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技術轉移特征及發展思路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1農業科技成果推廣
對我市登記的農業科技成果87項進行分析,其中蔬菜21項,水產13項,畜禽14項,林果13項,糧棉油及其它24項,農機2項。各級政府部門高度重視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共計投入資金1.64億元,新增收入35.47億元,新增利潤8.32億元。我市蔬菜行業科技成果21項,占總項數24.1%;投入資金448.2萬元,總總投入2.72%;新增收入48114萬元,占總收入13.56%;新增利潤23686萬元,占總利潤28.43%。水產行業科技成果13項,占總項14.9%;投入資金3271萬元,占總投入19.85%;新增收入18650萬元,占總收入5.25%;新增利潤8974萬元,占總利潤10.77%。畜禽行業科技成果14項,占總項16%;投入資金6593萬元,占總項39.4%;新增收入11793萬元,占總項3.32%;新增利潤1444萬元,占總項1.73%。林果行業科技成果13項,占總項14.9%;;投入資金795萬元,占總項4.82%;新增收入4280萬元,占總項1.2%;新增利潤2541萬元,占總項3.05%。糧棉油及其它行業科技成果24項,占總項27.5%;投入資金5325.6萬元,占總項32.31%;新增收入274285萬元,占總項77.4%;新增利潤47239萬元,占總項56.71%。
1.2農業技術轉移
天津市黃瓜研究所研制的“津美1號”黃瓜新品種尋求武漢地區推廣,與武漢市農業科技成果推廣辦公室鑒定一份合作推廣協議,我們在江夏區和東西湖區分別選點示范推廣,并納入武漢市科委成果推廣計劃,兩年示范試種面積18畝,平均畝產達5500KG以上,而且商品性好,瓜條直,刺少,色澤亮綠,腔小肉厚;用藥少,農藥殘留少,市場潛力大。主要收獲如下:一是由單純重視技術成果的先進性,提高到既重視技術成果的先進性,又重視技術成果的市場性,堅持試驗、示范、推廣、培訓一起抓,有利于成果盡快轉化為生產力,不斷提高我市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二是開展外向型黃瓜新品種—津美1號示范推廣工作,合理地利用了“農業科技成果推廣辦公室”的工作職能,為后續的項目推廣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即利用“協議”的方式接受推廣委托,安排試驗、示范,逐步擴大推廣面積,促進農業科技成果快速轉化。三是示范基地的建立,促進了社會化的服務體系形成,為我市農業科技成果向區域化、規模經營方向發展提供了“以產品為核心”的服務模式。
2、武漢市農業科技成果推廣和農業技術轉移的基本特征
(1)武漢市農業科技創新資源優勢明顯,技術輸出源頭充沛。以華中農業科技大學為核心,農業科研院所為骨干的技術儲備十分寶貴,作為技術輸出的源頭,能夠不斷地為在漢的農業科技企業提供形成農業產業化的項目。并能夠為企業持續發展提供優質服務。
(2)眾多農業企業,技術接收庫容量大。武漢市現有農業龍頭企業16家,農業重點企業108家,正在成長的農業企業400余家。
(3)農業創新投入不斷增加,為農業企業做大做強提供了經費支撐。2月6日,武漢市“農業科技促進年”科技興農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江夏區隆重舉行。市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下,制定了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339”行動計劃,以提高支撐能力和引領能力為核心,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圍繞武漢農業科技優勢產業基礎,不斷創新產學研合作機制,大力促進自主創新,努力構建農業科技創新示范體系,帶動農業和農村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3、加快武漢市農業科技成果推廣和農業技術轉移發展的思考
(1)建立區域一體的武漢市農業技術推廣和農業技術轉移要素市場體系,這是武漢市農業產業發展的基礎。要以提高武漢武漢市農業技術推廣和農業技術轉移要素市場資源利用率和市場自由流動合理配置為著力點,在現有市場服務功能前提下,進一步健全服務功能,基本完善信息溝通、交易規則等功能;要素市場規范制度配套,各類要素市場既要有各自法規體系,又要有統一市場準入制度,強化市場管理,制止違法經營和不正當競爭。
(2)實施“技術整合”戰略,加快農業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和用工業化生產的理念推進農業生產的步伐。這是武漢市農業科技成果推廣和農業技術轉移的關鍵。結合具體項目,借助市場機制,組織有關的專家參與項目技術整合。在政府支持的高新技術研究項目中,重點支持技術整合類研究開發項目,從源頭抓起,提升我市技術整合能力,促進農業高新技術成果快速轉化和產業發展。
(3)培育完善的區域現代產業體系和區域創新體系,這是武漢市農業科技成果推廣和農業技術轉移發展的重點。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即“前瞻性產業”的發展,要形成科學的產業發展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