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業經濟發展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鄉村振興戰略從本質上來說,是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一步升華,是指通過深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深度解決“三農”問題,最終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本文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下的農業經濟發展策略,包括科學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高農業技術推廣實效、改善農業農村基礎設施等。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業經濟;存在問題;發展策略
1鄉村振興戰略的內涵
黨的報告強調,“三農”問題事關國計民生,為了解決好“三農”問題,必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期我國的“七大戰略”之一,具有明顯的方向性和時代性,要求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其根本內涵。對于新時期的鄉村發展來說,要同步推進發展生產力和協調生產關系,兼顧鄉村經濟發展和社會事業發展。對于新時期的鄉村文明建設來說,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基于物質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深入推進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五位一體”總布局。對于鄉村現代化建設來說,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同時實現社會、經濟和群眾素能的現代化,最終確保農業農村經濟繁榮發展、農業產業發展資金寬裕、農村物質資源儲備供應充足[1]。
2鄉村振興與農業經濟發展的關系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與農業經濟發展間的關系不僅是相輔相成,更是相得益彰。首先,要想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必須優先發展農業農村,鄉村振興是推動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可為農業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創立新機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僅可改進、優化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生產的機械化水平和現代化水平,還可優化農業種植結構,提高單位土地面積的產出率,從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水平,促進農業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2]。其次,農業經濟是廣大農村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基礎保障,其快速發展可大力改善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從根本上緩解城鄉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充分發揮農業的生態功能,最終實現鄉村振興的戰略目標。
3當前農業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3.1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面臨的問題較多
新型農業主體主要包括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其特點是善于經營管理、規模較大、物質裝備條件相對較好,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強,收入水平和集約化程度較高,是新時期實現農業經濟轉型、升級發展的主力軍[3]。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雖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趨勢向好,但仍然面臨著總量偏少、類型不均衡、運營不規范、效益波動大等問題。受傳統小農思維的束縛,廣大農民群眾對土地流轉帶有抵觸情緒,加之現存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已不能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需求,極大地制約了農業生產的規模化、集約化和現代化發展[4]。
3.2農業技術推廣成效不理想
農業技術是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決定農業經濟發展的核心因素之一。農業技術推廣是讓廣大農業生產者通過學習、實踐將與農業生產相關的科學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全過程的實踐活動,其最終目標是實現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促進農業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目前農業技術推廣成效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是農業生產者的文化素養普遍偏低,傳統的小農思想根深蒂固,不能正確認識高新農業技術的優勢及增產增收潛力,缺乏學習農業技術的積極性,同時由于文化基礎薄弱,對高新農業技術的接納能力有限。二是資金投入不足,導致農業技術推廣所需基礎設施設備欠缺、相關試驗示范項目的開展難度大,制約了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順利開展。三是現行的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和推廣制度與農民的技術需求不匹配,使得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開展不科學、不規范,不能滿足廣大農民對先進農業生產技術的訴求,制約了農業經濟的發展步伐和農業生產現代化水平的提升。
3.3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有待加強
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是服務于鄉村振興和農業經濟發展的公共服務設施,也是農業農村發展的物質基礎,如農田水利設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設施、農村清潔能源設施、道路及電力等基礎設施,教育及衛生文化基礎設施等。近年來,為了縮短城鄉差距,使廣大農村居民逐步享有高質量的社會公共服務,國家不斷加大政策和資金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強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但農業農村基礎設施仍然相對薄弱,不能滿足當前農業經濟的發展需求。如缺乏農業生產及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設備,在大量浪費農業生產資源的同時,還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不僅制約了農業經濟的發展,還破壞了當地的生態平衡。
4鄉村振興戰略下的農業經濟發展策略
4.1科學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不僅是鞏固脫貧成果的重要抓手,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必然選擇,新時期要在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礎上,科學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首先要規范土地流轉,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規模化、機械化生產的土地需求。其次要堅持按需培訓的原則,優化、細化培育內容,豐富培育形式,在提高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經營管理能力的同時,促使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均衡、全面發展。
4.2提高農業技術推廣實效
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業經濟的健康發展,還需農業技術的大力支持,因此基于農業發展和農民綜合素質的實際情況,提高農業技術推廣實效至關重要。首先,要積極推進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因地制宜地制定推廣策略、優化推廣流程,努力形成“一主多元”的農業技術推廣新格局。其次,利用微信公眾號、微博、電視、網絡等大力宣傳農業技術的重要性,使廣大農民群眾和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充分認識到新型農業技術的優越性,樹立自覺學習農業技術的意識。再次,要組建、優化農業技術推廣隊伍,提高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整體素質,使其有能力因材施教,為新型職業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高質量培育儲備綜合素質達標的優秀人力資源,從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效益。
4.3改善農業農村基礎設施
農田水利工程、公共園林綠化、道路交通、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教育衛生等基礎設施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農業經濟的發展水平,其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可或缺的部分,具有重要性和緊迫性。要基于農民和農業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統籌規劃、精準發力,促使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服務于美麗宜居鄉村建設,不斷提高廣大農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和幸福指數。首先,要建立健全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法律法規,確保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杜絕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有建無管及重建輕管現象的發生。其次,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優先建設農民迫切需要的生產生活設施。如積極開展農田灌溉高效節水工程建設及其配套設施建設,使得各類高效節水技術被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在科學合理利用水資源的同時,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實現農業生產效益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翟文娟.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的措施研究[J].中國總會計師,2021(03):154-155.
[2]楊靜秋.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機遇和對策[J].中國市場,2021(08):36-37.
[3]孫宜杰,郭麗.基于鄉村振興的農業經濟管理問題與出路研究[J].中國產經,2021(02):47-48.
[4]霍玉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業經濟的發展路徑探析——以信陽市發展毛尖茶產業為例[J].農業經濟,2020(05):24-25+141.
作者:吳常林 單位:中共永昌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