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商業銀行運營對貨幣供給的重要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存款貨幣的創造來自于商業銀行的貸款業務,受制于銀行體系中基礎貨幣的多少,同時也受商業銀行經營決策以及企業居民貨幣需求的影響。其中商業銀行的信貸決策決定于該行的風險控制意識,經營管理,信貸政策等機制,也取決于商業銀行對市場信息的獲取及分析,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商業銀行對自身及市場狀況的判斷,進而決定其資產負債管理的狀況。例如,保守型的商業銀行傾向于選擇優質客戶,或減少信貸;冒險型的商業銀行則相反。再如,經營管理水平高的商業銀行,運用自身資產的能力強,不一定會將過多的流動性放在信貸上。商業銀行經營中隊貸款期限結構的選擇也會對貨幣供給的多少及結構產生影響,如中長期貸款增多,則說明該貨幣供給的影響將持續更長的時間。如商業銀行貸款對象的選擇傾向,也將影響貨幣供給的結構。
二、國內商業銀行對貨幣供給的影響
(一)國家控股商業銀行對我國貨幣供給的影響
1.處于壟斷地位,行為決策存在一致性傾向
我國商業銀行的壟斷性表現之一是在市場結構上國有控股商業銀行的寡頭壟斷。從衡量市場結構中競爭程度的指標看,近年來四大國有銀行的存款比率在50%左右,貸款比率超過40%,總資產、總負債比率均在45%左右①。不僅如此,由于我國商業銀行的演變是四大國有銀行從100%的市場份額和地域機構分布所演化而來,目前四大國有銀行的分支機構數和從業人數占整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50%左右②,因此更加強化了市場的地域性控制能力。這表明,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在整個銀行體系中規模過大,市場集中度過高。加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之間缺乏足夠的商業競爭,反而容易在一些事項上有一致性的傾向。所以,中央銀行關于貨幣供給調控的準備金政策、利率政策、信貸政策等政策工具能否最終作用于實體經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是否會按照中央銀行的意圖去調整自身的資產負債,他們的行為很有可能和政策方向不一致,造成貨幣供給調控失效。如,在2001年宏觀經濟運行趨冷時,中央銀行采取偏松的貨幣政策,但國有商業銀行寧愿將大量資金頭寸存放備付金賬戶或用于投資國債,而不愿意增加對外放貸。再如,2003年宏觀經濟趨暖甚至出現過熱跡象時,中央銀行開始采取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但國有商業銀行的貸款猛增,當年新增貸款12977億元,占全部金融機構新增貸款的46.9%。③此外,國有商業銀行在貨幣市場上處于壟斷地位,中央銀行公開市場業務能否順利操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中央銀行與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博弈。如,2003年、2005年、2006年央行票據發行數度出現流標,有些時候流標率甚至達到70%以上。④這說明央行運用公開市場操作來調節貨幣供給,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國有商業銀行的決策。
2.產權結構單一,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
國有商業銀行常常出現與市場經濟規則和商業銀行經營原則相左的決策,這主要是因為國有控股商業銀行的產權結構單一,沒有形成以價值最大化為目標的治理結構和激勵機制。產權結構單一,造成所有權虛置,以及類似于其他國有企業一樣的預算軟約束問題,委托問題,監管問題,都會對國家控股商業銀行按照市場化原則的經營造成障礙。更為特別的是,我國商業銀行的經營決策,往往會受到政府的不當干預,承擔著對國有企業的政策性支持,帶來過多的放款,有些甚至形成不良貸款,以致貨幣信貸無法及時回收,形成某種程度上的貨幣供給過多。此外,脫胎于體制內的國家控股商業銀行缺乏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無論是對商業銀行員工的考核還是薪資獎勵都帶有行政化特點,使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者缺乏激勵,再加之內控機制不完善,容易造成內部人控制甚至出現道德風險。
3.信貸投放過于集中
我國國有控股商業銀行的信貸投放相對集中于城市和大型國有企業,這就造成了信貸供求失衡,貨幣供求結構矛盾。一方面,向政府項目貸款助長了政府的過度負債和盲目投資,致使城市的“形象工程”、“城市病”更加嚴重,而農村等金融薄弱地區,信貸資金缺乏,金融抑制進一步加深;另一方面,從企業資金來講,商業銀行爭相向大企業,不僅犧牲了中小企業的貸款貨幣需求,造成大企業流動性過剩,中小企業流動性不足,長期來看金融風險也可能在大企業中聚集。由此造成的貨幣供給結構失調,也對中央銀行的貨幣供給調控造成諸多不便,使貨幣政策在基層傳導出現“稀薄區”。
4.流動性管理水平低
“流動性是指商業銀行資產即時變現的能力和迅速從外部籌集現金的能力。”①作為高負債經營的金融企業,保持合理的流動性是商業銀行的生命線,在商業銀行面臨的諸多風險中,流動性風險是最核心的風險。商業銀行的流動性管理與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傳導密切相關,其流動性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暢通與否。如果流動性管理體制不健全,商業銀行就不能對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做出靈敏的反應,導致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不暢。我國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水平低,對貨幣政策信號不敏感,這不僅造成貨幣政策傳導不暢,有時甚至會因為商業銀行未作出正確反應而使自身陷入流動性困境,威脅商業銀行安全。
