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建筑環境哲學的中西比較范文

建筑環境哲學的中西比較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建筑環境哲學的中西比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西傳統哲學思想的殊異必然影響到建筑環境學的建構上,中國建筑環境講究空間意象的營造和一種深邃、致遠的境界,這顯然深受中國傳統儒釋道哲學精髓的滲透和美學旨趣、宗教倫理學的熏陶。西方傳統文化的淵藪和東方文化的歷史積淀有著顯著的區別,宗教信仰和神話傳說是西方文化歷史的主要標志,因而,西方傳統建筑哲學的理念明顯受到宗教神話的影響。

一、中西哲學觀念對于建筑環境的影響

大自然在中國和西方人的眼中都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但是對于自然神性的理解卻是涇渭分明的。在中國哲人的視域中,大自然是天地造化的自然規律和生命孕育的世界秩序,這種力量理應得到人類的敬畏和折服,并且受到超越自然之外的意志的掌控和支配。儒家學派認為,人類應該在與自然相處的過程中認識和了解它,只有順勢而為才能充分地利用它,并生生不息繁衍下去。而自然在西方世界中,則是作為人類之外的物質存在,人類應該征服和支配自然。中西方的建筑哲學觀念深受本國傳統自然觀的影響,“建筑哲學是關于建筑根本的觀點,研究怎樣認識建筑、揭示建筑的本質,把握建筑的根本性原則與方法。它是建筑觀的理論形式,應以建筑自身得出。”建筑最初的功用是緣于人類的自我保護意識,抵御自然中暴雨猛獸,人類能夠在無常的自然環境中生存下來,建筑的防御功能是必不可少的。

中國古典哲學認為人與自然是和諧統一的整體,這種自然觀在《易傳》、《系辭上》、《老子》和《莊子》中都有過精彩的表述。《老子》一書中是這樣闡述對與自然理解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指自然是天地萬物自然生發的規律,天道也不是有意為之的一種秩序。莊子更進一步認為:“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后人稱莊子的這種自然觀為“齊物論”,其哲學內涵是指人與自然應該是不分彼此的關系。老子“道法自然”的觀點對當時的建筑環境中有著深刻的影響。在古代建筑居住的建造中,大多是依據自然環境的地貌走勢、氣候變化和建筑材料的選擇而進行規劃的。中國建筑環境的營造受“天人合一”哲學思想的熏染和灌輸,個體與環境之間、群體與環境之間、個體與群體之間都能夠融洽地相處,建筑環境是自然環境的子系統,是自然環境的有機構成,意圖追求人文環境和建筑環境的完美結合。從這種天人合一的思想觀念中,可以明顯地窺見到人們竭盡全力地想渴望達到的一種人與自然的理想存在狀態。從中我們發現,在中國人的建筑思想中,建筑與自然相遇的時候,并沒有向自然發起挑戰,力圖使自然環境為人類所奴役,而是懷有與自然平等對話的愿景,使人類置身于自然之中,與自然融為一體。

古典西方哲學一直都主張主客觀對立,戰勝自然,為我所用的觀點。因此,西方建筑中的哥特式教堂、古羅馬斗獸場、宮廷建筑和歌劇院都回避與自然的親近和融合。這些西方建筑共同的風格是體積龐大、進身幽長、層高寬闊,而且這些建筑與外界接觸的窗戶面積都非常狹小,意在縮小與自然的范圍。西方建筑中花園的設計格局也體現出這樣的觀念,從花園總體設計全貌到噴水池、園藝的栽培、小品雕塑和裝飾的花盆都秉承著幾何對稱的設計原則,其中包括樹木和花草都刻意按照嚴謹的圖形比例修剪。為了更好地表達出這種與自然相對抗的意念和建筑恒久存在的設計理念,古典的西方建筑很在意建筑的獨特品格,每一座建筑的設計都考慮到封閉性和獨立性,往往具備超人想象的體積感和異乎尋常的大尺度,這種設計理念已經超出人們使用功能的范圍,而是直接地想表達一種與自然遠離的建筑觀念。建于城郊或臨海的建筑,也總是展現出一種與自然相隔絕,傲然獨立的空間感。

