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消費增長社會保障范文

消費增長社會保障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消費增長社會保障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消費增長社會保障

眾所周知,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是出口、投資和消費,在當前世界性金融和經濟危機情形下,出口增長受到了很大的影響。2008年10月末,中國外匯儲備降至1.89萬億美元以下,這是自2003年12月以來中國外匯儲備出現的首次下降。在這樣的世界經濟形勢下,內需增長成為當前乃至今后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首要和關鍵性因素。我國自2008年下半年開始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增加內需,而拉動內需的主要措施是增加公共投資。筆者認為,我國政府還應進一步轉變觀念,全方位來考慮拉動內需的問題,促進內需長期、持續和穩定地增長。本文將從社會保障的角度來談對內需的影響以及如何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問題。

一、居民消費、儲蓄與社會保障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

1消費與社會保障的聯系。社會保障是國家為了保持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通過立法對國民收入進行再分配,并以社會消費基金的形式,向遇到年老、疾病、傷殘、死亡、失業及其他不幸遭遇而發生困難時給予社會成員一定物質幫助的一系列措施的總稱。

居民消費傾向的變化與國家社會保障支出的變化緊密相關,一般來說,一個國家或地區社會福利支出增長較快,則該國或該地區居民的消費傾向就較高,消費增長就快,反之則較慢。如1981—1988年,我國城鎮居民的平均消費傾向由1981年的0.91到1988年的0.93,中間雖有年際波動,但水平基本保持穩定;而1989~1997年,我國城鎮居民的平均消費傾向則由1988年的0.93迅速下降至1997年的0.81。我國城鎮居民消費傾向之所以出現這種階段性的變化,這是與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分不開的。因為1978~1988年我國保險福利費用總額為強勁擴張階段,由1978年的78.1億元增加到1988年的655.5億元,10年增長7倍多,平均每年遞增24%。而1989~1998年為持續回落階段。全國保險福利費用總額由1989年的768億元增加到1998年的3360.7億元,這10年僅增長了3.4倍,平均每年遞增15.9%,比1978~1988年的增幅回落近8個百分點。另據《中國統計年鑒2007》資料顯示,從2000年開始,全國社會保障支出增幅仍處于下降態勢,從2000年的1517.57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3698.86億元,5年僅增長1.44倍,平均每年遞增19.5%,而2006年比2005年遞增17.9%。見表l。城鎮居民的消費傾向從2000年的0.79到2005年的0.76,降低了O.03個百分點,2006年的消費傾向為0.74,2006年比2005年還降低了0.02個百分點;而農村居民的消費傾向則從2000年的0.74到2005年的0.79,增加了0.05個百分點,2006年的消費傾向為0.789,2006年僅比2005年增加了0.001個百分點。在農村出現的這種消費傾向的變化,主要是因為2003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體制的試點和逐步推廣,加上農村人均純收入的增加,使農村消費傾向有所提高。由此可見,社會保障支出與居民的消費傾向基本上呈一種正向關系。

社會保障與居民消費之間出現的這種正向關系,在理論上也是可以進行解釋的,因為國家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除國民對生、老、病、死、教育和住房的后顧之憂,從而使他們敢于消費和大膽消費,消費增加了,經濟也就拉動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王金祥在2008年11月6日“中國社會保障論壇第三屆年會”上就明確表示,社會保障、居民消費之間存在著相互促進的關系,在國內消費不足的時候,應當通過發展社會保障事業刺激消費、擴大內需和推動經濟增長。

2儲蓄與社會保障的聯系。一般而言,居民儲蓄增加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收入增長;二是儲蓄傾向上升,消費傾向下降。在我們看來,我國居民儲蓄增加固然有收入增長的成分,但更大的因素在于儲蓄傾向上升,也就是說普通居民有錢但不敢消費。中國人歷來以高儲蓄聞名于世,無論是征收利息稅,還是降低存款利率,都無法有效降低儲蓄。據中國人民銀行的統計數據顯示,自2008年7月突破20萬億后,我國居民儲蓄總額仍在一路上揚。2008年11月末,我國居民存款總額增長了5.67%,其中,活期存款增加了2.37%,定期存款增加了7.5%。是什么原因讓居民有錢卻不敢消費呢?

