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有機農業對綠色食品生產人才培養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南充有機農業的快速發展,相應地也會增加對食品相關專業人才的需求。針對南充有機農業對于人才的數量需求和能力要求,探索綠色食品生產與檢驗專業的人才培養方式進而促進南充有機農業的發展,措施包含以下四點:制定切實的人才培養方案,搭建完善的課程體系;研究學情,改善教學方法;崗位指引,理實一體;完善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素質。
【關鍵詞】南充;有機農業;綠色食品;生產與檢驗;人才培養
南充市地處川東北,素有“果城”之稱,現代農業發展迅速,其農業生產總值約占全市總GDP的40%,是典型的農業大市。隨著南充有機農業的快速發展,對食品相關專業人才的需求是迫切的、長期的、穩定的。這種需求除了體現在數量上,更體現在對人才的專業素質的要求上。為貫徹落實教育部的《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為推動南充建立成渝第二城的目標,服務于南充地方經濟文化發展,新開設了綠色食品生產與檢驗專業,著重培養具備綠色食品生產和綠色產品檢測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具有規范的操作,對標準有更深刻的理解的高素質專業型人才。本文將對南充的有機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綠色食品生產與檢驗專業人才培養的影響進行分析,探索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方式,為促進專業的發展以及南充的有機農業發展提供參考。
1南充有機農業的發展現狀
1.1南充有機種植、養殖業的發展現狀
南充的有機種植及養殖業發展較早,也具備發展的基礎和優勢,現已有一大批現代有機農業示范基地,如高坪東觀設施蔬菜基地、西充的義清觀糧油基地、龍興蔬菜基地及養殖園區、閬中雙龍萬畝晚熟柑橘基地等。2017年,南充市新增年產值過億的農業龍頭企業15家,總量達到61家;到2020年全市億元龍頭企業總量將達到100家以上。南充大力推廣種養循環、林下經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現代循環農業發展模式,鼓勵支持新興經營主體申報認證有機農產品基地和產品,246個產品、27.8萬畝基地通過有機認證(含轉換),規模位居西部前列。南充也在積極發展智慧有機農業,如南充市殿子山村智慧農業示范區。目前,全市已建成智慧有機農業研發中心、科技孵化中心等研發平臺20個,自動施肥機、在線監測設施和土壤傳感器等設備24小時自動監測大棚的溫度、空氣、水質、風向以及土壤pH值等數據,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對大棚內環境條件的智能控制,從而創造出適合農作物生長的環境,確保有機蔬菜品質。南充所屬的八大區縣列入“全國生豬戰略保障基地縣”,以“果蔬(柑橘)-畜禽(生豬)”模式為主導,大力推行生態循環、種養結合,發展桑蠶業特色有機生態產業,有5個蠶桑基地縣區[1-4]。
1.2南充有機加工業的發展現狀
南充大力發展有機農產品加工產業,是四川省農副產品生產和深加工的基地。南充的有機農產品生產和加工行業,主要分布在主城三區和西充縣,其中西充縣的最為典型。西充縣在圍繞建設南充“現代農業千億產業集群”核心基地,大力發展以有機農業為核心的現代農業,創建了“全國有機產品認證示范縣”“亞洲有機農業技術研發中心”。西充發展可視的有機農產品加工行業,消費者親自檢測或親眼看到檢測結果,大大增加了消費者對于有機加工產品的信賴度[3]。西充縣有機食品加工業重點項目的核心縮影,川東北有機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園,占地4500畝,主要用于建設農產品精深加工區、農副產品倉儲物流區、有機農產品研發展示區,建設農產品電子商務、配送及綜合服務網絡平臺,將有機產品的市場范圍輻射至全國。西充的航粒香、廣豐、豐森等一批有機農產品生產龍頭企業已經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建立了直銷旗艦店138家,用于銷售西充的有機產品。
1.3南充有機農業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現狀
南充的有機農業發展迅速,相應的對于人才需求量也逐漸增加。正如石碧所提出的,創新也好,綠色也好,將來進一步發展的支撐是人才[4]。南充有機農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持,特別是農業相關專業的人才。近幾年來,南充為促進農業發展引進了多位農業領域的高層次人才。除了高層次人才,本人通過調研了解到南充許多農業、食品加工企業更多地也需要農業及食品相關的技術型人才。食品專業的高職畢業生需要量比較大,主要源于發展有機農業以及智慧農業,需要人才具備一定的科學知識和技術技能,能使用信息化的方式和手段來保證高品質、產量穩的有機食品。根據對現代農業及食品企業的人才需求和畢業生崗位跟蹤調查顯示,企業對專業人才需求量大,招聘人數多,但同時在崗畢業生的穩定性差,流動性較大,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1)農業企業以及食品企業地理位置相對市區較為偏僻,一般位于郊區或鄉鎮,交通不便;(2)農業招聘的崗位勞動強度偏大,食品企業的崗位工作時間稍長,有些企業設置了倒班制;(3)企業給予畢業生的待遇不高,部分畢業生缺乏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的毅力,也存在畢業生缺乏對企業和自身專業的認同感。特別是一些中小型企業培養畢業生成為熟練員工是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員工流動性大對其發展是不利的。因此,很多農業、食品企業在招聘人才時,除了要求求職者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外,還需要求職者具有團隊協作、吃苦耐勞、開拓創新的精神,愿與企業共同成長。
2綠色食品生產與檢驗專業人才培養
綠色食品生產與檢驗專業是近年來開展的新專業,是順應于我國綠色食品以及有機食品事業的快速發展而建立起來的專業,主要培養學生學習和掌握綠色食品的生產,以及產品的檢測的相關知識和技能。綠色食品生產和產品檢測是發展綠色食品的核心內容,保證綠色食品優質、營養、安全、無污染的關鍵。因此,綠色食品生產與檢驗專業的人才培養對綠色食品以及有機農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在教育部的《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指導下,本文結合南充大力發展現代有機農業的背景下,堅持產教結合、校企合作作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基本原則,探索適合綠色食品生產與檢驗專業的人才培養方式,為更好地促進南充現代有機農業的發展提供一定的指導。
2.1制定切實的人才培養方案,搭建完善的課程體系