中國建筑的傳統思想中,建筑如其他的日常用品一樣,并無明顯的區別,也需要不斷的維護和自我修復,要與自然環境保持一致的節奏。正如梁思成在其著作《中國建筑史》中所闡述的,他認為中國建筑觀念與西方有著顯著的不同,西方世界中建筑房屋應該是恒古不變的,而在中國人的思維中,建筑與自然相制約的意識比較薄弱,自然與建筑和諧相融才是中國人心中渴望的澄明之界。中國建筑的整體風格和規劃布局有著自身鮮明的特征,與西方古典建筑追求凸曲線的造型設計、獨特張揚的個性有著迥異區別。中國古典建筑以虛實相間、群落龐大、內收曲線和與自然為鄰、橫向展開的布局折射出與天地親和、與大地貼近的建筑哲學內涵。木結構的建筑設計恰如其分地體現出這種設計思維。木結構的房屋構造最大的優勢就是沒有來自房屋上方建筑材料的壓力,可以隨意設計房屋的窗戶坐落。中國南方房屋通向院落的位置,通常是成排的落地窗點綴。中國古典建筑中回廊的設計也是這種建筑思想的體現,許多庭院中多采用回廊纏繞的方式,廊的兩邊分別是房屋和庭院,其實廊的作用就是房屋與外部環境的過渡,是建筑與自然保持溝通和對話的橋梁。西方古代建筑的房屋內部空間與外部自然環境是截然分開的,這種設計布局試圖表達出觀念上的對自然世界的抵制。古希臘和古羅馬用來祭祀神靈的廟宇的墻上沒有可以看向外部空間的窗戶,只有一個個細小的通氣孔。而同一時期的住宅和神廟的設計也是如出一轍,房屋內部只留有狹小的縫隙,有的房屋甚至采取全封閉的方式。龐貝古城保存有迄今為止最為完整的古羅馬時代的居民住宅和市井街道。龐貝古城的居民住宅沒有窗戶,為了解決這種困擾,人們在室內畫了很多顏色鮮艷、視域遼闊、具有很強透視感的建筑,所有這些設計的深意就是用來突破室內窘迫和壓抑的空間感,用心理上的幻象來打破空間設計的局促。

在西方世界戰勝自然的觀念從未停歇,在西方的大工業時代更是高潮迭起。其中最具典型代表的就是達爾文“適者生存,物競天擇”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培根更是明確地宣稱“理智的法則不是從自然界得來的,而是理智給自然界規定的”。在西方世界中,與自然競爭和抗衡的觀念一直都是存在,并根深蒂固的,直到近代西方社會才受到和接受東方的和諧自然觀。綜上所述,中國建筑的核心思想是尊崇自然,順應自然的法則和規律,在審美趣味和哲學構建上努力達到“師法自然”和“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中國古典建筑始終與自然處于平等對話的狀態。西方建筑是將房屋作為與自然抗衡和支配自然的手段。現代西方建筑理念也受到東方建筑哲學的熏陶,其自然觀發生著深刻的轉變和動搖。從主張“適者生存”與自然競爭的思維方轉向關注自然生態健康和平衡發展,吸收東方“天人合一”的思想精華,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的相處方式,從直線發展的進化邏輯轉向螺旋發展的進化模式。

