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農業旅游可持續開發形式分析范文

農業旅游可持續開發形式分析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旅游可持續開發形式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農業旅游可持續開發形式分析

1農業旅游介紹

農業旅游是近幾年風行全球的新興行業。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江蘇省農業旅游在各省轄市由南向北逐步興起,尤其是地處長三角腹地的蘇南地區。蘇州農業旅游發展具有獨特的市場優勢和資源優勢,發展空間非常大。蘇州素有“魚米之鄉”的盛譽,廣袤的鄉村地區旅游資源十分豐富,鄉村自然生態、田園風光、人文活動、民俗文化、景觀意境等融為一體,構成江南水鄉獨有的“小橋、流水、人家”的鄉村景觀意境,具備發展農業旅游得天獨厚的條件。現代都市農業的發展,更為農業旅游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生產資源和觀光休閑場所。2009年蘇州農業旅游年接待游客1750萬人次,直接經營收入22億元。本研究以蘇州市農業生態旅游為研究對象,以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理論為基礎,通過大量的實地調查,力求建立更為科學的生態旅游資源與環境評價、保護與開發模式,為科學地保護與開發農業生態旅游資源提供依據。

2研究區域概況

2.1研究區域地理區位蘇州市位于江蘇省東南部,東臨上海,南接嘉興、湖州,西抱太湖,與無錫、常州隔湖相望,北依長江,與南通相望。蘇州是長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距上海80km、杭州150km,距省會南京219km。

2.2農業資源景觀要素類型蘇州農業生產歷史悠久,農耕文化底蘊深厚,各個地區的農業生產方式和生活習俗有著明顯的差異,相關的農業文化資源十分豐富。以傳統的景觀要素分類為依據,可分為以下幾個類型:

2.2.1自然要素資源優美的自然要素為發展農業旅游業提供了充足的條件,4個主要自然要素類型吸引了大量游人:1)亞熱帶季風氣候與低山丘陵山地地形;2)河系水文網絡縱橫交錯,水域風貌極富自然特色;3)沉積平原形成大面積半濕地水稻田景觀;4)植被類型豐富。

2.2.2農耕文化資源農耕文化是指農民長期農業生產中形成的一種農業風俗文化。蘇州地區的農耕文化以農業服務和農民自身娛樂為中心,集合農業耕作習俗、茶文化、飲食文化及各類宗教文化為一體,集合蘇州地區獨特文化內容和地域特征,包括語言、戲劇、民歌風俗及各類祭祀活動等文化類型。

2.2.3旅游產品資源蘇州地區農業旅游產品的資源與開發已展現出比其他地區同類產品更為成熟的特征,并且一些已頗具規模,當地特色的旅游產品資源豐富了農業旅游開發和拓展內容。

3蘇州農業旅游發展現狀

蘇州農業旅游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現已經有300余個農業旅游景點。蘇州農業旅游資源數量豐富類型齊全,自然生態田園風光、建筑文化等融為一體,構成江南水鄉“小橋、流水、人家”鄉村景觀意境,其中建筑文化以及以吳文化為代表的鄉村人文與民俗活動已形成品牌,具有較高知名度。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了四大模式:1)以臨近傳統旅游區和城鄉結合部特點的農家樂式鄉村游,如旺山村、蔣巷村;2)借助自然資源的農業生態園,如相城區農業生態園等;3)以特色產業為基礎結合產業文化形態,如陽山水蜜桃、陽澄湖大閘蟹等;4)以農業高新技術為依托的農業園,如未來農林大世界、昆山市生態農業旅游區等。

4蘇州農業旅游存在的問題

4.1缺乏總體發展規劃,景點空間分布不平衡蘇州農業旅游功能層次劃分缺乏整體性和層次感,即沒有從全局角度出發進行產業布局與國際化旅游的要求相差甚遠。致使一些農業的旅游項目開發上,不能發揮出整體效應的最大功效。一些旅游產業組織還存在形象不夠統一、服務不完善等問題,也制約了蘇州農業旅游業的發展。

4.2旅游產品開發不足,旅游缺乏自身特色目前,大部分農業旅游的地域特色不明,文化內涵膚淺,內容單調,多以釣魚、吃飯為主,內容與形式雷同。農業旅游產品的特性得不到充分體現,影響了產品的吸引力和游客的重游率。此外,沒有充分利用農村自然景觀,農業生產的自然狀態,沒有發掘農村文化的深刻內涵,缺乏高檔次、多功能、知識性的農業旅游活動,無法體現農業旅游自身的魅力,降低了農業旅游的綜合經濟效益,發展后勁不足。

