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信息化建設的措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1農業生產模式和信息人才問題我國一直以來都是堅守著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這樣的模式就導致生產規模不大,而且市場的效率也受到限制,正常的農業信息需求很難到位,對農業信息化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很多地方對于農業信息化方面的人才重視度不是特別高,沒有對信息化建設進行足夠的資金支持,在政策法規方面也不是特別完善,而且缺少對基層信息人員的培訓,工作的條件又比較艱苦,這就使得農業信息人才比較缺失,隊伍不穩定。
1.2農民文化素質問題在我國農業生產力中,勞動者的文化科學技術水平對于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起著很大的決定作用,對農業信息化的發展也有重大影響。隨著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農村教育問題已經得到了很好的解決,農民的科學技術水平也在提高。但是,縱觀我國農村勞動人口,可以看出其文化水平還不是特別高。而且在近年來,城鎮化進程在逐漸加快,工業化發展態勢驚人,農村中具備一些文化和生產技術的青壯年勞動力紛紛選擇外出打工,滯留的都是一些老人、婦女和兒童。這就導致了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者的文化層次更低,加上從事農業勞動的人口嚴重不足,這種形勢下保證基本的農業簡單再生產都成了問題,農業信息化建設更是困難重重。
2農業信息化建設對策
2.1建立完善的農業信息化標準體系對于政府部門來說,要根據各地實際建立相應的農業信息化建設的政策,加大對于農業信息化建設的財政撥款,要把進行農業信息化建設納入到財政預算的范圍之內。要積極鼓勵一些企業和科學研究機構在農業信息推廣領域的投入,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證農業信息化建設能夠順利的開展。
2.2強化農業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為了更好的促進現代農業的發展,也為了提高我國農民的收入水平,實現農業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推進資源貢獻,不斷提高農業信息服務能力。要對不同主體的信息需求進行重點研究。在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不同的主體對于農業的信息需求也不相同,農業信息需求多樣化的現象越來越明顯。所以,就可以根據主體需求的不同,對農業信息的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優化,這樣才能更好的滿足個性化的需求。此外,還要加快信息資源的收集和開發,把信息收集擴展到農民生產與生活中的多個領域。
2.3加強農業信息人才隊伍建設地方政府部門要做好高校跟當地農村的溝通和橋梁作用,發揮高等院校的人才優勢和技術優勢,積極與農村進行信息互動,從而實現高校研究與農村發展的雙贏局面。要積極貫徹科技信息下鄉活動精神,鼓勵相關人員下鄉進行農業信息知識的宣傳,切實幫助農民解決農業發展中的實際問題。此外,還要建立暢通的人才流動渠道,積極鼓勵那些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就業。要重點在一些涉農企業、養殖大戶以及農業示范園區中培養信息推廣人才,讓他們成為信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時也是信息的傳播者。
2.4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要全面抓好九年義務教育,提高農村適齡兒童的入學率,避免新的文盲出現。對于農村的一些普通初中或者高中,可以實施“3+1”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選修一些農業信息化課程,提高新時代農民的信息應用水平。可以通過辦理夜校或者在開展信息培訓活動等形式,提高農民的信息化意識。通過多種形式培養農民的現代信息觀念,對他們進行信息素養教育。比如,電視是比較受村民歡迎的媒介之一,還可以利用電視媒體等渠道來進行信息化知識的宣傳教育,從根本上實現由傳統農民向信息農民的轉型。
3結語
綜上所述,農業信息化建設需要進行長遠的發展規劃才能更好的保證其順利的發展,要積極探索新的發展模式。用最短的實踐建設一批貼近農民生產與生活、服務農業生產的網絡平臺,用信息化建設為農業發展保駕護航。
作者:李啟菊單位:昭通市農業科學技術推廣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