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鄉村基礎設備對農業經濟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農村基礎設施投資對農村、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效果
綜合分析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并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本文就影響方面總結為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基礎設施投資對農村經濟產生乘數效應。凱恩斯主義認為,農村基礎設施的合理投資會對當地經濟增長產生乘數效應。當有效需求不足時,若及時加大投資將會增加國民收入,隨后消費和收入會持續增加,最終會對國民收入帶來倍數的增長。如在農村公路、灌溉等基礎設施的建筑過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建筑材料、生產設備和勞動力等,就會促使本地農民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增加農民的就業機會,改善農民收入水平,最終會極大地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
二是增加農村基礎設施投資,有利于降低農業生產成本。追加農村基礎設施投資,有利于改善基礎設施的生產條件和公共服務,從而達到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和增加農民收入的目的,如農村公路通車、水庫的有效利用,因此基礎設施能夠保證廣大農民使用的有效性,即無成本或低成本,最終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三是通過對農村基礎設施投入的增加,可以促進農業生產結構升級。基礎設施產業的高效化、合理化,有助于促進其他產業結構的升級,最終增加整個產業結構效益。農村運輸、道路、灌溉、電力等生產性基礎設施,能有效地改變落后的農業耕作結構。如良好的農村公路運輸設施,使生產出的農產品能很快的被運出并且變成商品,實現其產品價值。良好的通訊設施,能改善農民對市場信息的獲取,因此能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商品化和市場化程度,最終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四是農村基礎設施投資與農村住宅建設關系。農村住宅建設在推進全面建設新農村的進程中同樣起著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農村的住宅建設量大而廣,切實關系著廣大農民的人居環境問題;另一方面,推行農村住宅建設能夠節約大量土地資源,便于土地整治、宅基地復墾和農田機械化耕作。政府可以集中財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同時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不但能改變農村的面貌,還能促進農村經濟的增長。可見,農村住宅和基礎設施建設在農村經濟發展中是相互促進的。
農村基礎設施投資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實證分析
黑龍江省作為我國的農業大省,農村經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農業經濟的增長。非農經濟的增長對當前的黑龍江省農村經濟的影響很小。因此,本文著重分析農村基礎設施投資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筆者嘗試借助多要素生產函數模型對黑龍江省農村基礎設施對農業經濟增長作用程度和結構進行判斷。參照黑龍江省各年有效數據,對黑龍江省農村道路、電力等代表性的各類基礎設施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進行實證分析,這更有利于認識黑龍江省農村基礎設施的現狀及存在問題,對制定科學合理的經濟評價指標和政策建議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C-D生產函數
C-D生產函數是由數學家柯布和經濟學家道格拉斯于20世紀30年代共同探討投入和產出的關系時創造的生產函數,是在生產函數的一般形式上作出的改進,引入了技術資源這一因素,用來預測國家和地區的工業系統或大企業的生產以及分析發展生產的途徑的一種經濟數學模型,簡稱生產函數。C-D生產函數是經濟學中使用最廣泛的一種生產函數形式,它在數理經濟學與經濟計量學的研究與應用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該函數的一般形式為:
(二)農村基礎設施對農業經濟增長的作用分析
模型的構建。在農業領域,C-D生產函數以農業生產經營成果為目標,描述了農業產出與生產要素之間的關系,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反映農業生產過程的客觀實際。對黑龍江省農村基礎設施投資的計量分析時,本文構建C-D生產函數的對數模型來進行計算,C-D生產函數模型如下所示:AGRGDP代表每年農業總產值(萬元),以1990年不變價格為基期計算;CAP代表每年固定資本存量(假定14a折舊年限,萬元),以1990年不變價格為基期計算;LAB代表勞動力數量(萬人);LAN代表有效播種面積,當年播種面積減去當年成災面積的(萬hm2);FER代表化肥施用量(萬t);PES代表農藥施用量(萬t);ε表示隨機誤差;α0、α1、α2、α3、α4、α5為各項系數。
本文中CAP值是指當年固定資本的存量而非投資流量,由于當年投資大都會在若干年以后才能形成實物,因此使用當年固定資本存量更為合理。研究中筆者將技術要素舍棄,因為從1994-2009年國家政策對農業技術的影響波動較大,而且黑龍江省有關年份數據無法獲取。趙芝俊等人在研究中著重進行了相關方面的分析。農村基礎設施對農業經濟增長作用程度的計量經濟分析。在分析黑龍江省農村基礎設施對農業經濟增長作用程度的計量經濟過程中,運用已構建的C-D生產函數對數模型,利用黑龍江省1994-2009年之間16a的統計數據(見表1)使用SPSS13.0進行計算得出如下結果(模型下括號內為t檢驗值)C-D生產函數模型結果顯示,可決系數R2=0.990,調整后為R2=0.983,擬合程度較好,而且F統計量為117.576,說明回歸方程總體是顯著的。CAP、LAN、FER對農業產值貢獻率為都為正,0.096、0.374與1.219,顯著性水平分別為0.029、0.078和0.010。但是PES、LAB均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可能是由于近年來黑龍江省農村勞動力數量過剩引起的,因此增加勞動力投入對農業增長效果不明顯。
