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科技期刊編輯定量思維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編輯學報》2015年第四期
科技期刊編輯從事策劃選題、組稿選稿、編輯加工以及與作者交流溝通等活動,是獨特而復雜的智力勞動,必須運用多維度的思維活動才能實現工作目標,其中定量思維更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關于期刊編輯思維的研究論文時有發表[1-6],而對科技期刊編輯應具備定量思維能力和素質的研究論著卻較為少見,為此,筆者對科技編輯定量思維形態試做探討。
1定量分析與定量思維
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是人們認識事物時用到的2種分析方式。定量分析是相對于定性分析而言的。定量分析是依據掌握的數據,通過建立數學模型,計算出分析對象的各項指標及其數值,并對指標數值的意義進行分析的一種方法。把定量分析作為科學研究方法始于伽利略,他把定量分析全面展開在自己的研究之中,從動力學到天文學,奠定了現代科學方法論。定量分析方法在現代科學技術研究中的優勢很明顯,它把事物以數和量的方式加以描述和分析,由量而定性,使得實驗、研究及成果表述更加科學,更便于人們理解和認識。可以這樣認為,一門學科只有在成功地運用了定量分析的時候,才能稱得上是一門科學。定量思維是指運用定量分析方法進行邏輯推導的屬性、能力和過程。定量思維是定性思維的深化與進步。定量思維運用的特點是,不直接對研究對象進行簡單的最后定性,而是從多方面進行數量上的科學分析,最終得出客觀、可靠的研究或實驗結果。定量思維活動主要有計算、推導、統計、歸納、演繹、模擬等思維模式。因為有數和量的分析作為基礎,所以定量思維過程相對細密、依據相對直觀、分析相對客觀、結論相對準確。定量思維是包括科技期刊編輯在內的每一個科技工作者應當具備的能力和素質。
2編輯定量思維的相對弱化與現實需求
2.1定量思維的相對弱化筆者認為,中國科技期刊編輯思維體系中相對較弱的當屬定量化思維,而這種弱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中國傳統文化中相對缺乏定量化分析。縱觀中國古代典籍,除《周髀算經》《九章算術》等少數科技著作外,主流文化典籍幾乎全部都是定性描述與表達。重視定性思維,輕視定量思維,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顯性基因。偶爾有一些涉及數量分析及表達,也是模糊、不確定的,或是夸張的,而且缺少統一尺度和單位,如“數九嚴寒”“日上三竿”“學富五車”“十有八九”“百感交集”等等。科技期刊編輯作為“科技文化人”可能或多或少地繼承了這種傳統文化基因。其次,中國編輯學學科知識結構中也缺少定量化思維。雖然中國編輯(包括書刊編輯)實踐活動也有近百年歷史;但真正形成編輯學學科卻較晚,而在包括科技期刊編輯在內的編輯學專著、教材中幾乎都缺失定量化思維內容。編輯人員長期以來被普遍認為是文字工作者,出版、編輯專業在學科分類中屬于人文類學科即可足以說明問題。長期以來科技期刊編輯也被社會認定為文化工作者,而不是科技工作者。一些科技期刊編輯長期沿用傳統工作程式,習慣于定性思維,而對期刊中數學、數量等定量分析內容,或則回避,或則淺入淺出,造成定量思維的事實缺失。