4.3農業旅游產業帶動性差,配套設施不完善在消費構成中,以餐飲和棋、牌、麻將等低消費開支為主,而主題風情風俗的農業娛樂和特色農產品購物等其他開支較低,導致整體消費水平低,使農業旅游產品處于低質量、低收入的經營狀態之中。此外,農業旅游業配套設施不完善,人員素質不高、服務不到位,使農業旅游的品味下降,相關產品的質量不能實現預期,經營難度加大,收入水平比較低。蘇州地區現有的一些農業旅游景點經營分散、規模小、基礎設施不完備造成了農業旅游區開發的劣勢,難以形成理想的開發規模。

5蘇州農業旅游開發模式建議

5.1突出地方特色,因地制宜發展在開發農業旅游的過程中,蘇州地區要發揮自身優勢,突出蘇州地方特色。一定要注重各地的比較優勢,把自身原有的條件塑造成亮點、賣點,把自然、人文、社會資源以及項目的要素資源組合起來,塑造出與蘇州經濟、文化、社會事業相協調,與群眾富裕水平生活要求相一致,與旅游品牌、產品質量相匹配的農業旅游精品。實現特色與個性相融合、資源的永續利用和可持續發展相協調、人與自然相和諧。

5.2優化空間布局、加強統籌規劃應進行全面規劃,項目總體規劃要充分反映在農業生產的基礎上發展旅游的主導思想,明確全市農業旅游發展的總體目標與方向;應充分考慮到農業旅游資源的分布現狀特點、土地利用的生態適宜性及不同地域農業旅游資源的互補性,改變個別地區農業旅游業經營規模小、分散和不連片的狀況,將農業旅游開發與城市總體規劃相結合,優化農業旅游產業空間結構;規范農業旅游產業發展;營造有利于休閑農業產業發展的環境。

5.3加強特色旅游產品策劃在開發農業旅游產品時,要把農業科技、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與旅游有機結合起來,使產品內容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和參與性。要通過農業旅游產品的開發,帶動農業生產的發展,逐步由以傳統觀光為主的單一結構向文化觀光、商務旅游、度假休閑和專項旅游相結合的多元結構轉變。根據蘇州各地農業旅游的旅游資源、產品特色、自然條件、農業生產狀況、城市居民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習性、對自然風光和民俗文化的認同感,來設計和培育有特色的農業旅游業,尤其要選擇一些在旅游市場上具有優勢的旅游區加以重點開發,培育旅游精品;包裝策劃不同的旅游線路產品,既要滿足多數人需要的大眾化產品,又要滿足不同人群需求的特色化、個性化產品,以適應現代社會更高的物質、文化需求和旅游消費需求。使農業旅游成為本地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5.4增大宣傳力度要采用多種方式,利用各種媒體和機會,面向客源市場,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宣傳推廣,把宣傳農村文化和普及科學知識作為推進農業旅游的重要抓手。此外,交通建設、水電供應、衛生等設施和服務為農業旅游的發展提供基礎條件。所以加強配套設施建設,提高接待水平是農業旅游開發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可在重點旅游區與市區之間開辟周末或節假日旅游專線,為市民出游提供方便。同時,在景點內部也提供一定的交通設施,提高農業旅游空間整體的服務接待水平,讓游客能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6相城農業生態園農業旅游可持續發展模式案例研究

6.1項目概況蘇州市相城區,東鄰上海,西瀕無錫,南接古城,北依長江,全區下轄4個鎮、4個街道、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和1個度假區,擁有496km2土地和74萬人口。相城農業生態園是規模較大的生態農業旅游精品,包括蘇州中國花卉植物園、荷塘月色濕地公園。相城生態園原來被當地人稱為“北大荒”,上萬畝的灘涂沉降地帶地,雜草叢生,洪水頻仍。2003年起,相城區在復耕這方荒地中,把“北大荒”陸續建成了由生態農業區、生態休閑區、生態科普區、生態農莊區、生態保護林區五大區域組成的生態農業園,并建成了200.00hm2規模的花卉植物園和133.33hm2的荷塘月色濕地公園。

