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理教學中信息技術的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在學生的思維疲勞期應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的思維重新活躍起來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學習過程中,從上課開始,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大約25分鐘后,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有個過渡時間,此時學生的注意力比較分散,大腦興奮趨向壓抑,被稱為思維疲勞期。這時若針對教學內容用多媒體播放一段音樂或畫面,則可以調節學生的情緒,活躍課堂氣氛,把學生的思維再次激活,從而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下一內容。如在學習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時,筆者一般是先讓學生預讀課文和讀看地圖,然后指導學生討論,最后教師再進行總結。但實際情況是有不少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因不能理解而興趣遞減,出現了昏昏欲睡的狀況。此時筆者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通過用不同顏色的閃爍來逐一展示10種氣候類型的分布范圍,同時顯示各種氣候類型的名稱,結果學生的興趣重新被激發起來,不但優等生全面掌握,學困生也能基本理解,達到全面發展的目的。
2在教學的重點、難點處應用信息技術,突破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很難用語言講述明白,往往是教師講得累,學生學得也累,而效果則是事倍功半。而運用信息技術,通過具體形象的演示或模擬,可以讓學生清楚地看到事情的發展變化過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學習“地球公轉與自轉”一節時,利用多媒體教學,動態形象地讓太陽光線從某一方向射來,由于地球表面是個球面,因此太陽光線在地表上只有一個直射點。然后在地球的公轉過程中始終用一條射向地心的太陽光線表示出太陽直射點的移動,采取局部放大的技術,使學生真切地看到太陽直射點的緯度。這樣,學生便能很好地去領略地球運動的真實過程,使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迎刃而解。
3在生活化的地理情境創設中應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熱愛地理、探究地理的情趣
地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日新月異,既有科學發展,也有不良行為和現象發生,而人總是生活在自然環境和人文背景中,生活中處處有地理,研究和探討地理知識對生活的影響和作用,對于“培養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具有重要意義。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生活信息,掌握地理學習的方法,樹立可持續發展觀,提高應用地理知識改造社會的能力。在學生的興趣點上利用信息技術,開闊學生的視野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最有效的成分,是最好的老師。現在的學生,思想活躍,喜歡接觸新鮮的事物,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習內容,在學生所關注的事物中利用信息技術,可有效地開闊學生的視野,促使學生產生學習地理的欲望,形成強烈的探究動機。例如,足球的發源地是哪里,斗牛為什么是西班牙的傳統項目,NBA籃球隊的名字和來歷以及世界著名旅游景點等,都是學生的興趣熱點。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些興趣,抓住學生喜歡上網的特點,讓學生搜集這些資料,不僅了解了這些知識,而且了解了這些國家的其他知識,為地理綜合素質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情結上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雄心壯志愛家鄉、愛祖國是每個人、每個學生的最真摯、最樸素的情感,同時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也是地理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通過地理學習,讓學生熟知祖國的名山大川及名勝古跡,有利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在地理教學中,家鄉旅游景點就在身邊,學生更容易身臨其境。例如,在講授“中國的旅游業”時,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八達嶺、九寨溝等祖國大好河山的美麗風景后,再把當地的風景名勝用課件展示在學生面前,可以更強烈地激起學生學好地理知識,長大后建設家鄉的雄心壯志。在學生關注的社會熱點上應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地理學是研究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關系的一門學科。學習地理的一個主要目標就是要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資源觀、環境觀、人口觀,懂得協調人類發展和環境的關系,而要實現這一目標,通過信息技術,讓學生比較全面地了解現實生活的狀況,提出問題及解決問題,無疑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
環境問題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在學習這一節時,讓學生從網上了解目前的社會現實,可使學生清醒地認識到環境污染的危害性,使學生樹立起保護環境、愛護環境的意識,從而進一步強化養成不亂丟垃圾雜物、不隨地吐痰等良好習慣,同時也為當地創建“全國衛生城”而積極行動。水資源和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也是社會關注的一個熱點。在講述“中國的水資源”時,讓學生通過網絡調查當地的水位深淺情況,如農田灌溉、地下水污染、自來水價格等,可使學生認識到水資源緊張的現實,從而增強節水意識。讓學生調查濱州市引黃灌溉工程,可使學生加深對跨流域調水的認識,從而能更好地理解我國實行“南水北調”的重要意義。
在學生思想的疑問點上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能力是新課程的要求,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可以有效幫助學生了解一些學習生活中遇到的疑惑,促進學生去探究和解決。這樣既能深化理解課本知識,又能使學生從中獲得運用知識的方法。如“世界的聚落”一節中有一個問題是民居要符合當地的自然環境。結合這一內容,可以讓學生探究當地的房屋特點。通過網上查閱資料,學生了解到濱州市是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有雪,所以房頂一般比較陡,利于排水。類似這樣的問題,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達到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的目的。
作者:李春梅單位:博興縣湖濱鎮柳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