二、宗教對中西建筑環境的影響

眾所周知,中西之間的宗教文化有著根本的不同,折射到建筑理論上自然有著天壤之別。即中國古代社會為帝王將相建造的宮殿和廊宇與西方社會為宗教祭祀而準備的建筑形成顯著的差異,這種不同緣于建筑文化作為人類文化的子系統,人類與宗教中諸神的沖突和較量是其不變的永恒主題。宗教的存在是一種跟隨社會演變而出現的文化現象,宗教總體呈現何種樣態與社會的演變是如影隨形的。人們是按照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想象來完善他們的創造物——神。宗教世界并不是憑空創造的,而是依據當時的社會文化情境來構成特定的宗教現象,對神的頂禮膜拜就在宗教建筑中被體現出來的。中國歷史上存在著儒教、道家和佛教,常見的宗教建筑文化包括道教建筑文化、伊斯蘭建筑文化和佛教建筑文化。中國古代社會的這幾種宗教文化在互相角力中,儒家學派的思想成為統治階級強大的政治工具。與西方社會相比較,中國歷史以來與宗教文化一直處于一種若即若離的狀態,由此,使中國傳統的宗教建筑一直采取低調的姿態,盡可能遮蔽神的光芒,而彰顯人的光輝。以儒家倫理為其統治基礎的中國古代階層在其建筑上也充分體現了這種思想,上層階級的宮殿在平面上基本采取中軸對稱的建筑格局,這種建筑模式始終占據著中國傳統社會的統領地位,儒家文化所渲染的“禮”在建筑文化中也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其中典型的代表建筑如:秦朝的阿房宮、唐朝的大明宮和明清時期的紫禁城。這些古代建筑之所以顯露著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威嚴,歸結于在當時的世俗文化中摻雜著某種神性的力量,是帝王將相至高無上的權利神性的象征在建筑上的體現。

神的擬人化是有其深層涵義的,是不以宗教追隨者和創造者的意愿為初衷的。人們意圖通過建筑來膜拜自己擁戴的神靈時,其內心深處并不是為了凸顯自身,恰恰相反,人們認為神是不可撼動的客觀存在的同時,也把自己提升為神的同等高度。中國古代社會的宗教世界中就把本民族的祖先安排在神的隊列中,基督教中更是宣揚造福之人死后升入天堂,佛教教化人們擺脫世俗的紛爭,從而踏入純凈的極樂世界而修身成佛。這些宗教思想也毫不例外地在建筑中被反映出來。最為能折射這種宗教觀念的建筑就是古代的墓地,不管是中國遠古時代的皇陵還是充滿神秘氣息的埃及法老墓群,都大相徑庭。中國社會從古至今都把“人”放在首要的位置。與此相反,西方社會確是一個彰顯“神”的形象的世界。中國社會從未出現過神的權威超過人的地位的現象。在宗教這個領域,中國人發揚一貫的中庸的哲學態度,始終將人與神放置在相同的高度去愛戴和尊崇。西方社會與之相反,可以夸張地說,西方社會的建筑歷史其實就是教堂和廟宇的記載歷史。為此,著名美學家李澤厚認為:“自儒學替代宗教之后,在觀念、情感和儀式中,更進一步發展貫徹了這種神人同在的傾向。于是,不是孤立的,擺脫世俗生活、象征超越人間的出世的宗教建筑,而是入世的、與世間生活環境聯在一起的宮殿宗宙建筑,成了中國建筑的代表。從而,不是高聳入云、指向神秘的上蒼觀念,而是平面鋪開、引向現實的人間聯想;不是可以使人產生某種恐懼感的異常空曠的內部空間,而是平易的、非常接近日常生活的內部空間組合;不是陰冷的石頭,而是暖和的木質。……不是去獲得某種神秘、緊張的靈感、悔悟或激情,而是提供某種明確、實用的觀念情調。”盡管在中西宗教建筑中對“人”和“神”的側重有所不同,中國古代建筑中是以“人”的感受為其出發點的,而在西方則把“神”的作用放在醒目的位置來強調。但是中西方共同的特點是一致認為“神”是恒古不變的存在,而“人”的存在終究是稍縱即逝的。

