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林業人才結構現狀及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林業是生態建設的主體,承擔著建設生態文明的歷史重任。綜觀國際國內形勢,我國林業發展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機遇和嚴峻的挑戰。全球金融危機持續加深對林業發展提出了嚴峻挑戰,全球生態危機日益加劇賦予林業更加緊迫而艱巨的特殊使命。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對林業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國家拉動內需的重大政策為林業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我國林業發展進入到一個十分關鍵的時期。林業已成為國家發展全局中的一個戰略重點,地位越來越重要,任務越來越繁重。特別是湖北正在開展的“兩圈一區”建設,林業起著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盛世興林,科技為先,人才為本。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必須緊緊把握發展機遇,實施科教興林、人才強林的發展戰略,不斷增強林業科技的創新能力,全面提升林業科技的整體實力,培養數量多、素質高的林業人才,促進林業又好又快發展。因此,大力開展林業職業教育,全面提高林業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是林業教育工作面臨的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為了解湖北林業人才現狀,近期,湖北省林業局抽調專人,組織專班對全省林業人才培養工作情況進行了調查,模清了湖北省林業人才結構狀況,對今后湖北林業人才培養工作提出了對策建議。
一、湖北林業人才結構現狀
(一)湖北林業人才隊伍總體情況
截止2009年,全省林業系統(省、市、縣各級林業行政、企事業單位)從業人員總計36202人,其中科技人員13500人,占全體從業人員的37.23%(見表1、圖1)。
(二)林業人才結構情況
1、學歷結構據統計,湖北省科技人員13500人中,博士13人,占0.095%;碩士109人,占0.81%;本科1906人,占14.11%;大專5210人,占38.59%;中專及以下6262人,占46.38%(圖2)。
2、職稱結構全省林業系統從業科技人員中,正高職稱34人,占0.25%;副高職稱420人,占3.11%;中級職稱5000人,占36.10%;初級職稱及以下8046人,占59.60%(見圖3)。
3、年齡結構全省林業系統從業科技人員中,35歲以下3867人,占28.66%;36~45歲5279人,占46.51%;46~55歲2897人,占21.46%;56~60歲435人,占3.22%;60歲以上38人,占0.28%(圖4)。
(三)林業人才培養機構
目前,湖北省沒有省屬林業本科院校,有省屬高職院校一所,中職學校四所。省林業局直屬高職學院——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中職學校——省園林工程技術學校,這兩所院校是湖北省林業人才培養的主要機構。原省中等林業學校“湖北省林業學校”被譽為“湖北林業人才的搖籃”。在56年的辦學歷程中,學院培養了3萬余名各類專業技術人才,據不完全統計,全省林業系統的60%林業行政管理人員及林業科技人員都是從湖北林校走出來的,在畢業生中,涌現了一大批優秀技術人員、基層干部和模范人物,相當一部分畢業生成為技術骨干、部門負責人和企業領導。“十五”期間,“湖北省林業學校”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國家教育部備案設立為全日制普通高等林業職業學院“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院升格為高職院校后,以培養服務林業現代化建設,適應林業跨越式發展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按照“科學、規范、拓寬”的專業調整方針,實現了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的協調發展,面向全國26個省市招生,與其它高等院校合作,開展了包括專科、本科、研究生教育三個層次的學歷教育和成人、函授教育,近5年來,共培養各類畢業生2130人。湖北省4所中等林業學校(宜昌林校、省園林工程技術學校、黃岡林校、咸寧林校)穩步發展,幾年來,省林業局調整辦學思路,深化教學改革,提高辦學質量,結合全省重點林業工程和市場需要,走教學與科研結合的路子。“十五”期間,共培養了7000名中等專業技術人才。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科技人才資源總量不足,人才的分布和結構
