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有機農業的體驗式旅游發展現狀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調查分析無錫市有機農業的有利資源及體驗式旅游發展現狀,基于本土自然、經濟、文化的條件,把握發展動向,凸顯有機農業特色,拓展有機農業體驗式旅游題材,以期拓寬無錫市個性化服務的旅游商業市場,刺激有機農業更深層次的有效開發,使有機農業成為城鄉互動的空間載體,對無錫市的農業生態、旅游、文化、經濟等建設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把有機農業與旅游進行有機的結合,將是一種新型的旅游開發模式。有機農業旅游是指以農業生態環境為背景,以有機農業為依托,為人們提供觀光、體驗、度假等廣泛參與形式的新型旅游形式。通常有機農業旅游的內涵有四方面:一是到生態環境中旅游;二是旅游活動的開展以有機農業為依托;三是促進有機農業、農業旅游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四是提高旅游的參與性。
在體驗經濟時代,旅游者對體驗的需求日益高漲,更渴望追求個性化、體驗化、情感化、休閑化以及美化的旅游。所謂體驗式旅游是指“為游客提供參與性和親歷性活動,使游客從感悟中感受愉悅。”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后期,在中國一度興起的城里人到農村“住農房、吃農飯、干農活”就是體驗式旅游的雛形。人們開展旅游活動大多是為了擴展個人視野,感受不同的生活體驗或者獲取個人生活范圍以外的信息。有機農業生態體驗式旅游適時填補了都市人“回歸田園、回歸內心、回歸原真”的“回歸”情結需求,適應了人們對原生性和生態性的要求,可以給人們提供一方凈土放松心靈、感受自然。有機農業可以融入溝通、互動和消費等體驗方式以及精神享受,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成為體驗式旅游的有效載體和重要組成部分,增加城鄉互動、促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廣闊前景。
一、無錫有機農業體驗式旅游的現有產品類型
無錫“十二五”現代農業發展目標指出: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速農業與二、三產融合發展,充分展現無錫“岸青水碧、蔬果飄香”的江南魚米之鄉農業特色,依托我市豐富的自然山水和農業物種資源優勢,建設一批以產業發展為基礎,集生態、文化、教育、休閑等功能為一體的多功能特色農業休閑基地,實現農業與旅游產業的緊密結合,適應市民多層次、多元化的消費需求。無錫旅游要以“旅游城”建設為目標,以發展定位為統領,以發展戰略為抓手,以創新發展為驅動,努力將旅游業培育成為無錫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使無錫成為“最適宜旅游休閑度假”的國際化旅游休閑目的地城市。為了達到以上目標,無錫應打破城市與農村的對立,實現和諧共生、成就新型農業特色示范,加快城鄉一體化先導示范鎮建設,打造一批美麗鄉村休閑旅游示范村,推進健康、養老、旅游等生活服務業健康發展。積極開展有機農業,并打造有機農業的多功能景觀,以滿足現代城市居民對有機農業文化性、娛樂性生活的多維體驗需求,在此基礎上開發娛樂主題的休閑旅游。
目前無錫市正在加快新農村建設和發展現代有機農業,到2015年,基本形成錫東生物農業、錫西優質果蔬產業、錫澄高效設施農業、宜南特色精品農業和環湖休閑農業等五大現代農業板塊。但高品質的有機農業資源仍未得到有效開發,產品同質性高、功能單一、檔次較低;目前供應的有機農業產品結構單一,經營粗放,檔次偏低,缺乏精細化經營;現有產品多打觀光牌、生產牌,配套設施少,游客往往乘興而來、闌珊而歸;目前已開發游憩產品以同質性高的農家樂為主,缺乏更加深化的娛樂、休養、運動、消費等游憩功能。仍停留在對休閑農業資源的低層次運用,不夠重視生態融合。據初步調查,目前無錫市以有機農業為主題的產品類型如下:
(一)主要依托農產品銷售如龍寺生態園,主營采摘茶果(楊梅、水蜜桃、醉李、枇杷、葡萄等)、湖邊垂釣、品嘗太湖美味、木屋品茶等項目,附帶燒烤歡聚、CS拓展、帳篷野營。另外還有陽山村、天藍地綠休閑農莊、“尚田”農業、“好壹家”主題農園等。