美國麥肯錫公司曾在2005年對中國30多個城市(覆蓋全國人口的60%)的6000戶家庭進行入戶調查,受訪者表示他們的儲蓄比例占家庭收入的1/4。其中,50%的受訪者表示儲蓄的目的是“用于家庭成員的醫療應急”,43%的受訪者表示是“為了退休后的生活”。麥肯錫就此分析后得出結論:“由于大多數中國家庭需要自掏腰包支付醫療和退休開支,因此中國的存款率很高”。據中國人民銀行的儲蓄動機調查發現,從2000年以后,中國居民的儲蓄意愿或動機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與社會保障有關的動機,包括養老和醫療;中國人民銀行2004年第4季度關于“儲蓄目的”的調查還顯示,居民儲蓄的目的依次是“教育費”、“養老”、“買房裝修”;中國社會科學院的《2005年社會藍皮書》中的調查也顯示,子女教育費用、養老、住房排在居民總消費的前三位;另有調查表明,我國九成以上的人擔心養老問題,人們對退休后的生活普遍缺乏信心,57%的人覺得養老還得“靠自己另外攢錢”,37%的人認為退休后自己生活水平將“嚴重下降”。

目前,我國社會保障支出比例還很低,2006年社會保障支出為4361.78億元,僅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210871億元的2.1%,占當年財政支出40422.73億元的10.8%。此外,我國社會保障體系還很不完善,如城鎮非就業人員社會保障還很缺乏,農村社會養老參保率非常低,農村醫療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雖已經廣泛建立,但仍存在著諸如國家給予補償資金太少等問題。因此,我國目前社會保障體系的缺失和不完善是引起高儲蓄率與低消費率并存的根本原因。據權威部門統計,近10余年我國最終消費率平均不到60%,2005年降至50%左右,而同期世界平均消費率達78%~79%。國外的情況也說明了這樣一個事實,據《世界經濟年鑒》資料顯示:1992~1995年間,福利國家最終消費在國內生產總值構成中所占比重明顯高于社會保障程度較低的國家。除美國以外,英國和瑞典最終消費(政府消費+私人消費)在國內生產總值構成中所占比重平均達80%以上,德國和法國在75%以上。較高的消費水平決定了福利國家居民儲蓄占可支配家庭收入的比重明顯偏低。

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促進居民消費的持續和穩定增長

低收入階層具有較高的消費傾向,但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等問題又成為他們難以承受之重,低收入者在這些方面如果得不到相應的社會保障,他們即使有錢也會盡量限制即期消費,這是形成購買力疲軟的深層次原因。而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則有利于穩定居民的支出預期,增強消費信心,降低儲蓄意愿,促進居民當期和長期消費;特別是在當前世界經濟增速放緩、外部需求收縮較為明顯的情況下,我們要進一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尤其是要擴大國內需求。為了促進居民消費持續穩定增長,從長遠考慮應加大財政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保障體系。

1完善養老保障體系。完善養老保障體系的難點在于農村,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從1992年試點,但其發展速度卻異常緩慢,城鄉差距較大。據2007年度《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資料顯示,截至2007年末,全國參加農村養老保險人數為5171萬人,只占農村人口72750萬人的7.11%;2007年末全國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20137萬人,占城鎮人口59379萬人的33.9%。不但如此,城鄉養老保險的待遇水平還存在著較大差距。2006年,城鎮養老保險每人每年平均支付額為10325元,而農村養老保險每人每年平均支付額僅為695元,城鎮是農村的14.9倍。目前,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除了少數縣市區采用“新農保”(即養老金由個人、集體和政府三方負擔)外,其余地區仍采用“老農保”(即養老金基本上由個人負擔)。農村居民在沒有養老保險及“養兒防老”也不可靠的背景下,不得已而只好選擇限制即期消費的辦法,為自己今后的養老做一些準備。因此,為了增加農村居民的消費,政府需進一步完善養老保障體系,加大對農村養老保險資金的投入。

2完善醫療保障體系。目前,我國衛生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例為10%~12%,而這部分支出中,有近70%的醫療費用都用在了城市,農村只占30%。盡管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經過幾年的試點,到2007年底全國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村人口已達到7.3億人,參合率為86.2%,但由于補貼金額較小,特別是由于近年來醫療價格的不斷攀升,農民用于醫療衛生的支出還在不斷增加。據《2006年中國農村統計年鑒》資料顯示,在西部12省(區、市)農村居民生活消費支出的構成中,醫療衛生支出已處于前三位支出之一,2000年和2005年這項支出分別占農村居民生活消費支出構成的5.1%和6.7%,2005年比2000年醫療衛生支出增加了1.6個百分點。在這樣一種消費預期下,不少農村居民,即使收入有限,也會想方設法進行儲蓄,以防不測之需。因此,國家應進一步完善醫療保障體系,加大財政對醫療保險尤其是農村醫療保險的支持力度,增加對參保人員的補貼金額,加大對鄉鎮衛生院醫療設備的投入和對醫療技術人員的培訓力度。

