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農業高質量發展現狀、約束及政策取向范文

農業高質量發展現狀、約束及政策取向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高質量發展現狀、約束及政策取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農業高質量發展現狀、約束及政策取向

摘要:安徽省農業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加快推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選擇,是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客觀要求,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經之路。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已成為當前鄉村振興的核心命題,財政支持是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本文通過精準識別安徽省農業高質量發展中出現的財政問題,厘清農業高質量發展中的財政約束,提出財政支持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路徑,推動安徽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關鍵詞: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農業

一、引言

“三農”問題是關系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圍繞著農村經濟發展,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以期助推我國農業發展現代化進程。目前,我國農業經濟順應國家發展趨勢,逐步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成為鄉村振興的核心命題。2018年,我國中央農村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宏觀導向,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走質量興農之路,并按照高質量發展邏輯,堅持質量興農,以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安徽省作為農業大省,積極響應國家政策,采取各種措施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作為農業經濟發展的制度供給與政策主體,財政支持是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也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基本保障。近年來,安徽省在落實中央有關“三農”的決策部署基礎上,通過加大財政支農力度,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資金保障??傮w上,安徽省財政農業支出水平持續提升,僅地方財政農林水事務支出,就從2010年292.52億元提高到2017年681.91億元,增加了1.33倍;出臺財政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進一步提升了全省農業機械化水平;加大財政扶貧力度,支持農業生產,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同時,大力扶持省內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開展“特色產業+金融+科技”試點,充分發揮財政政策的引導作用,引導社會資本、科技力量進入農業特色產業。一系列政策的實施促進了安徽省農業經濟的發展,推進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鄉村振興的目標是實現產業興旺,農民增收,只有農業高質量的發展,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農產業效益,最終實現產業興旺,增加農民收益的目的。財政支持作為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重要支柱,承擔著保障鄉村振興戰略順利實施的重要使命。正是基于這樣的考量,本文以鄉村振興為研究視角,識別在此背景下安徽省應如何投入、使用財政資金,確保財政政策在農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發揮作用,破除財政制度約束,探索安徽省財政興農的保障制度。

二、安徽省財政支持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基本情況

農業高質量發展與財政支持密切相關,財政支持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是政府通過政策支持農業發展的具體表現,其主要目的在于實現資源“引流”入農,提高農業技術水平和資金使用效率,推動農業科學、合理的高質量發展。

(一)財政支持農業高質量發展規?,F狀1.財政農業支出規模持續攀升從表1可以看出安徽省政府對農業問題的重視度不斷提高,財政對農業支出總量逐年增長。2008-2017年間安徽省財政支出和農林水事務支出增速波動幅度較大,增長速度總體呈下降趨勢。增速的起伏變化反映出安徽省財政支農規模的增長速度是極不穩定的,建立并完善長效穩定的財政投入機制尤為重要。近年來,安徽省農業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財政農業支出絕對規模擴大,增長速度穩中有進,支出穩定性增強,波動性較小。2.財政支出相對規模漸進穩定2008-2017年,安徽省財政農林水事務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總體呈上升趨勢,2009年相比于2008年,農林水事務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有了較大提升,這說明2009年安徽省政府加大了對農業的扶持力度,2012-2017年農林水事務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呈緩慢增長趨勢,基本維持在11%左右,支出相對規模逐漸穩定。

(二)財政支持農業高質量發展結構分析財政對各地級市的支出規模影響著各地農業高質量發展,通過比較分析安徽省各地級市農業財政支出情況,有利于了解財政農業支出結構的合理性。1.各市總財政農林水事務支出情況首先,通過比較2017年安徽省各地級市財政農林水事務支出總量可以得出,各地級市財政支出總量差異較大,支出規模不均衡。其中阜陽市支出總額最高,為76.70億元,六安市、合肥市、滁州市、安慶市,這些城市財政農林水事務支出均達到了50億元以上?;幢笔小ⅠR鞍山市、池州市、銅陵市四個城市財政農林水事務支出偏低,支出總額在20億元以下,銅陵市支出總額最低,僅為12.35億元。其次,分析安徽省16個地級市財政農林水事務支出占財政總支出比重,占比較高的有六安市、阜陽市、黃山市、宿州市,這四個城市農林水事務支出比例在14%以上;合肥市和蕪湖市比重最低,不到6%。2.各市人均財政農林水事務支出情況由于財政農林水事務支出總量受地區產業結構、農耕面積等多方面因素影響,綜合考慮多方差異,進一步分析各市人均農林水事務支出數額,其中:各市人均農林水事務支出(元)=農林水事務支出占財政支出總額(元)/農村人口數(人)。2017年安徽省各地級市人均財政農林水事務與支出總量間存在較大差異,黃山市最高,其人均財政農林水事務支出額為2285.25元,比安徽省整體人均水平高1016.28元。人均最低的是亳州市,只有790.05元,而農林水事務支出總額最高的阜陽市,人均支出僅849.87,排名倒數第二,這也說明了阜陽市農業人口多,土地面積廣,排除自然條件差異后平均下來的農業支出遠遠低于安徽省整體人均支出水平。此外,安徽省16個地級市中,人均財政農林水事務支出額高于全省財政支出平均水平的只有4個城市,分別是合肥市、池州市、滁州市、黃山市,其余12個城市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財政支持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制度約束