(二)主要依托旅游依托農業資源,發展休閑觀光、采摘、養殖、素質拓展、會議服務、運動(有氧跑步,田園騎行)、寫生等項目。如紅沙灣農業觀光區,作為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無錫市鄉村旅游示范單位,主要種植茶葉、枇杷,采摘、燒烤、農家樂。
(三)依托自然資源、地方文化如馬山古竹村,江蘇省最具魅力休閑鄉村,近有濕地、遠望青山,毗鄰靈山景區,設有精品民宿,農家餐飲,地方名俗文化體驗等項目。雪浪山生態觀光園,以薰衣草觀賞為主;山聯村挖掘歷史文化,打造特色旅游景區;鴻山都市農業生態園,突出“泰伯故里”、吳文化發祥地的亮點等。
(四)依托農業文化、科普無錫現代農業博覽園,以農業文化、科技、產品、模式、展示為基礎平臺,主要經營親子體驗、政商會務培訓、生態采摘等農業旅游產品。
(五)主要依托房地產開發如“田園東方”,國內首個集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田園社區等產業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在農村融入都市文化,適應城里人體驗農趣的市場需求。
二、有機農業體驗式旅游的類型
有機農業帶給旅游者帶來最高層次的享受是深度的互動體驗,是對自然與生命的探索,是身體的調養與心靈的愉悅,我們將這些非物質的感受統稱為“生命感悟”(啟示),如個別領先的有機農業推出的“佛法農禪”(例如:有田)、“慢生活”。游客的體驗類型大致可以分為四種,稱為“4E”,即娛樂、教育、逃避與審美。游客離開日常居住的環境(逃避現實),接受不同文化與異域風情的洗滌(審美),盡情享受休閑時光(娛樂),并通過一系列感官刺激和心靈感受,獲取精神的成長(教育)。
(一)娛樂體驗娛樂是人們最早使用的愉悅身心的方法之一,也是最主要的旅游體驗之一。結合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風情、節慶活動、歷史文化,在有機農場可以打造多元主題活動,游客可以與家人共聚天倫,與朋友談天說地,在不同樂趣中放肆快樂。游客通過觀看各類演出或參與各種娛樂活動使自己在工作中造成的緊張神經得以松弛,讓會心的微笑或開懷大笑撫慰心靈的種種不快,從而達到愉悅身心、放松自我的目的。
(二)教育體驗游客在旅游中見識到的無論是自然風光,還是人文景點,總會以其獨特的自然知識或文化底蘊、悠久的歷史傳統、高超的技藝等令人耳目一新,學習自然而然地就融入旅游的全過程當中。有機農場面向核心家庭開展了形形色色的親子活動。來自城市的孩子們可以親身體驗栽種、采摘、烹飪等環節,在親近自然的同時感受勞動的艱辛,體會植物成長的點滴。游客在田間盡情呼吸新鮮空氣,品嘗自己親手種植的純天然綠色蔬菜等食物,了解各種農作物的種植、管理知識,并在親自躬耕于農田時體會到種植和收獲的樂趣。
(三)逃避體驗工作的壓力、日常生活的煩惱、人際交往的復雜、生活空間的擁擠與喧鬧使人們希望能定期到尚未城市化的地方修心養性,忘卻來自工作和生活的雙重壓力,尋找生活中另一個擺脫束縛的真實自我,遠離都市,與田野、清風為鄰,凈化身心靈。近幾年農家旅游的出現客觀上滿足了游客的這種需求,到農家體驗田園生活,可以使游客在相對淳樸的人際關系中放松自我;在與自然、田園零距離接觸中體味陶淵明詩中“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意境,在平淡、與世無爭的狀態下重新發現人性的美好。
(四)審美體驗美好的事物令人心情舒暢、精神愉悅,游客在感受名山大川姿態各異、人文建筑的高超藝術之美時,就是獲得從身體到精神的放松、通暢、忘我感覺的過程。鄉村建筑、稻田、菜園、花田、魚塘等農村元素,以其獨特的色彩、肌理、線條、尺度,都能給都市人提供別樣的形式美感受;田地勞作、漁舟晚唱、節日喜慶等各種生產、生活活動,又呈現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表現美。
三、有機農業體驗式旅游規劃與發展的方向
有機農業旅游有一些基本的特征與本質表現,比如鄉土味、文化味、人情味,這三種味道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強調有趣味,包括趣味運動、趣味教育、趣味勞動、趣味營銷等等,只有趣味性在各個環節得到體現,才能調動顧客深度體驗的積極性和快樂感。自然就能達到“值得回味”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說能給顧客留下深刻的印象,能促使消費者做一個津津樂道的義務宣傳員,能勾起他們美好的回憶并最終促成回頭消費的目標。
