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經濟提升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地方政府行為對農業經濟增長影響的驅動因素
政治利益是指政府積累政治資本,獲得政治升遷。政治升遷驅動是指地方政府行為沖擊農業經濟增長具有個人政治晉升的取向。農業經濟是其他經濟的基礎,地方政府圍繞著宏觀經濟之間的競爭,必須以維持農業穩定發展為前提。另外,農業經濟民眾基礎好,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中國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50.32%,這么龐大的群體,為政府的執政營造良好的氛圍。農民對于深入基層的父母官感情淳樸,因此,深入基層,體恤民情的政府官員往往會得到廣大民眾的支持,為其執政形成良好的群眾輿論。政治升遷驅動與民心取向驅動是政府竭力促進農業增長的核心動力。
中國有句諺語“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可見農業發展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政治問題。通過政府對農業經濟的干預實現一定的政治資本積累并且獲得了良好的民眾口碑,因此,政府行為沖擊農業經濟具有一箭雙雕的作用,既穩定了農業經濟,又安定了民心,同時政府官員又有了一定的政治資本可以運作。政府官員的升遷與民心取向在沖擊農業增長中得到相輔相成的獲取。
公共利益與私人利益。農業作為基礎性產業,地方政府深知“農業穩,則百穩”,農業發展是地方經濟發展的基礎。政府大修農田水利,搞政績工程,受到了公共利益與私人利益的雙重驅動。根據經濟學經濟周期理論,經濟的周期波動很重要的原因是農業的周期波動。太陽黑子學認為農業受到太陽黑子周期變化而呈現周期波動,進而影響了宏觀經濟周期性變化,這就需要政府在自然災害發生時,要對農業給予更多的保護與干預,保護整個地方的公共利益。一般在農村,當地最富庶的階層多數屬于在鄉村為官之類。例如:在農村水電相關部門工作的人,即使是在水電部門當差小工的收入都頗豐。政府竭力獲取經濟利益,往往非常重視農業工程的前期投資,能使政府官員撈足政治資本與經濟利益,而對不能獲得政治資本與經濟利益的農業工程后期維護往往視而不見。所以,中國許多農村存在“有渠無水,有井無水,有田無水”的面子工程。
地方政府干預農業深層次的原因是由于政治與經濟利益兩方面的相互交錯作用,政治升遷與形象維護,在實現私利與公利雙贏的驅動下深刻地影響著地方政府的行為。政府沖擊形成機制,它連同市場波動沖擊、自然沖擊與技術沖擊影響著農業經濟增長。
政府行為對農業經濟增長影響的模型與效果
政府穩定農業經濟,促進農業經濟增長的手段離不開投資與政策補貼,以及政策扶持。設定地區j的投資總量為Ij,農業投資量為Ija,則其他部門的投資為Ij-Ija,隨著全社會投資總額的增加,農業產能不斷增加,但是單位資本增量帶來的經濟利益增量在遞減,故農業產能是投資額的增函數,而邊際產值是邊際投資額的減函數。這樣設農業產值為p*q(Ija),q為農產品產量,p為農產品價格,假定農產品市場完全競爭,則價格p是一個定值;政治形象的提升與農業投資量呈同向關系設為Y(Ija),農業投資也為地方官員撈取個人好處提供機會,并且個人好處B是投資量的增函數,設定為B(Ija)。假定經濟增長快和民心所向的官員將獲得政治上的晉升與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比較相關,隨著地區投資量占全社會投資總額的比重增加,地方官員的政治前途更加廣闊,所以設定政治利益Z是地區投資量占全社會投資總額Ija/I的增函數,表示為Z(Ija/I)。設定其他影響為O(I-Ija)。
地方政府由于受政治利益與經濟利益驅動,其目標設定為:J(Ija)=p*q(Ija)+Y(Ija)+B(Ija)+Z(Ija/I)+O(I-Ija)。假設農產品市場接近完全競爭市場,地方政府間的競爭滿足古諾模型假設,這種競爭主要集中在古諾的數量競爭,也就是說農業競爭主要表現在產量競爭。另外Y(Ija)與B(Ija)都是Ija的增函數,而Z(Ija/I)函數主要體現地方政府在農業投資中的競爭。政治形象與私人利益提升與農業投資之間屬于同向關系,地方政府愿意加大投資農業,推動農業經濟的增長。2003~2011年,中國第一產業實現年均增長4.6%。
地方政府官員不斷加大農業經濟的投資,極力維護農業的增產是其重要的目標之一,各地糧食產值出現連增的現象不斷。2011年湖北省糧食產量首次實現了“八連增”,2012年吉林糧食實現“九連增”,而2004~2012年全國糧食生產實現“九連增”。總之,隨著中國經濟增長與貿易自由化的深化,農產品將從土地密集型部門轉向具有更大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部門,一些農產品的自給率會有所下降,但各地糧食產量會不斷地攀升,而且糧食以及相關食品的自給率將保持在高水平。總之,中國農業在各地政府的積極影響下,保持了持續穩定增長。
作者:徐敏麗單位:江南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