6.2開發模式及優化改進相城農業生態園開發旅游的模式為“政府+企業+農戶”模式。這種模式實質是政府引導下的“企業+農戶”模式。這種模式的主要優勢是能夠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指導作用,由政府相關部門對旅游發展進行規劃,防止盲目開發,修建發展旅游所必需的道路、停車場等基礎設施,為旅游的開展和進行提供一個安全、穩定的外部環境。此外,這種模式有助于發揮企業的經營和管理優勢。實行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使企業能夠自主經營,采取先進的經營和營銷理念,更好的宣傳推廣農業旅游,樹立自身獨特的品牌,謀取最大利潤,同時吸引當地農民的參與又能給予本地人就業和增加收入的機會,使當地人也分享到旅游的經濟效益,有助于他們以主人翁的身份自覺地保護當地優美的自然環境、豐富的文化遺產,并且對旅游的發展提供建議,增加其參與旅游的熱情。當然這種模式也存在著自身的不足。一方面是由于這種模式中政府起著主導作用。企業也多為政府下轄企業,因此當地政府擁有發展旅游絕對發言權和決策權,在實際的決策中往往優先考慮到政府或地區的利益。而較少考慮或犧牲當地村民的利益。另一方面是本地居民參與發展旅游的權利不是很大,參與旅游的方式較單一。可以通過建立農業經濟合作組織等方式,使當地農民獲益,調動他們的經營和管理的積極性。

6.3總體規劃布局及優化改進在相城農業生態園布局優化改進中,采用中國傳統的山水園林的經典布局,詮釋“山、水、島”三種空間與植物元素構成的生態自然景觀。充分考慮原有農業生產的資源基礎,因地制宜,依據資源屬性、景觀特征性及其現存環境,在考慮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和原生態園的完整性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微地形變化調整平面布局,有效組織空間,營造植物生境條件,追求“山、水、植物”和諧統一的生態自然景觀效益。避免大規模人工造山、挖塘。在充分利用地形變化的基礎上,按照植物生態群落結構原理,構造從水生—濕生—陸生,從草本—灌木—喬木—藤本的多位植物景觀立體結構,做到主次分明、高低錯落,提高景觀的豐富度與多樣性特色。水生花卉區根據水位由淺到深,依次種植濕生花卉、挺水花卉、浮葉花卉、既符合水生花卉的生長特性,又滿足自然生態審美需要。植物設計上以“采擷四季之精華、演繹自然之樂章”。以疏林草地為載體,上層骨干樹種以大喬木為主,表現植物個體生長的自然美,林下布置四季主題花卉。

6.4園區整體優化改進建議根據近2年對旅游區的實地調研考查,和對項目投資策劃人與觀光游人的采訪,大致可以得出以下改進建議:1)園區宣傳力度不夠,有些游客認為相城農業觀光園是一個很好的景區,但認為宣傳不夠。2)園區產品開發有待加強,應整合景區內的各種資源,將分散的景點串成有吸引力的線路,并加以適當的文化包裝并向游客更有效地展示景區的自然與人文內涵。加大對旅游紀念品的經營開發力度,突出展現生態園的文化特色,設計出具有一定文化品味的、多檔次的旅游農產品與文化紀念品展示,提高每個游客給景區帶來的附加價值。3)園區植物日常養護技術急需,需要增加與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大名優品種的引種和栽培力度,做好病蟲害防治等養護工作,以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園區的可持續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好吊妞视频免费视频| 国产gay小鲜肉| 四虎永久在线日韩精品观看| 在体育课被老师做了一节课视频| 中国国语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日韩欧美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小说| 男人把大ji巴放进男人免费视频| 国产99在线a视频| 麻豆传播媒体免费版官网| 国产精品无码aⅴ嫩草| 99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性欧美xxxx| 久久av老司机精品网站导航| 最近中文字幕完整电影 | chinesestockings国产| 成人永久免费福利视频app|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网站| 欧美亚洲精品suv| 亚洲欧美视频在线播放| 男人j桶进女人p无遮挡免费| 午夜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韩国理论福利片午夜| 国产真实乱在线更新| 84pao强力打造|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码| v电影v亚洲v欧美v国产| 性xxxxx大片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黄色片| 日本按摩xxxx| 久久精品水蜜桃av综合天堂| 欧美ol丝袜高跟秘书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亚洲另类激情文学| 波多野结衣被三个小鬼| 伊人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激情|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狠狠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 国产人成精品香港三级古代| 国产精品一卡二卡三卡| 2022最新国产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