3完善最低生活保障體系。2007年我國建立了覆蓋全體城鎮和農村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然而,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待遇差異較大。截止2007年底,全國共有2270.9萬人城市居民享受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平均保障標準為182.4元/月,而占全國絕大多數的農村人口,僅有3451.9萬人享受了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保障標準為70元/月。同時,最低生活保障還存在著地區差異,2007年7月,農村低保人口人均計劃安排,東部、中部和西部分別是48元、30元和25元,2007年7月實際平均分別是44元、20元和19元;農村低保水平相當于城鎮低保水平的比率,東部是38%(計劃)或35%(實際),中部是34%(計劃)或22%(實際),西部是28%(計劃)或20%(實際)。由此可見,對現行最低生活保障體系,還需政府進行進一步完善。

4完善教育保障體系。199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提出: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的比重,在20世紀末達到4%。但2000年這一指標實際上只達到2.58%,而同年全世界平均水平是4.04%。按2007年《中國統計年鑒》顯示的2005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是5161億元,僅占當年GDP的2.8%。不僅如此,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還存在一些諸如重名牌大學、輕普通大學,重城市、輕農村等問題,這些都需要政府改革教育體制,尤其是增加對農村中小學教育的投入力度。與此同時,為了鼓勵優秀大學生,可提高獎勵金額。如美國一些優秀大學生基本上就可以通過獲得獎學金來完成學業,這樣,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其父母的經濟壓力。

5完善住房保障體系。中國的城市住房在1992年進行了全面改革,其投資主體為政府、企業、行政事業單位及個人組成的多方投資結構,2008年中央財政首次專門安排68億元資金用于加快廉租住房建設,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政府正在注重對城市住房制度的改革。而對于農村住房制度,卻一直沿用“土地無償、家庭自建自籌”的住房供給制。其結果是,既浪費土地,也不利于文明鄉村的建設,而且無從體現政府對農民的人文關懷。因此,國家應對農村建房進行統一規劃,并對農民建房給予適當補貼。

三、結論

消費作為生產的最終目的,對國民經濟的持續和諧發展極其重要,所以國家重視運用消費政策調節消費領域,并且不斷探索新的消費政策調控手段以提高居民消費水平。政府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從表面上看,會增加財政支出,但實際上,這種財政支出是具有強大的正外部經濟效應的。美國俄亥俄州立托列多大學亞洲研究所張欣教授通過建立數學模型得出的結論是:中國增加100億元社會保障支出,可以增加155億元的產出,最后僅使政府財政赤字增加40億元;同時,由于產出增加,還可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進一步拉動經濟增長。總之,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是政府向社會傳遞減輕老百姓生活壓力和不確定性的強烈信號,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讓更多的居民將部分儲蓄和潛在需求轉換為現實消費;也只有這樣,才能持續地擴大內需,最終拉動經濟增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天操天天干天天做| 欧美亚洲国产成人综合在线| 国产乱叫456在线| 视频一区精品自拍| 天天摸天天舔天天操|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综合| 日韩欧美久久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成AV人天堂无码| 特黄一级**毛片| 办公室开档情趣内衣做爽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草草影院私人免费入口|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五级| www久久精品| 新梅金瓶2之爱奴国语| 久久精品加勒比中文字幕|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高清| 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站| 男男gay做爽爽的视频免费| 含羞草影院视频播放| 被农民工玩的校花雯雯|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福利网址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爽到喷出水来视频| caopon国产在线视频| 小莹与翁回乡下欢爱姿势| 中文字幕亚洲激情| 日出水了特别黄的视频| 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爱91| 最近中文字幕在线mv视频7| 亚洲国产成AV人天堂无码| 欧美福利视频网|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玩物无删减版180分钟| 免费超爽大片黄| 精品人妻中文无码av在线| 午夜精品久久久内射近拍高清| 黄色a级片电影| 国产欧美日韩中文久久|