用房對外發包,既保證項目的整體推進,又為集體增加收入50多萬元。
五、發展服務創收型經濟
走服務創收的路子,帶動集體增收。東陳鎮尚書村通過對村轄范圍內的工商企業、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主動服務,幫助化解排水、與農戶界址糾紛、土地價格爭議、勞資等各類矛盾,企業每年主動給付5萬多元的服務收入。九華鎮九華社區為轄區內各類專業合作社開展服務,有序開展土地流轉發展高效農業、特色旅游業,村集體每年獲得服務收入2.5萬元。白蒲鎮月旦社區充分利用交通便利的條件,借助鎮政府加大園區投入的有利條件,對引進的優秀民營企業加強服務,每年可從企業獲得服務收入5萬多元。盡管如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然而收入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村級債務有待進一步化解,發展能力有待進一步增強,瓶頸制約有待進一步突破。加快村級經濟發展,還需要理清村級經濟發展思路,堅持因地制宜與以人為本“兩手抓”;創新村級經濟發展模式,堅持借助外力與啟動內力“兩手抓”;強化村級財務管理,堅持增加收入與節約開支“兩手抓”;夯實村級發展基礎,堅持發展經濟與化解債務“兩手抓”;加強村級班子建設,堅持政治領導核心與經濟領導核心“兩手抓”。
作者:王志斌鄒科才朱亞麗單位:江蘇省如皋市委農村工作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