2.2定量思維的現實需求隨著科學技術的現代化發展,定量化科學語言漸成科技成果的主體和核心成分,定量化是科學技術發展進入到大科學時代的必然表達形式。科學的事物一定是數量的、數學的、定量化的。即使過去被認為以定性描述為主的地質學,現今也已發展到定量化時代,比如層序地層學、地球動力學、礦產普查與勘探、儲量預測、地質構造模擬等,都以定量化分析研究成果作為學科的主干內容。現代數學方法、模型的不斷發展與創新,以及云計算技術的發展,使得任何復雜巨系統都可以實現定量化分析。今天,定量化思維不僅是自然科學的核心研究方法,也擴展為社會科學的重要研究方法。現代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也廣泛采用了定量化分析,例如經濟學、管理學、地理學等社會科學的學科都在倡導開展定量分析與研究,一些宏觀經濟預測、預警和管理決策方案,均建立在模型模擬和定量化分析的數據基礎之上。因此,作為一個現代科技工作者,包括兼容科技與文化的科技期刊編輯,定量化思維,是必須具有的能力和素養。大數據時代,定量化分析更是常態科技語言[7-9]。大數據的基礎是數據,而數據是量化的,不能以定量化為基礎的學科在大數據時代是不可想象的,也是難以為繼的。同時,科技期刊編輯工作也是數據化過程,是對期刊內容數據的采集、傳輸、傳播、挖掘、利用的過程,也即是定量化的工作過程。定量化思維是大數據時代科技期刊編輯思維的應有之義,沒有定量化思維的科技期刊編輯在大數據時代將難以立足。
3科技期刊編輯定量思維的基本形態
科技期刊編輯的工作對象———期刊刊載的內容是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的有機結合體,編輯進行稿件編校工作,也必須運用定量思維和定性思維相結合的思維方法;而定量思維方法主要基于針對數字、數學、數據及圖表等問題而展開,并形成相應的基本形態。
3.1數字思維形態這里所說的“數字”是指論文中出現的一般性或輔助性的數字和數量,側重在數的表達形式。在論文的定量分析過程中數字或數量是不可或缺的[10]。科技期刊編輯應熟練運用定量思維,對數字內容進行把關。一是要善于發現作者容易犯的習慣性數字錯誤。比如一些數字(如年月日)中西文不同表達形式、連續數字的表達形式、數字與物理量單位的匹配等等,應養成對習慣性錯誤的敏感性[11]。二是要注意論文中的一些數字是否符合常識。比如涉及到時間、質量、面積、體積、密度、速度、溫度、成分等方面的數字時,編輯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判別相關數字是否符合常識,應善于敏感地發現違背常識的數字錯誤。三是要注意數字的真實性。科技期刊編輯對本刊學科領域論文的數字來源及其真實性應具備認識和識別能力,為期刊防止學術不端加上一道有力的防線。
3.2數學思維形態數學思維形態包括對數學方法、數學特征、數學模型、數學模擬、數學推斷、數學演繹等方面的掌握并駕馭的能力和素質。數學方法在科學技術研究中的應用可以說是十分豐富多彩的。傳統的數學方法有線性規劃、多元統計、概率分析、數理方程、工程數學等等。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新興的各種數學方法層出不窮,比如分形理論、小波理論、混沌理論、模糊數學、灰色系統、神經網絡技術、大數據理論等等。當然,對于如此多種的數學方法,即使數學專業人員,對自己研究方向以外的方法,也許不一定能做到通曉或深入了解;因此,不能要求科技期刊編輯精通各種數學方法。不過,科技編輯應該對本刊論文中常用的一些數學分析方法有深入了解,并且能對該方法應用的關鍵過程及效果有初步判斷,最好達到能夠發現問題或缺陷的水平。
3.3數據思維形態這里所說的“數據”是指論文論證過程出現的大量數據,側重在數的表達內容,往往是論文的核心部分。數據是期刊論文中必需的定量描述工具。目標事物的基本特征要用數據定量勾勒,各種定量分析必須有數據驗證,定量分析的結果往往是數據形式。科技期刊編輯對數據必須具有分析能力。一是要能分析數據的正確性。真理與謬誤往往是一步之遙,有時還是孿生兄弟。比如地下水滲透率問題,不同地層滲透率差別很大,如果用錯了滲透率參數,其定量分析的結果定是南轅北轍。又如滑坡災害治理問題,滑坡體與基巖的摩擦因數正確與否對治理措施的制訂與實施至關重要。科技期刊編輯必須具備保證這些數據、參數正確無誤的思維能力。二要能判斷數據之間的邏輯關系。通過數學推導、演繹等運算出來的數據,其邏輯關系一目了然,自不必說。即使看起來相互獨立的數據之間,往往也存在著邏輯關系。科技期刊編輯應該具備分析判斷數據間邏輯關系的思維能力,善于發現違背邏輯關系的數據,并與作者溝通,建議修正。三是要明了數據的意義。論文中的重要數據都有其特定的物理意義或社會意義。一些數據描述的是現象,一些數據又揭示出事物的本質或規律。這些數據能否準確描述自然或社會現象、揭示事物的客觀規律?編輯人員不能模糊不清或聽之任之,而應努力把握數據與其代表意義的一致性,確保實現論文研究的意義。