財政支農是政府發展高質量農業,實現鄉村振興,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政策戰略。安徽省在大力實行財政支農政策的同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過比較發現安徽省財政政策在支持農業高質量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為解決財政支農的相關問題提供理論依據。

(一)橫向比較凸顯資金投入總量不足第一,總量上,安徽省財政農林水事務支出與全國其他省份相比,處于中等偏上水平,財政對農業發展的支持力度比較可觀。但各地區主要經濟產業不同,對農業的重視程度與財政投入總量會存在較大差異,為排除產業結構差異造成對比結果偏差,現將安徽省農業財政投入總量與農業發達地區比較。四川省是典型的農業強省,2017年財政農林水事務支出總額高達1023.13億元,比安徽省高341.22億元,與農業強省四川省比較,顯然安徽省農業財政資金投入總量偏低?,F階段安徽省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變,從農業高速發展轉為高質量發展,需要更充足的財政資金作為支撐,亦需要借鑒四川省以及其他農業發達地區更優的財政支農政策。第二,考慮到地理位置、自然條件差異對不同省份財政農業投入總量的制約,比較分析與安徽省地理位置相近且同為中部地區的省份,如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江西省都是農業大省,其中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財政農業投入量均遠遠高于安徽省。通過與其他農業大省橫向對比可以看出安徽省財政支農力度仍然不夠,財政投入總量明顯不足。

(二)財政農業支出結構不均衡財政農業支出包括農業企業和事業單位的基本建設支出、事業費、科技三項費用等,合理分配優化財政資金在各個項目中所占比例,可以提高財政資金的配置效率。安徽省財政農業支出在地區分配、項目支出方面存在失衡現象。宏觀層面上,安徽省財政農業支出呈現出顯著的地區差異,2017年安徽省各地市級農業財政支出總額相差較大,各地級市人均財政農林水事務支出也存在很大差異;微觀層面上,財政農業支出項目結構不均衡現象極為突出:第一,農業科技支出比重不均衡。人力資本和科學技術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條件,近年來,安徽省農業科技投入不斷增加,農業科技取得了一定進步。但安徽省科技研發投入強度只有1.97%,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11%,這意味著安徽省目前還處于使用或改造技術階段,整體農業科技研發投入力度不高,農業科技支出總量占財政總支出比重較低。第二,農村人力資本支出不均衡。人才是社會發展的最優資源,培養農村人才隊伍,是發展農村經濟,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最優方式。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破解人才瓶頸制約,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培養農村人力資本離不開教育,因此,安徽省政府應根據農業發展要求、立足長遠,加大財政教育扶持力度,破解安徽省鄉村振興人才瓶頸制約。長期以來,安徽省人口受教育水平偏低,尤其是大量農村人口。農村財政人力資本支出的不均衡體現為教育支出的不均衡,尤其是城鄉教育支出不均衡。農村教育和城鎮教育投入比例關系嚴重失衡,在城鄉教育資源上,總體表現為偏重城市教育,農村教育經費短缺,農村地區財政教育投入遠低于城鎮,這拉大了城鄉教育差距,造成農村義務教育發展落后,非義務教育薄弱的主要原因。農村教育的不充分不均衡導致農村人力資本開發程度偏低,鄉村振興人才缺乏,大大限制了安徽省農業高質量發展。

(三)財政支農資金“碎片化”,監管機制不完善安徽省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資金用于農業生產發展,如果能做到高效配置這部分財政資金,全面推進財政資金統籌和財政支農項目的整合,集中人力財力投入重點項目,避免資金使用“碎片化”,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和杠桿作用,提高資金供給效率,使每一分錢都用到實處,將大大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第一,管理“塊狀化”。從財政支農資金管理主體看,橫向對比發現,對支農資金進行直接分配和管理的部門較多,不僅有財政部、農業部,還有涉農專項投資部門,其中又包括科技、教育、交通等,財政資金在整個發放使用管理過程中需要經過多個部門,資金管理出現“多龍治水”局面,管理部門多而雜,分配使用過程存在嚴重的分散與交叉現象,導致資金難以發揮整體效益。由于涉農資金管理部門多,若進行簡單的算術平均,則每個部門平均可利用的資金規模很小,資金難以發揮整體效益,這也反映出安徽省涉農資金安排使用分散的現狀,影響了涉農資金的使用效率??v向比較得知,涉農資金的項目申報與發放需要經省、市、縣各級政府層層核查審批,項目申報時間長,資金批復不及時,大大降低了辦事效率。第二,財政農業職能分散化。當前,涉農資金由多個職能部門共同分配管理,各部門項目安排“小而多”、資金安排“廣而散”,既不利于管理,又難以使支農資金形成合力,發揮整體效用,部分資金甚至被用于管理經費支出,導致了資金的浪費;還有部分項目由多部門共同管理,但部門間管理標準不統一,往往一個項目能多方面、多渠道獲取資金,由于財政涉農資金和項目安排大部分由上級有關部門管理,各有關部門在資金分配上缺乏必要的協調溝通,于是產生了同一個項目向多個部門申報,多個部門批復同一個項目等不正常現象,造成了基層在資金分配和項目管理上的困難,也導致了財政資金的浪費。