正是基于這個原因,中國建筑中對木質材料的選擇總是情有獨鐘,而西方世界卻獨獨青睞于石質材料。這樣木質建筑的短暫和石質建筑的穩固性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古代埃及埋葬法老的金字塔以其孤寂清冷,吸引著數以萬字人們的眼球,巍峨肅穆的建筑群落無聲地表達了對自然和神的敬畏與遵從。身處廣袤的大漠身處,金字塔建筑群落的錯綜復雜和龐大體積充分展現了金字塔不可超越的地位。金字塔在展現古埃及人卓越的想象力同時,使人在自然和神明面前顯得異常渺小和卑微。古希臘對人和神的態度是非常包容和寬泛的,在希臘人眼里,人和神是同樣值得尊敬和膜拜的。于是我們看到古希臘的神廟建筑中,盡管是宗教建筑,卻采用了人的標準為其尺度的。在古羅馬那里,人的地位則明顯超越神的位置,他們把人與神放在比肩的地位來考量,認為人具備神所擁有的巨大力量,現實中的君王就是神的化身,對人的尊崇其實就是對神的敬畏。而徹底打破這一格局則是基督教盛行的中世紀,基督教完全拒絕人性的彰顯,把塵世的一切榮耀都歸功于無所不在的神明。其結果就是動搖人類對自己的信心,懷疑自身的力量。在中世紀中人是微不足道的個體,而神則是萬物的尺度和統領。中世紀的哥特式教堂獨自矗立于歐洲荒野千百年,以其堅硬的石結構建筑、獨特的建筑風格、冷艷的色彩搭配和直指蒼穹的尖頂設計讓人們心生敬畏與恐懼,以致心甘情愿地匍匐在上帝的腳下。由此,神與人,此岸與彼岸永遠有著無法跨越的鴻溝。

西方社會對于人與建筑的關系在不同時代采取的態度也是不一樣的。在古希臘人眼里“人是萬物的尺度”,重視人在自然界的地位,這同時也是西方古典文化思想的精髓。在古羅馬的建筑中,由于當時出現了更為先進的拱券結構技術,古羅馬人的建筑中體現了人超越于神的理念。在基督教的建筑觀念中,則完全顛覆了古希臘和羅馬人對人和神關系的理解,認為神是萬物的主宰。這種局面直到文藝復興的到來才有所改觀,西方人在文藝復興思想的感召下,對古典建筑觀作出全新的詮釋,使得古典建筑思想得以重建輝煌,重新肯定人的尺度和作用。中國在古代社會對建筑的設計則體現在對房屋功能使用上的舒適性、空間利用上的彈性和自然與人之間的親密互動與相融性。如古代民宅中天井的設計、回廊的巧妙安排、庭院的人性化設計以及風水的考慮,使室內空間延伸至室外,巧奪天工并非常適宜人居。體現出人與環境的和諧統一,人與建筑的彼此相溶,建筑是為人的生活服務的,人與整個建筑相得益彰,水乳相溶。通過對中西方建筑理念的梳理和比較,我們不難發現,中國古代社會更是著意營造一個適宜居住的建筑環境,而不是追求龐大的體積感和空曠肅穆的內部空間。而西方古典建筑則非常重視體積和比例關系的設計。綜上所述,中國人更關注建筑中人的尺度的實踐,也能更好反映出人本思想在建筑環境的體現。