(二)其他股份制商業銀行對我國貨幣供給的影響
我國的股份制商業銀行雖然在治理結構借鑒和遵循了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如法人治理結構的建立,較早的推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在貸款制度,會計審計,及資本金制度等的建設方面都走在前列,被稱為是最具生命力和競爭力的銀行。但在股份制銀行中國家所有或地方政府所有的股份仍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組織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上依然留有四大行的痕跡,相似的問題在前面已經敘述過,不再贅述。與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相比,中小商業銀行一個突出的問題是,缺乏流動性,造成這一現象的一方面原因是其信貸的盲目擴張。由于成立時間短,基數小,包袱輕,市場化程度相對國有商業銀行來說比較高,所以中小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規模快速擴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這種高速的資產規模擴張缺乏有效的資本約束和風險約束機制,難以持續,而且在中央銀行實行或松或緊的貨幣政策時,中小商業銀行的擴張政策無法及時調整,容易陷入流動性困境,不利于中央銀行貨幣供給調控政策的實施。此外,我國商業的結構錯配,大銀行對應大企業,小銀行對應小企業,也造成,中小商業銀行的流動性不足問題會傳導給眾多中小企業,造成市場流動性不足。
三、對策建議
(一)中央銀行政策層面的改進
1.完善貨幣市場運行機制,提高政策覆蓋面由以上分析可知,雖然我國貨幣供給及調控機制已經在向市場化邁進,并取得成效,但另一方面,我國貨幣市場、資本市場發展都不完善,商業銀行在金融市場上的行為受到限制。因此,一方面要完善我國貨幣市場運行環境,將各類商業銀行納入貨幣運行的市場機制中,擴大市場機制調控商業銀行行為的范圍;另一方面,規范我國商業銀行參與金融市場的行為,避免出現商業銀行在貨幣市場上的壟斷地位。此外建立公開、透明、可信的貨幣政策制定、實施程序,這一點,也有助于貨幣供給調控的順利實施。我國金融市場的完善,商業銀行改革的深入,貨幣運行的市場化將進一步提高,此時貨幣供給的內生性也會增強,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給的政策將受到挑戰,中央銀行應適時考慮選用更能代表市場流動性的利率等指標來作為貨幣調控的依據。
2.針對不同商業銀行政策各有側重不同所有制商業銀行的發展歷程、市場地位、經營管理方式不同,其對我國貨幣供給產生的影響在程度大小和側重點上都有不同。因此中央銀行在制定貨幣政策時應采用“和而不同”的策略。具體來說,在將不同所有制商業銀行納入統一標準的貨幣市場運行機制中后,針對不同所有制商業銀行的不同特點,不同的經營管理能力,中央銀行也應分類監督和引導,深化我國商業銀行改革,增強我國商業銀行的競爭性,建立多層次的有序競爭的銀行體系。
(二)商業銀行體系的改進
1.國有控股商業銀行的改進
國家控股商業銀行對貨幣政策信號不敏感、偏離市場經營原則的決策等,究其根源都是國家控股商業銀行產權結構單一,尚未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不能以市場經濟原則作為決策的依據造成的。因此,為了提高國家控股商業銀行的效率,使其更好的發揮在商業銀行體系中的主體地位,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就要求進一步深化國有控股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改善產權結構,在經營中落實商業銀行經營的“三性”原則。
2.其他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改進
對其他股份制商業銀行而言,其在我國經濟中的地位和特點是作為國有控股商業銀行的競爭對手,增加銀行體系的競爭性并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資金。其他股份制商業銀行多為中小型國內商業銀行,它們與中小企業、地方經濟聯系緊密,是我國貨幣向下供給的重要通道,也是貨幣供給調控作用于實體經濟的重要傳導渠道。因此,健康發展、有序競爭的中小商業銀行也是貨幣供給和調控機制正常運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小商業銀行的發展應立足自身優勢,不應將過多的精力放在大城市中的營業網點擴張或是不顧風險的信貸擴張。
這是因為,一方面,大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銀行間的競爭已經很激烈,中小商業銀行在規模和資源上不占優勢;另一方面,中小商業銀行的優勢在于服務的高效率和創新能力強,應在創新和效率上下功夫,開拓新市場。應引導中小商業銀行在小城市和農村等金融不發達地區開展業務,一方面可以發揮中小商業銀行創新力能力強,經營靈活的優勢,克服規模小的弱點,為金融欠發達地區提供更局適應性的金融服務;另一方面,金融網點向基層和不發達地區延伸,也有助于改善我國的貨幣供給結構,解決貨幣供求失衡問題,同時也減少了貨幣供給調控政策的“盲區”。
作者:王倩單位:四川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