四、安徽省財政支持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取向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其天然的弱質性和外部性決定了政府財政支持是農業發展的主體。完善財政支農政策,是保證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條件。

(一)提高財政資金投入總量近年來,安徽省農業財政支出絕對規模不斷擴大,但與同類型農業大省以及其他農業強省相比,財政支出絕對規模仍然偏低,相對規模不足。安徽省應借鑒其他農業發達地區的財政支農政策,進一步加大財政農業投入,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擴大農業資金來源,吸引社會資金投入農業發展,同時結合安徽省經濟狀況,建立長效穩定的財政投入機制,確保財政資金持續穩步增長,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穩定的資金支持。

(二)優化財政資金配置結構第一,調整各地級市農業支出。對人均財政農林水事務支出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地級市要重點加大財政投入,同時安徽省政府應綜合考慮地區產業差異,對農業主要發展地加大財政投入,提高財政農林水事務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第二,提高農業科技投入比重??萍紕撔率峭七M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加大財政資金的投入力度,鼓勵技術創新,支持科研院所與高等院校共同研發農業關鍵性技術,對科技成果進行政策獎勵,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推廣應用,不斷提高農業科技水平,提升我省農業技術貢獻率,促進農業現代化高質量發展。第三,增加農村財政教育支出。農業高質量發展需要人力資本作為支撐,教育是發展人力資本的首要條件。從長期來看,首先要注重鄉村基礎教育,安徽省各級財政要把振興鄉村教育放在首位,優先發展鄉村教育事業,增加農村教育經費投入,確保所有農村適齡兒童接受義務教育;其次,采取政策獎勵、稅收優惠等方式,吸引社會人才參與到農業生產發展;同時加大農村職業高中教育投入,培養面向農業發展的專項人才,大力推進互聯網與現代農業的深度融合,建設農業大數據應用平臺,發展農村電商,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加快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

(三)完善財政資金監管體系第一,優化財政支農管理模式。在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實施鄉村振興的同時,要用好每一分錢,確保所有的財政資金用在最關鍵的環節上,保證財政資源高效配置,要防范可能出現的資金浪費現象。清理整合交叉重復的涉農資金專項,以鄉村振興戰略發展規劃引導資金投向,實行財政涉農資金“大專項+任務清單”管理模式,同步下達、同步考核。第二,健全財政支農職能。安徽省各級財政部門內部首先要形成協調統一的機制,一是加強部門間交流,合理統籌安排涉農資金,避免多部門安排、多單位分配管理涉農資金,將資金劃分為涉農專項轉移支付資金和基本建設投資兩大類。二是完善涉農資金分配指標體系,創新績效評價制度,建立以績效評價結果為導向的資金分配機制,加大對經濟落后、農產業重點發展地區的支持力度。三是建立科學合理的財政資金監管體制,規范資金使用環節,加強對重點領域和重點項目的監管,借助審計等相關力量檢查監督,確保資金真正用到實處,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推動農業科學有效的高質量發展,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參考文獻:

[1]董艷玲.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J].貴州省黨校學報,2018(03):82-88.

[2]韓長賦.大力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加快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J].甘肅農業,2018(05):6-10.

[3]《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解讀[N].酒泉日報,2019-03-20(002)

[4]田麗秀,姜健.基于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金融支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效率研究[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9,13(01):11-18.

[5]夏英,丁聲俊.論新時代質量興農綠色發展[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8(09):5-13+53.

[6]辛沖沖,陳志勇.我國財政支農支出與農業經濟增長[J].上海經濟研究,2017(03):78-86.

作者:劉艷婷 余紅艷 單位:安徽財經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2019中文字幕在线| 久久91这里精品国产2020| 波多野结衣痴汉电车| 又大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黄色一级片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视频yy9099| freehd麻豆| 岛国片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一区二区明星换脸| 最新无码a∨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字幕| 狠狠噜天天噜日日噜视频麻豆 | 日日夜夜天天久久| 九九热在线视频观看这里只有精品| 欧美色图另类图片| 免费**毛片在线播放视| 精品精品国产自在97香蕉| 国产乱码卡一卡2卡三卡四| 久久波多野结衣|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观看不卡 |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 97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女人18毛片水最多免费观看 | 四虎.com官网| 荐片app官网下载ios怎么下载|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国精品白嫩bbwbbw| 国内精品久久久人妻中文字幕 | 欧美午夜艳片欧美精品| 亚洲熟妇无码AV不卡在线播放| 狠狠躁日日躁夜夜躁2022麻豆| 全部三片在线观看直播| 综合欧美亚洲日本| 四虎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色妞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麻豆md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网站不卡| 亚洲最大激情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一级片| 色久悠悠色久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