不合理科技人員比重偏低,基層生產單位人才缺乏。湖北省林業科技人員13500人,占林業從業人員比例僅為37.23%,不適應林業又好又快發展的要求。從地域分布來看,林業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局直事業單位和市直單位,局直527人,占5.98%,市直4905人,占36.34%;縣以下7788人,僅占57.68%,實際從事一線工作的林業技術人員太少。林業在崗職工的學歷層次低。湖北省林業科技人員中,本科以上學歷1332人,所占比例僅為17.28%;中專及以下5505人,所占比例高達40.78%。職稱結構不盡合理,具有高級職稱人員數量相對偏低,初級職稱比例過高。湖北省林業科技人員中,副高以上高級職稱人員454人,所占比例僅為4.25%。而初級職稱及以下7776人,所占比例高達57.62%。
(二)林業專業教學斷層,林業行業后繼乏人
林業職業教育無論從規模和綜合實力上都在萎縮,在退步。受社會偏見和高校擴招的沖擊和影響,報考林業專業的學生逐年減少,質量不斷下降,弱勢行業現象日趨凸現出來,不僅直接影響到林業職業教育院校的生存與發展,也直接影響到林業基層單位才資源的補充與更新。現在全省生態建設和林業產業發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近10年年來,林業基層單位基本沒有引進林業專業人才,出現人才斷層或后繼乏人現象。
(三)教育投入短缺,辦學經費嚴重不足
由于湖北省林業職業院校屬于部門辦學,這種體制導致學校既難以享受國家教育專款,部門又無專項教育經費投入,使得湖北省林業高、中職業學校基礎設施不完善,教學手段落后。比如,省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辦學經費奇缺,目前學院辦學經費主要來源于財政撥款。而上級財政對學院教學經費的劃撥仍然沿襲中專時期在校生960人的規模,每年按136個事業編制劃拔事業費給學院,而升高職后,在校生規模已達4000人,需要編制300個,現學院教職工已達265人,經費缺口高達70%,遠不能滿足學院的快速發展。
三、對策建議
為適應現代林業發展的要求,基層林業工作站要努力做到站站都有大學生,空缺崗位應優先錄用大中專畢業生;國有林場和苗圃要采取切實措施,大力引進大中專畢業生,不斷優化人才隊伍的結構。據預測,“十二五”期間,全省林業科技人員要達到1.5萬人,現有林業科技人員8443人,缺口達6000多。大力發展林業職業教育,是提高林業建設者整體素質,解決“三農”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途徑。因此,依托省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和省園林工程技術學校作為林業人才培養基地,進一步加大對兩院校建設的支持力度,是解決湖北林業人才缺口的根本途徑。
(一)實行政策傾斜
針對林業類專業生源不足的問題,仿照其它艱苦行業的做法,對于報考相關林業類專業的學生,在政策上予以傾斜,在經濟待遇上給予一定的資助。一是建立林業技術人才教育基金,并與院校年度招生教育計劃掛鉤,予以扶持;二是建立林業技術專業獎勵基金,對報考林業專業并志愿到林業基層單位或林區就業、創業的學生給予助學金或減免學費。希望林業類院校也同師范院校一樣,享受一些“生態型”的保護性政策傾斜。
(二)加大政府事業經費投入
鑒于事業編制一時難以解決,可否打破按編制劃拔事業費的貫例,參照教育部門高校的做法,按學生數劃拔事業費。據統計,2008年,湖北省教育部門的高職高專學校每年生均事業經費拔款是2558.72元/生,生均公用經費拔款是588.56元/生。如以這個標準計算,省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現在是4600人,每年的教育經費應該是1447.75萬元。因此,懇請省財政能否從2009年起逐年增加學校事業經費的投入,每年平均維系在1000~1500萬元。
(三)調整人才結構,引進高素質人才
根據林業科技人才結構問題,省林業局決定加強林業科技人才的培養,培養和造就一批學術和技術帶頭人、中青年科技骨干、科技推廣和科學普及骨干,形成合理的梯隊結構,促進林業科技事業的發展。到2015年,全省要培養20~30名在省內有影響的林業科技專家,100名中青年科技骨干,500名從事林業科技推廣和科學普及工作的骨干。培育1~2個在國內同行業有影響的科技創新團隊。依托省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和省園林工程學校培養林業實用型人才,每年培養高技能型人才100名,技術工人100名,林業關鍵崗位培訓2000人次。制定相應的人才引進政策,加強科技人才的引進。優先錄用大學本科及以上畢業生、高級科研人員、高級技術人才。對高級專業人才,尤其是具有林業專業知識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給予必要的優惠政策,例如高薪聘請,委以重任等激勵措施,不斷充實和補充人才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