有效播種面積容易受成災面積的影響,因此各年數據波動較大,對模型的合理性就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在回歸中,筆者剔除LAB、LAN以及PES3個影響因素,最終得到如下模型:模型僅包含CAP及FER兩個變量,調整后R2=0.950,F值為60.735,CAP、FER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0.097、1.531,顯著性水平分別為0.058、0.002。參照樊勝根等學者的研究結果,對比第二個和前一個回歸模型可以看出后者更加準確和合理。模型中明確顯示,FER對AGRGDP的推動作用是很大的,這也說明在當前黑龍江省的農業技術水平下,農業產值的增加主要是由FER的投入量決定的。
(三)農村基礎設施內部諸要素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
模型的構建。仍然采用C-D生產函數模型來研究問題。一般農村基礎設施可以分為生產性和非生產性基礎設施。但是由于通訊、教育等非生產性基礎設施的外部效應較強,因此對于農業經濟增長進行衡量時是較為困難的。所以在本文中對農業經濟增長分析時,僅使用生產性基礎設施進行有關分析。模型如下:AGRGDP代表當年農業總產值(單位:萬元),以1990年不變價格為基期計算;GL表示鄉公路里程(單位:萬km);YD表示農村用電量(單位:萬kw);SL表示有效灌溉面積(單位:萬hm2);ε為隨機誤差;α0、α1、α2、α3為各項系數。各基礎設施要素對農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黑龍江省1994-2009年之間16a的農村基礎設施內部各要素相關數據取對數后見表2。
利用SPSS13.0,計量結果如下:可決系數R2=0.968,調整后系數R2=0.960,擬合程度很好,F統計量較大,說明方程總體通過顯著性檢驗。但是個別指標比如農村用電量沒有通過t檢驗,且農村公路貢獻率與實際情況相反。通過查閱相關資料發現黑龍江省農村公路建設跳躍性極大,有的年份建設緩慢,有的年份的年增長率在50%以上,因此對模型的構建和分析會產生很大影響。基于此筆者認為剔除農村公路要素是很有必要的,只利用農村用電量以及農田水利建設兩大要素數據進行回歸分析,模型如下所示:模型中可決系數R2=0.979,調整后為R2=0.959,且方程總體上通過顯著性檢驗。農村用電量和農田水利對農業GDP的貢獻率分別為1.339、16.116,顯著性水平分別為0.079、0.016。而且農村用電量、農田水利與農業總產值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937和0.988,表明高度線性相關。
實證結論
通過對黑龍江省農村基礎設施對農業經濟增長作用程度及黑龍江省農村基礎設施內部各要素對農業經濟增長貢獻率分析,可以得出結論如下:
(一)農村基礎設施投資與農業經濟增長之間高度相關
運用C-D模型對黑龍江省農村基礎設施與農業經濟(主要從固定資本、勞動力、化肥3方面來衡量農村基礎設施對農村經濟增長的影響程度)的內在關系(農業產值和公路、水利、用電三者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計量結果表明:農村基礎設施投資與農業經濟增長之間高度相關,而且顯著性水平較高。農村電力、水利設施建設水平對黑龍江省農業產值均具有統計上的顯著影響,道路在黑龍江省農業產值中的作用不顯著,而化肥在農業產值增長上發揮了顯著的經濟規模效應。因此各地應依據自身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繼續增加對農村基礎設施的投資,對投資資金的投向和比例進行合理調整,顯現農村基礎設施在農業產值等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引導黑龍江省農村經濟持續穩定和健康的發展。
(二)農村勞動力對農村經濟增長的影響較低
在研究的農村基礎設施中,農田水利起到的作用是最顯著的,相反勞動力的作用最弱,今后為黑龍江省農村基礎設施發展方向提供了理論保障。近些年來,黑龍江省的農村發展資金稀缺,因此用于農村基礎設施的投資資金就更少,而且各級政府更多的是重視投資的短期效益,忽略了投資建設的長期效益,導致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很不完善,致使黑龍江省農村人力資本不足,極大地阻礙農村經濟發展。實證結果說明了農村勞動力對農村經濟增長的影響較低,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農業機械化程度高所造成的,未來黑龍江省還應繼續增加教育投入,確保農村勞動力素質和工作技能快速提高,為黑龍江省農村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三)黑龍江省機械化程度一直較高
通過研究發現黑龍江省機械化程度一直較高,本文認為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兩點:一是當前黑龍江省農業中大都是技術密集型產業,對勞動力的需求較少,而對機械化的需求較高;二是近些年黑龍江省發展快速的城市化,促使農村勞動力加速轉移至城市造成的,相比農村道路設施,農村電力設施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作用更為顯著。
因此當地農村應依據自身經濟發展狀況,因地制宜,合理的選擇資金投向,有效配置投資比例,提升資金利用效率,分階段、有重點的進行相關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就黑龍江省目前實際情況來看,應大力建設農村電網、農田水利與農村道路。農村供電量是改善農民生產生活的必需品。總的來說,黑龍江省發展較好的農場水利設施建設很好,但發展情況一般的農場情況較差,在這些地方農業生產易受災害影響,因此加大對農田水利的投入建設勢在必行。
作者:叢磊張洪瑞李洋單位:東北林業大學財務處東北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東北林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