三、中國和西方建筑環境理論的差異

西方傳統哲學思想自柏拉圖以來對宇宙萬物本源的探索從未停止,與中國古代哲學追求虛無的宇宙觀相比較,西方哲學更強調事物是一個有機的實體,而非是虛空的存在。西方哲學將宇宙萬物的始初追溯到一個實在的物體形態上,人與世界是處于一種虛無與實在、有和無的狀態之中。把虛空和無理解為絕對不存在,沒有物體存在的空間場域。而有和實體才是宇宙萬物存在的根本,才是世界的原初狀態。與虛空相比,實體才是世界的本源和至關重要的因素,西方哲學的這種宇宙觀念是實體主義產生的源頭。中國傳統的哲學文化觀念是在重視、強調和發展“虛空”的哲學理念,與西方哲學有著顯著的不同。例如老子和莊子哲學思想內涵中都是虛實相間的整合、有與無的和諧發展。在這樣統一和協調運作下,宇宙萬物才能蓬勃發展、源遠流長。“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是老子著作《道德經》中流傳百世的至理名言。這種美學觀點也成為建構中國建筑哲學的重要原則和基礎,認為藝術想象在虛實相生中才能真正彰顯生命的存在感。其次,中國人非常關注人的內心世界對于外部環境的感應和表達。建筑意境的營造應該能打動和震撼讓人們的心靈,體現出天地的氣勢和莊嚴巍峨,依托自然河山的壯麗和偉岸來提升和蕩滌人們的情感。而西方人一直承襲著形式邏輯思維的偏好。基于此,幾何圖形的物體符合西方人的普遍審美認知,因此,西方的建筑造型對具有邏輯思辨特性的幾何圖形的運用非常興盛。優美的建筑藝術必須具有明晰可辨的幾何圖形比例關系和確定的數量和體積關系,這些明晰的幾何圖形所構成的自足的物質實體是建筑造型藝術的基石和根本。所以,在歐洲教堂、園林乃至民居中,隨處可見幾何圖形的組合與搭配。

與西方建筑偏重幾何圖形的思維模式有所不同,中國人更偏愛玄思的哲學思維模式。這種哲學思維方式是將整個物質世界看作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存在。體現在建筑造型上,中國人更喜歡整齊劃一的空間布局,而刻意避開幾何圖形的設計。例如歷朝歷代都城的坐落都是位居天下的中心,而皇室成員居住的宮殿則是處在都城的中心;其中宮殿又是至高無上的皇權的象征,又位居宮城的中心位置。次要的殿堂廊宇環繞在正殿的周圍陪襯,而市井民居又圍繞著宮殿錯落而建,都城的四周則簇擁著不計其數的城鎮村落。這種井然有序的建筑分布反映出中國古代建筑宏觀的宇宙觀念模式,這種建筑設計觀念幾乎浸入到中國傳統建筑中的每一個細節之中,大到顯赫的王宮,小到普通的民居都是這種正殿在中心位置,其他從屬建筑圍繞在四周的設計格局。中西建筑之間這種明顯的差異,探究其深層次的根源是長期實踐和思維方式的迥異背景造成的。西方人在建筑設計上傾向整體和細節的同時把握,而中國將側重點放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層面上。這種不同,表面上看似是方法論選擇上的差異,實則卻是中西放更為本質的問題的彰顯。中國社會傳統的哲學思想是對于感性的追求勝于對理性的探索,所以在對問題的分析上缺乏邏輯分析的陳述。中國傳統文人一直很看重對自身情緒的營造和身心愉悅的實現,很少去涉足理性邏輯的建構,這種傳統沿襲下來的思想也對建筑領域產生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在建筑學領域,人們傾向于直覺和感性的的理論建構,而缺少邏輯分析的方法詮釋。中西方建筑理論是各有千秋的,中國在建筑形式上注重意象化的詩意表達,而西方則是強調理性邏輯的建筑思維。不管在建筑實踐中采用何種思維方式,“人”是首要考慮的因素,唯有注入人文內涵的建筑,才是建筑精神的價值體現和意義所在。