3.4圖表思維形態論文中的圖件是科學研究成果重要的表達形式,它是由各種有關數據運用制圖學方法制作而成的;論文中的表格是相關科學研究和實驗數據的集中呈現。在科技論著中,圖表是科學研究工作的重要過程或各階段性成果的集中定量化表達。科技期刊編輯應善于讀圖編圖,熟讀圖表、編好圖表也是定量思維在編輯過程中的具體運用。一是要關注圖中的點、線、面。點線面是由數據構成的,是直觀的數據呈現形式,從一幅圖中可看出某一個科學問題研究的某種狀態,或平面或斷面或剖面,或時間或空間或四維時空,或歷史或實時或趨勢,等等,圖件中蘊藏巨大的信息量。科技期刊編輯應很好地了解和利用圖件中的信息量。二是要關注圖表數據之間的關聯性。無關的數據當然不宜占據篇幅,浪費期刊資源;關聯數據必須相互呼應和印證。圖表內部數據之間、圖表與圖表之間,如果缺失重要關聯部分,科技期刊編輯有責任采取措施加以補充和完善。三是要圖表文并舉。圖表是為了直觀地論證論文主題,文字應圍繞圖表進行深入分析和闡述,它們之間需要相互補充、相互依托,共同深化,才能使期刊論文質量得到提升。科技期刊編輯應把握正確運用圖表文來表達論文的內容。
4科技編輯定量思維拓展:與定性思維有機結合
科技期刊編輯定量思維是其思維體系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強調定量思維,是因為長期以來存在缺失且沒有受到重視,并不是要輕視其他思維能力與素質。相反,定量思維能力的拓展與增強,還有賴于與其他思維特別是定性思維交叉融合。由于質和量同時存在于任何一個客觀事物中,任何事物都是質和量的辯證統一,質是一定量的質,量是一定質的量;所以,定量思維與定性思維的有機結合,是定量思維進一步拓展、發展的內在要求。定量思維與定性思維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定性思維是定量思維的前提,而定量思維是定性思維的依據。事物的質規定著量的變化范圍,量的變化超過一定的限度,也會引起事物的質變。質和量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定量思維應以定性思維為前提,一定的質要以一定的量表現出來,因此要準確認識事物還必須做定量分析。缺乏定量分析的定性分析是模糊和不精確的,以模糊和不精確的認識來分析和解決科學問題,只能是一種粗略的主觀估計,本身就不具備科學性。定性思維決定認識事物的意義,定量思維決定認識事物的精度和深度。在質和量的對立統一系統中,質是主要方面,只有認識并清晰了事物的質,認識事物的量才有意義:如果定量分析所得的數據不準確,必然導致定性分析的結果不正確;如果定性思維錯誤,定量思維也必然失去意義。同時,定量思維是否準確,對定性思維是否正確也有影響。由于科研活動、科技期刊編輯工作等客觀事物運動形式的多樣性、相關性及復雜性,在運用定性思維和定量思維的過程中,究竟應該在什么時間主要采取何種思維形態,要根據科技期刊編輯活動的需要和思維對象(即要解決的問題)本身的性質來決定。單一的思維形式極不適應辦刊及編輯校對活動的發展,必須把定量思維與定性思維結合起來,才能產生思維的高效率。
5結束語
科技期刊編輯隊伍普遍缺失定量思維素養這是不爭的事實。筆者通過從事環境及安全類期刊編輯出版實踐,認識到定量思維對科技期刊編輯完成工作任務、提高期刊質量十分重要。作為以定量研究為主導的科技期刊的編輯,如果不能及時補足定量思維的缺失,對個人來說將是一種缺陷,而對期刊發展來說將是一種負向作用力,我們應該予以足夠關注與重視。
作者:賈曉青 陳青蓮 王萍 單位:中國地質大學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