綠色食品生產與檢驗專業是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必要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掌握綠色食品的基本理論、知識、技能,具有綠色食品產品的生產與加工能力、檢驗與分析能力、質量管理與評價能力,能在綠色食品行業的企事業單位從事相關的生產、加工、質檢、技術開發等工作,具有較強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實際能力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根據培養目標,基于學生主要服務崗位的工作內容,結合職業能力要求,食品專業的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企業雙師型教師等組織制定所開設課程的類別及課程標準,考核方式及職業(從業技術等級)資格證書培訓、畢業論文(設計)等,搭建完整的課程體系,讓綠色食品專業的學生能切實學有所得,且能用于實際工作崗位[5,6]。
2.2研究學情,改善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采取講授的教學方式較為普遍,學生學習效率較低,教學效果不理想。現今處于信息化時代,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不符合時展的,因此很多人提出并實施關于教學改革的一系列措施,取得了相應的成果。因人制宜的教學設計,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前提也需要研究學情,整體全面的把握學生的特點和學習情況。通過與綠色食品生產與檢驗專業的學生談話,設置問卷調查了解到絕大部分學生基礎薄弱,部分學生對本專業認識不清楚,對綠色食品生產與加工、檢驗與分析、質量管理與評價等能力缺乏,對于就業的意向模糊等。因此,教師需要在了解學生的學情后,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采用多種教學手段,翻轉課堂,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加強實踐課程的學習力度。對于實踐項目,教師鼓勵學生主動思考、獨立操作、勤加練習,培養吃苦耐勞、扎實肯干的意識,堅持不懈的毅力以及開拓創新的思維,提高學習效果和動手技能以適應今后的崗位需求。
2.3崗位指引,理實一體
職業院校對于人才的培養立足于服務國家和地方的經濟發展,本著“能力為本位,就業為導向”的專業建設理念,根據企業提供就業崗位需求的變化來設置人才培養方案,調整教學內容,不斷優化專業內涵,在課程設置方面,兼顧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不能偏頗,使學生能達到免培訓和零距離適應就業崗位,從而提高綠色食品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職業院校的學生需要著重培養其職業能力,相比于理論課程,學生對于實踐動手的項目興趣更濃[7,8]。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加強實踐課程的基礎設施建設,可以建立有機產品生產及加工基地,加大學生校內實踐的機會。南充有機農業的發展迅速,現代農業企業、食品企業數量龐大,加強學校和企業的合作,加大該專業的學生在校外實習的機會,將“校企合作,工學合一”的辦學方針落到實處。
2.4完善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素質
人才培養離不開教師,師資隊伍的素質高低也直接影響著學生技術技能的培養,影響著就業以及經濟的發展等。職業院校完善師資隊伍建設,引進一些優秀的具有豐富經驗的企業工程師為兼職教師,并且要真真切切發揮作用,實實在在帶領學生進行與企業接軌的實踐操作。職業院校也需大力培養年輕教師,制定符合專業發展的成長計劃,快速將其培養成專業的骨干教師,抓好能轉化為生產力的科學研究力度。在教師隊伍中,實施好激勵制度,發揮好名師、優師的標榜作用,提升教師的整體素質。
3總結
隨著人們更加注重食品的品質安全,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和認可,其市場也將越來越廣闊。因此,南充的有機農業發展會越來越有前景,從而對綠色食品專業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大的。針對南充有機農業對于人才的數量需求和能力要求,探索綠色食品生產與檢驗專業的人才培養方式至關重要,可以從以下四點著手:(1)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制定切實的人才培養方案,搭建完善的課程體系;(2)任課教師需要研究清楚學情,改善教學方法,采用多種信息化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教學效果;(3)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需要通過崗位指引,理實一體,增加動手實踐和實習課時的比例;(4)完善師資隊伍建設,注重教師的培養,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南充的有機農業發展會為綠色食品生產與檢驗專業的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以及就業崗位,探究綠色食品生產與檢驗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技能嫻熟、更具競爭力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對南充的有機農業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易立權,柴梓嫣.推動南充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高質量發展[N].南充日報.2019-1-6(A1).
[2]李峰元,羅軍,杜佳蔚,等.南充市實施現代農業“三百示范工程”的戰略措施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8(21).
[3]汪亞雄.南充模式的生態農業及其發展路徑和推進策略[J].區域經濟評論,2013,24(3):52-58.
[4]石碧.創新講綠色人才做支撐[J].科技創新與品牌,2018(4):8-13.
[5]張鑫燕,王東明,陳茂銓.綠色食品生產與檢驗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與實踐——以麗水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麗水學院學報,2011(5):112-115.
[6]曲彤旭,趙鑫,姚微,等.高職綠色食品生產與經營專業學徒制培養模式研究[J].商情,2015(10):173.
[7]楊冬梅,任國平,張學兵,等.基于“崗位引導,學做合一”的人才培養模式探索——杭州萬向職業技術學院綠色食品生產與檢驗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科技視界,2014(9):17-18。
[8]王迪,姜旭德.綠色食品生產與檢驗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與實踐[J].現代食品,2018(12):47-49.
作者:熊榮園 羅通彪 冉茂中 尚英 康林芝 單位:南充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