在國內建筑領域中一直都存在著兩個比較明顯的理論傾向:其一是對建筑藝術的本體性研究處于相對真空的階段,沒有形成對建筑藝術的深層探究意識,鮮見將建筑造型藝術置于人類生命存在意義的角度去理解,關注和評判。由此在國內的建筑藝術活動理念中,始終沒有建立對人類終極生命狀態的同情和重視,缺乏建筑理念中人文意識的構建,由此直接導致對建筑造型藝術中對先進思潮和理論的吸收、判斷和思考的淡漠和缺失。其二是對建筑實踐活動缺少深入細致的自覺研究意識,在實踐層面或是理論層面,都極少關涉日常生活的具體細節,忽視平時最為常見的生活場域,卻把“藝術風格”、“形式內容”等抽象的觀念視為重要的建筑要素,而現實生活場景的打造和建設則常常被忽略和遺忘。這就折射出國內建筑領域存在的缺陷和弊端,以急功近利的心態來看待建筑活動藝術,過分關注對形式的設計,從而使看似標新立異的建筑缺乏深邃的人文關懷和文化底蘊的積淀。以上兩方面問題的出現,歸結于既缺少高屋建瓴的理論闡釋,又沒有足夠的實踐方面的積累。而經歷現代化陣痛的西方人則深刻地認識到主體生命狀態的重要性,具備更為自覺的自我意識和生命意義的追問。于是,與日常生活接觸最為緊密的建筑藝術就成為主要的關注對象,因此,西方建筑藝術中對于日常生活細節的重視和考慮較之我們更為充分和深入,就在情理之中了。

中西方在建筑藝術活動方面的主要區別還是顯而易見的:國內建筑藝術理論多集中在建筑本身形式,而很少涉及建筑物本身之外的其他社會文化因素。而西方建筑理念則涉獵諸多文化層面的影響因子,諸如心理因素、社會政治經濟環境、哲學思潮和文化背景等等。國內建筑領域,把目光更多投向形而上的藝術風格和形式設計上,西方建筑活動也重視建筑的外觀造型,但同時也注意到建筑活動不應該使封閉自足的狀態下進行,更沒有把建筑藝術活動僅僅停留在對形式外觀的關注上。他們能清醒和自覺地意識到“生命”在建筑活動不可撼動的重要地位,因此在建筑物的設計上更多融入人文因素,對具體生活細節的把握有著非常深入和細致的考慮。另外國內的建筑理念往往缺少對價值意義的追問和探索,在思維方式上欠缺縝密的邏輯判斷意識,比較感性和隨意地對問題得出結論。西方人的建筑觀念則是哲學思辨意味濃厚,理性分析和邏輯推理更勝一籌。中西方建筑哲學觀念的相互融合和彼此借鑒將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如何承襲本民族悠久的建筑思想精華和對西方優秀建筑文化的吸收是值得關注的現象。中國古典文化歷來主張“和而不同”的哲學觀點,其理論的含義就是強調事物的多樣發展和多層特性,同時還要觀察到事物之間是需要相互補充和協調發展的。因而,對中西方建筑文化哲學中體現出的相異性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相互學習和吸收,不斷豐富和創造建筑文化哲學的璀璨未來。

作者:陳璐雨 單位:中國石油大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 全部免费a级毛片| 91大神精品视频| 嫩草伊人久久精品少妇av| 久久久久女教师免费一区| 校园春色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456| 白医生的控制欲| 嘘禁止想象免费观看| 韩国朋友夫妇:交换4|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87福利电影网| 天天操夜夜操视频| 一级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无需付费大片免费在线观看|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欧美三级日韩三级|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 爱情岛论坛亚洲永久入口口| 全部三片在线观看直播|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99精品众筹模特私拍在线| 巨胸喷奶水www视频网站| 中文无码久久精品| 日韩一级黄色影片| 亚洲AV无码成人黄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人妖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亚洲aⅴ在线观看|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西西人体大胆扒开瓣| 国产喷水女王在线播放| 国产在线精品香蕉麻豆| 国产精品www| 三上悠亚一区二区观看| 国产美女一级视频| 94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 夜里18款禁用的视频软件| jjzz日本护士| 女人把私密部位张开让男人桶| 一本伊大人香蕉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