(一)發展目標提升一個有機農業體驗式旅游的功能與品位,大致有六個方向,一是山與水的交融,這是滿足空間審美的主觀性與普遍性;二是城與鄉的互動(城鄉要素的對流),這是促進資源要素的流動性與重塑性;三是動與靜的結合,這是統籌鄉村休閑的舒適性與趣味性;四是古與今的對話,這是保持文化傳承的連貫性與鮮活性;五是中與西的合璧,這是匹配信息社會的時效性與開放性;六是情與景的升華,這是掌控細節處理的藝術性與靈活性。隨著都市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旅游產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服務的個性化、靈活化,以及更多的體驗和參與。有機農業旅游開發在吃、玩、住、行、養生、運動、教育等方面,如何更好地增加體驗值?有機農業的規劃開發,應該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注重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和人文傳統景觀。將“農業資源”和“體驗經濟”相結合,從市場定位、產品設計和定位等方面,為目標客戶設計個性化消費特征的旅游產品,以適應體驗經濟時代人們旅游需求的轉變。1、從資源中轉化價值:無錫“山、田、湖、城”的基底上,有很多珍貴的資源。如“隆元”、“太湖明珠”等知名地方大米品牌;“長江三鮮”、“太湖三白”和“滆湖湖鮮”為代表的優勢水產品產業集群;陽山水蜜桃、馬山楊梅、璜土葡萄、陽羨茶葉等規模化優質茶果產業;無錫太湖花都、錫山高科技園、陽光農林、紅豆杉科技產業園、農博園花卉市場等。因此,立足無錫“魚米之鄉、江南水鄉”的傳統農業特色,注重挖掘和弘揚江南魚米之鄉的農耕文化資源的積淀,注重拓展農業的生態、文化、教育、休閑等功能,形成一批森林和濕地生態景觀、休閑體驗農莊、鄉村度假基地、農業科普基地,充分展示現代有機農業新形象,吸引市民前來體驗旅游。2、從趨勢中把握方向:無錫已經告別資源依賴的時代,深度體驗之外更需要文化和精神層面的回歸。旅游已被提升為轉換心境的生活必需品,產品的供給亦應隨之走向精神層面,關注外在景觀的基礎上、注重文化內涵、回歸人性成長,從視覺感官升華為精神感悟——關注人文回歸層面需求,從大眾走向小眾——關注細分市場及潛力市場。比如瞄準家庭市場,圍繞親子活動、兒童教育等目標開展親子DIY活動:陶藝,扎染,繪本閱讀,烘焙,烹飪,藝術手工課(樹葉、果實),涂鴉,或者以動物,植物,農業,兒童訓練營等主題教育。3、從市場中挖掘機會:充分深挖增長市場、積極引導潛力市場。分析客戶群的年齡層次、文化程度等,了解他們需要吃什么(農家飯、下午茶),需要怎么住(酒店、民宿、帳篷,是否過夜),喜好什么活動(農事體驗、觀光、采摘、運動)。注重互動及體驗的核心家庭,偏好商務度假的政企團體、青睞個性休閑的青年情侶;潛力市場包括,期盼頤養天年的財富長者,關注健康有機的養生之客,需要社交休閑的商務精英,熱愛文化體驗的國際游客。4、從產業中延展題材:針對不同的客戶群需求開發旅游,兼容歷史,并蓄文化,融合自然,將一切吸引元素打包為可銷售的產品,如親子運動,主題游樂,品質會獎,自然感知,精致度假,健康療養,科普體驗,有機食品,企業培訓,文化休閑,高端運動,私人社交。
(二)資源評價可以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首先掌握游客的基本信息,包括游玩次數,距離,交通工具,游玩目的,人數,年齡,文化程度,然后理解游客對景區滿意的地方,需改進的地方。進行旅游資源評價,分析景區的資源吸引力、市場影響力,以科學地實時調整開發項目。無錫市的有機農業體驗式旅游建設,應在需求轉型、服務升級、市場擴容方面下功夫,打造有機農業特色、打造有機農業園區、打造有機農業生態。具體而言,應保護和恢復農業用地,拒絕污染,保護空氣、土壤、植被和山水,豐富物種的多樣性;積極發掘與傳承人文傳統、地情地脈方面的特征,江南城市底蘊,如山情水情,太湖漁文化、茶文化、陶文化等,保護本土傳統手工業,保護本土民俗節日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積極開發應用現代高科技,如在選育良種、栽培管理、清潔能源、加工運輸等環節積極采用國內外先進技術;提升農村環境質量,加強服務設施建設,提高旅游度假接待能力。
作者:滿慧 單位: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